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维很简单的一首送别诗,最平淡的语言,却表达出最真挚的感情!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7-15 05:02:3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王维很简单的一首送别诗,最平淡的语言,却表达出最真挚的感情!                                                                 2025-07-07 06:07                                        

发布于:河北省
   
大唐诗坛群星璀璨,王维仿若那轮温润的明月,以独树一帜的光芒,照亮山水田园诗的苍穹。
他是山水田园诗派的巨匠,笔下流淌的山水诗篇,宛如一幅幅水墨长卷,氤氲着自然的灵气。
尤为绝妙的是,他独创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的境界,让文字与画面浑然一体,清风、明月、山峦、溪流在诗句间流转,深远意境影响后世千年,四百余首诗作至今熠熠生辉。
在王维浩如烟海的诗作中,送别诗占比近五分之一,八十余首送别佳作,首首皆是情真意切的传世经典。
仿佛这位诗人的身影,总穿梭于渡口长亭,不是在执手送别友人,就是在赶赴送别的途中。
每一次送别后,风中都似有他久久伫立的身影,眼神里盛满怅惘,久久不愿挪动脚步,那一抹孤寂的背影,成了岁月里最动人的注脚。
下面这首《山中送别》就是其中之一。后人评价这首诗为“语似平淡,却有无限感慨藏而不露”,诗虽然简短,却意蕴深厚,乃是送别诗中的经典之作。

《山中送别》

王维〔唐代〕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这首诗的大意是:
在山中送走了老朋友,到黄昏时才依依不舍地关上了柴门。
到明年春天小草绿的时候,不知道老朋友能不能再来啊?
这首诗以“送别”为题,但他的着墨处却与一般的送别诗有别:他并没有致力于抒写送别时的所见所感,而着眼于送别后的情感活动,于是用最平淡的语言将满怀的离情别绪传达了出来。

诗的首句诗人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
一个“罢”字,简洁明了地交代了送别的结束,却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次句诗人以“日暮”为背景,描绘了自己独自回家、掩上柴门的情景。这一动作看似平常,却蕴含了深深的情感。
这里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位开门凝望远方思念朋友的诗人形象。送走了朋友,诗人怅然若失。
“掩柴扉”,柴扉就是院子的门,这是日暮时人们的惯常动作,粗看似乎和白天的送别并无关系,而读者却能从这个动作里,看出诗人寂寞的神态、怅然的心情。
后两句化用了《楚辞·招隐士》中的典故,以春草的年年复绿,寄托了对友人归来的期盼。
诗人以问句的形式,将自己对友人归期的期盼与不确定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种期盼与不确定,正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
这里的“王孙”,既是对友人的尊称,也暗含了对友人高洁品格的赞美。诗人以春草为喻,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也寄托了自己对友情的恒久期盼。
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深厚、真挚的感情,令人神远。这一首《山中送别》就是这样的一首诗。
【声明】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7-30 20:38 , Processed in 0.00827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