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承古开新 笔绘山河——论梁世雄对岭南画派的传承与时代贡献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9-25 16:44:5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123 于 2025-9-25 16:46 编辑

承古开新 笔绘山河——论梁世雄对岭南画派的传承与时代贡献                                                            2025-09-23 07:37                                        

发布于:北京市
   

文\张占峰
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岭南画派以“折衷中外,融合古今”的革新精神独树一帜,历经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三杰”奠基,关山月、黎雄才等第二代大师开拓,逐步成为推动中国画现代转型的重要力量。而梁世雄作为当代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以近百年的人生历程与四十余载的艺术实践,在传承画派精髓的同时,以笔墨为媒书写时代气象,更以教育为桥培育美术英才,成为连接岭南画派传统与当代发展的关键纽带。他的艺术生涯不仅是个人对绘画理想的坚守,更折射出新中国美术发展的壮阔脉络,其作品与思想至今仍为中国画的现代性探索提供着宝贵启示。


梁世雄

梁世雄的艺术根基,深植于岭南画派的学术传统与深厚的文化滋养之中。1933年生于广东南海的他,自早年便浸润在岭南地区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里,后来师从关山月、黎雄才两位岭南画派第二代核心大师,直接承袭了画派“以写生为基,以革新为魂”的艺术主张。


1960年,梁世雄(右一)与关山月(右二)等在茂名石油城采风

关山月的家国情怀与对现实生活的关注,黎雄才的“黎家山水”笔法与对自然肌理的精准捕捉,都化作梁世雄艺术基因的重要部分。更为难得的是,他还得到岳父——著名古文字学家、文物收藏家容庚先生的教诲。容庚先生一生正直博学,其庋藏的海量文物、字画与碑帖,为梁世雄打开了通往传统文脉的大门,让他在研习绘画技法的同时,更能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文以载道”的艺术追求。这种“双重滋养”让梁世雄的艺术起点便超越了单纯的技法层面,具备了文化厚度与思想深度,正如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所言:“梁世雄先生将人生境遇、脾气秉性、学识修养与绘画融为一体,这与岳父容庚先生博学与爱国精神的指引密不可分。”


梁世雄(后中)、容璞(后右)一家和其岳父、国学大师容庚(前左)夫妇的合影

在艺术创作上,梁世雄始终坚守“写生为宗”的岭南传统,却又不拘泥于地域视野,以脚步丈量山河,以笔墨记录时代,构建出兼具雄健气象与人文温度的艺术世界。他的创作从不依赖程式化的笔墨套路,而是坚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从青藏高原的红柳、雪山、跑马,到新疆戈壁的胡杨,从台湾的三代木,到南方的巨榕、红棉,再到北方的古柏,祖国大地上的万千物象皆成为他写生的对象。在他的笔下,每一处景物都不是简单的自然复刻,而是经过内心提炼与学养浸润后的艺术表达:他以敬畏之心观察宇宙万物的生长规律,以豁达之情抒发对生命张力的赞美,最终在画面中实现“天地人”的自然和谐。这种创作理念,既延续了岭南画派“贴近自然,反映现实”的特质,又突破了传统山水画偏重文人意趣的局限,让作品充满了时代的鲜活气息。


1972年,梁世雄(后排右四)带领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班学生在茂名石化采风

从笔墨语言的演变中,更能窥见梁世雄艺术追求的进阶与成熟。艺术生涯初期,他的作品多表现云雾迷蒙之景,笔墨细腻灵动,画面充满生命朝气,尽显对自然生机的敏锐捕捉;随着岁月沉淀与人艺俱老,他的笔墨逐渐趋于粗放,笔法老辣苍劲,在遒劲的线条与厚重的墨色中,既可见北方山水画的雄浑气势,又不失岭南画派的清新灵动。

这种“兼收南北”的笔墨风格,并非简单的技法叠加,而是他对中国画笔墨语言的创造性转化——他打破了南北方画法的壁垒,将北方山水的雄健构图与岭南画派的笔墨韵味相融合,同时积极探索前辈未及的题材与表现手法,认真分辨不同地域景物的特质,让每一幅作品都拥有独特的视觉辨识度。例如他笔下的胡杨,以粗壮的枝干与厚重的墨色表现其“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的坚韧品格,既没有刻意模仿北方画家的雄浑,也没有固守岭南画派的纤巧,而是以个性化的笔墨赋予胡杨以精神内涵,成为其艺术风格的典型代表。

