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唐诗中最美的一首春夜诗,颔联10个字美到灵魂里,成朋友圈金句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9-17 05:11:3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唐诗中最美的一首春夜诗,颔联10个字美到灵魂里,成朋友圈金句                                                                                2025-09-16 12:29                                        发布于:天津市
   
         在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发展历程中,诗歌艺术在唐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状态,因此后世常以诗以唐称来赞誉这个辉煌的文学时代。唐代诗歌创作之繁荣、艺术成就之高超,确实堪称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最高典范。翻开厚重的《全唐诗》,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收录的诗人数量惊人,上至九五之尊的帝王将相,下至市井街巷的平民百姓,有名有姓的诗人就多达2200余位。这些诗人中,既有诗仙李白这样飘逸洒脱的天才诗人,也有诗圣杜甫这样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大师;既有诗佛王维这样空灵淡远的山水诗人,也有诗魔白居易这样通俗晓畅的叙事大家;既有诗豪刘禹锡这样豪迈雄浑的革新者,也有诗鬼李贺这样奇诡瑰丽的幻想家。然而,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上,更多的则是那些作品散佚严重、生平事迹模糊、在后世鲜为人知的冷门诗人。
生活在盛唐与中唐交替时期的诗人于良史,就是这样一位被历史尘埃掩埋的诗人。虽然他在后世声名不显,文学史地位不高,但细读其仅存的七首诗歌,却能感受到盛唐诗歌的余韵悠长。令人惊叹的是,在这寥寥数首诗中,竟有两句被历代诗评家誉为绝妙千古的佳句,足见其诗歌造诣之深。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于良史的代表作《春山夜月》: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春夜山间的迷人景致。开篇两句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直抒胸臆地表达了诗人被春日山景深深吸引,以至于夜幕降临仍流连忘返的陶醉之情。这两句看似平实,却为全诗奠定了欢快明朗的基调,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纯真率性的性格特征。

接下来的颔联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是全诗最为人称道的名句。诗人通过两个极具画面感的动作描写,将清澈的泉水捧在掌心,水中的月影仿佛被捧在手中;拨弄山间的野花,浓郁的花香沾满了衣衫。这两句诗不仅生动展现了山间月明水清、花香四溢的优美环境,更通过掬水、弄花这两个充满童趣的动作,展现了诗人天真烂漫的心性和怡然自得的心境。特别是月在手的意象,将水中月影与天上明月完美融合,构思新颖独特;香满衣的描写,又将花香与衣香浑然一体,给人以嗅觉上的美妙联想。
颈联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兴致所至时,无论路途远近都要前往探访;而当要离开时,又对眼前的一草一木都充满眷恋。这两句将诗人随性而为、热爱自然的性格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之情。

结尾的尾联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笔锋一转,将视线投向远方。在诗人即将离去之际,忽然听到远处传来的钟声,循声南望,只见青翠的山色深处,隐约可见楼台的轮廓。这个富有韵味的结尾,不仅拓展了诗歌的空间感,更以悠扬的钟声为这幅春山夜月图增添了听觉元素,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立体丰满。远处的楼台与近处的山水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和谐的艺术境界。
综观全诗,于良史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细腻的情感体验,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清新淡雅的春山夜月图。诗人没有直接铺陈景物,而是通过自己的感受和动作来间接表现,这种写法既含蓄又富有感染力。尤其是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以其新颖的构思和生动的表现力,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悠远空灵,充分展现了盛唐诗歌的艺术魅力,也体现了于良史作为一位被低估的诗人的卓越才华。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8 小时前 |只看该作者
翰墨飘香! 丹青溢彩 !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0-5 17:39 , Processed in 0.00745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