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云南上海知青的回忆:我在西双版纳一直干到退休,至今还在留守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9-22 14:11:5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云南上海知青的回忆:我在西双版纳一直干到退休,至今还在留守                                                                       2025-09-21 12:50                                        

发布于:辽宁省
   
                                    

作为原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一团二营十连上海知青的一员,我在西双版纳一直干到了退休。至今,我仍旧留守在当地的农场。

前些年,景洪农场举行庆祝建场50周年的纪念活动,特别邀请了曾经在农场支边的北京、上海、重庆、昆明等地的100多名知青参加,在这些老知青中,大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而一直留在当地的 200多名知青,则被“整体遗忘”

2016年,曾有记者前来采访,我对他说:“回去的是个宝,留在这儿的是棵草。人家会说,你是没本事回城”。这年3月,正是西双版纳提前进入盛夏的季节,我的火气也随着气温一起往上蹿。

当大批知青返城时,我已经能操一口地道的版纳口音,被组织上安排担任景洪农场二分场制胶厂的工会主席,这是在我同事们的眼里算不上官的“官儿”。当记者与我谈起回城的话题时,我的内心是五味杂陈,喉头突然就被噎住了。同许多永远留在云南边陲的知青一样,爱情,那个像花儿一样甜蜜的爱情,以及爱情之花结出的果实--婚姻,却挡住了我们的回城之路。

清晰地记得,我26岁那年的青春韶华,“谈不上恋爱才叫没本事”。1978年10月,我娶了一个支边老工人的女儿,回上海结婚。从上海返回时,知青们正在闹回城。就在这紧要关头,儿子诞生了。

那天,记者在进行访谈的时候,我在制胶厂的同事、有着同样命运的重庆知青余长芬说,当时根本就没奢望会有回城的那一天,“要能早知如此,就不会结婚了”。

那时,为了回城,知青们绞尽了脑汁:托关系搞假证明;体检时脊背上贴锡箔,X光透视为肺穿孔;喝碘酒,能查出胃溃疡……,名堂繁杂。有的女知青为了一纸调令,甚至以身相许。虽然,知青都能离开农场,但是,配偶的城镇户口和工作却得不到解决。于是,爱情将经受考验:要么背弃当初的诺言,一走了之;要么离婚,各奔东西;要么把孩子转送给当地人收养。我做不出违背良心的事情,否则人生就会多一笔“孽债”。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按国家政策,仍旧留在当地的知青,其子女可以有一个回城并落户。1993年,我年少的儿子回到上海念中学,由他的姑妈照看。儿子很争气,在苏州铁路学校毕业以后,顺利进入了上海铁路局,成为一名火车司机。一提起儿子,我就感觉顿扫颓气。满脸的神采。

我们从上海、重庆等地来的留场知青们,如果不提当年的知青身份,仅从外表上来看,和当地的农民没有任何区别。头上没有了曾经的光环,待遇上也没有得到任何倾斜,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是边疆地区最失落的群体。其失落还具体表现在:几年前为争取“退养”不断地上访,这与1978年知青返城前的罢工请愿相比,同样是争取知青的权利。而2001年,留守知青们要求退养待遇的请求,却显得如此苍白和无力……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0-15 01:17 , Processed in 0.00691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