除了创作上的成就,梁世雄在美术教育领域的贡献同样不可磨灭,他是岭南画派从“师徒传承”向“现代教育”转型的关键推动者,被誉为“承前启后的教育者”。自投身广州美术学院教职以来,他深耕教坛四十余载,历任中国画系主任、岭南画派研究室主任等职,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岭南画派的艺术精神与现代美术教育理念相结合,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美术中坚人才。
中国美术馆原副馆长梁江曾精准指出:“梁世雄老师是岭南画派的第三代人物,他在美术教育上有非常重要的贡献,而且他在中国画的师徒传承往现代教育转型这个节点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既是亲历者,又是建构者和推动者。”在教学中,梁世雄既注重对学生传统笔墨功底的打磨,要求他们深入研习历代名家经典,打好文化根基;又鼓励学生走出画室,到自然中写生,到生活中取材,培养他们观察现实、反映时代的能力。这种教学理念,既保留了岭南画派“师徒相授”中注重实践的传统,又适应了现代美术教育规模化、系统化的需求,为岭南画派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中国画教育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岭南经验”。

梁世雄的艺术生涯,始终与时代同行,他的作品不仅是个人艺术追求的结晶,更成为新中国美术发展的生动注脚。正如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美术学院院长李劲堃所言:“梁世雄的艺术伴随着新中国成长,受业于关山月、黎雄才两先生,在传承岭南画派艺术革新精神基础上,梁世雄别开新路,形成了自家的艺术风貌。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梁世雄主要从事现代人物画创作,作品聚焦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以准确的物象造型与严密的构图,反映新中国建设时期的社会风貌,体现出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此后,他全面转向山水画创作,却并未脱离现实,而是以山水画为载体,表现祖国山河的壮美与时代的变迁——他笔下的雪山不再是传统山水画中远离人间的“仙境”,而是充满生命活力的高原景象;他画的巨榕不再是文人画中孤高的象征,而是承载着南方百姓生活记忆的“生命之树”。这种“以山水写时代”的创作路径,既突破了传统山水画的题材局限,又赋予了山水画新的时代内涵,为中国画的现代性转型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践方案。

在当代美术语境下,梁世雄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于其作品的艺术高度,更在于他所秉持的艺术信念与创作态度。在艺术思潮纷繁复杂的今天,许多创作者追求形式上的标新立异,却忽视了对传统的继承与对现实的关注。而梁世雄始终坚守“不随波逐流”的艺术立场,既深入研习传统笔墨精髓,又始终保持对自然与生活的敬畏之心,以“内化于心,融入学养与性情”的创作方式,让作品既有传统文脉的滋养,又有时代精神的彰显。他的艺术实践证明,中国画的现代性并非要抛弃传统,而是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并非要脱离现实,而是要在反映现实的过程中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力。这种理念,对于当代中国画创作者而言,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梁世雄的一生,是为岭南画派传承与发展鞠躬尽瘁的一生,是为中国画现代性探索不懈奋斗的一生,更是为美术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的一生。他以笔墨为桥,连接了岭南画派的过去与未来;以教育为灯,照亮了无数美术人才的成长之路;以作品为证,书写了新中国美术的时代华章。如今,虽已年过九旬,梁世雄仍笔耕不辍,用画笔继续描绘着他心中的山河与时代。他的艺术如同一棵历经风雨的古柏,根深于传统的土壤,枝展于时代的天空,既见证了岁月的变迁,更彰显了生命的坚韧与艺术的永恒。在中国画迈向未来的道路上,梁世雄的艺术与精神,将永远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宝贵财富。
张占峰 2025年9月于京华云海轩






























文章作者:张占峰

张占峰,生于北京,现任北京走近画家编辑部主编,是中国书画艺术领域颇具影响力的资深编辑与研究者。多年来,他在美术评论领域颇有建树。他深耕此域,笔耕不辍,曾为诸多美术名家撰写评论文章,篇数颇丰。其评论既具专业洞察,又能精准捕捉作品特质,在业内积累了一定影响,是美术评论界值得关注的研究者。 以专业视角与深厚积淀,在艺术出版界形成了独特的学术风格与行业影响力。其职业生涯以艺术出版为核心阵地,深耕细作多年。
期间,他主编和编著了《传承-中国书画精品》《走近画家》《大家风范》《中国当代画坛精品集》等系列画集,以及《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中国当代名家画集》等多部精装画集。 这些作品均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西泠印社出版社、荣宝斋出版社等国内顶尖艺术出版机构出版,累计编辑及主编艺术著作、画集逾百部,发行总量近一百多万册。 所编著的作品涵盖中国书画理论研究、名家作品集、美术评论等多元范畴,既注重学术深度的挖掘,又兼顾艺术表现力的呈现,实现了专业性与观赏性的有机统一 。因其编著作品突出的文化价值与广泛的艺术影响力,多部被中国国家图书馆列为馆藏图书,成为研究中国书画艺术的重要文献资源,为推动中国书画艺术的传承、研究与传播作出了切实而深远的贡献。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0-6 05:36 , Processed in 0.00740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