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0首古诗藏尽秋日最后一抹惊艳,读懂已是中年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0首古诗藏尽秋日最后一抹惊艳,读懂已是中年                                                                       2025-10-08 05:00                                        

发布于:河南省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言:“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当梧桐叶承露,鸿雁南归,古人早已把这抹秋凉写进诗行。今日寒露,晓峰精选 10 首寒露绝唱,带你更完整地触摸千年秋意。

【自然卷・露染山河色】
❶ 元稹《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原文: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 点睛:前四句写尽寒露三候(雁南飞、菊泛黄、早霜临),后四句中 “化蛤悲群鸟” 对应 “雀入大水为蛤” 的节气物候,“松柏志” 以 “冬夏色苍苍” 收束,暗喻寒冬将至仍坚韧,恰如秋日里藏着的生命力。
【深度赏析】元稹是唐代少有的系统书写二十四节气的诗人,此诗堪称 “寒露节气全景图鉴”。“惊秋晚” 三字藏着时光猝不及防的怅惘,却以 “菊渐黄”“雁随阳” 转忧为盼 —— 菊花酝酿绽放,鸿雁追随暖阳,连秋风扫叶都成了天地有序的仪式。“化蛤悲群鸟” 暗合古人对候鸟迁徙的观察,“收田畏早霜” 则贴近农人的生活焦虑,最终以 “松柏冬夏色苍苍” 升华:万物皆有荣枯,唯有坚韧之心能穿越寒暑,恰如现代人在降温时节,仍会为一杯热饮、一句问候心生暖意。
❷ 白居易《池上》原文: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 点睛:前四句以 “衰兰”“破荷” 衬秋景,后四句添 “栖沙鹤”“照水萤” 的动静之美,末句 “酒初醒” 点出闲居心境,藏着 “悲秋却不伤秋” 的通透。
【深度赏析】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阳,笔下秋景总带着 “阅尽千帆” 的淡然。“袅袅”“凄凄” 叠词初读觉凉,细品却见分寸 —— 凉风是温柔的提醒,寒露是轻盈的点缀。最妙在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的对比:兰花虽衰,却开出洁白新花;荷叶虽破,仍留青碧底色。后四句更添意趣:沙鹤独立显静,流萤双飞见动,一静一动间,秋夜的寂寥有了生机。末句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道破玄机:秋景本无悲喜,清醒时观之,寥落亦是清欢,像职场人遭遇瓶颈时,仍能在爱好里寻得新乐趣。
❸ 戴察《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原文: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 点睛:从 “月白露团” 到 “滴沥清光”,再到 “风摇玉坠”,层层递进写尽寒露的形、色、声、寒,末句 “夜阑” 收束,将秋夜的温柔与清冷揉碎在诗里。
【深度赏析】这首诗把 “寒露” 写得像一场易碎的梦。“月白露初团” 是极致的静美 —— 月光洗过梧桐叶,露珠刚凝成圆球状,连呼吸都怕惊扰这份剔透;“滴沥清光满” 则添了听觉与光影:露珠滴落的细碎声响,在月光下泛着满阶清辉,“荧煌素彩寒” 又点出露珠的冰凉质感。“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将情感融入景物:风动叶摇,露珠如温润的玉坠欲落,诗人 “惜珠干” 的担忧,藏着对美好事物的珍视。末句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让意境落地:寒意渐浓才觉秋已深,露声渐微方知夜将尽,这像极了现代人的心境:面对秋日短暂的晴空、孩子熟睡的脸庞,总怕时光太快,想把此刻妥帖收藏。
❹ 刘沧《秋日望西阳》原文:古木苍苔坠几层,行人一望旅情增。太行山下黄河水,铜雀台西武帝陵。风入蒹葭秋色动,雨余杨柳暮烟凝。野花似泣红妆泪,寒露满枝枝不胜。
▶ 点睛:前六句铺陈 “古木”“黄河”“蒹葭” 等壮阔秋景,末两句以 “野花泣泪” 收束,将家国之思与旅途愁绪,都凝在寒露沾枝的瞬间。
【深度赏析】刘沧擅长以景写情,此诗堪称 “移情入景” 的典范。开篇 “古木苍苔坠几层” 便带沧桑感,“行人一望旅情增” 点出旅人身份,接着 “太行山下黄河水,铜雀台西武帝陵” 将视野拉阔 —— 黄河奔腾、帝陵静默,历史的厚重与旅途的漂泊交织。“风入蒹葭秋色动,雨余杨柳暮烟凝” 又归为细腻:蒹葭随风起伏,杨柳沾雨笼烟,秋景既有动感又有朦胧美。最终 “野花似泣红妆泪,寒露满枝枝不胜” 将情绪推向高潮:太行山下的野花本无情绪,却被诗人赋予 “红妆泣泪” 的模样 —— 寒露沾在花枝上,像美人垂泪,连枝头都承载不住这份沉重。这里的 “不胜” 既是花枝被露水压弯的写实,更是旅人对历史兴亡、个人漂泊的愁绪难承的隐喻。现代人送别时,看雨滴打湿车窗、落叶飘满站台,大抵也会有这般 “景亦懂我” 的共鸣吧。

【心事卷・露湿故人情】
❺ 王安石《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原文: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永怀所好却成梦,玉色彷佛开心颜。逆知后应不复隔,谈笑明月相与还。
▶ 点睛:前两句以 “空庭寒露” 写孤寂,中间四句写 “人语喧市” 与 “梦遇友人” 的对比,末句 “谈笑还月” 寄望重逢,道出成年人藏在节气里的牵挂。
【深度赏析】王安石写此诗时,正主持科举考试,深夜在试院入梦思念好友韩维(字冲卿)。“空庭得秋长漫漫” 先铺陈环境的清冷 —— 空旷庭院里,秋意无边无际,像挥之不去的孤独;“寒露入暮愁衣单” 则把寒意具象化,露水随暮色渐浓,渗透衣衫,连身体的冷都在呼应心底的空。“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 形成强烈对比:屋外已是人声鼎沸的早市,屋内却仍如深夜般寂寥,更显诗人的孤独。“永怀所好却成梦,玉色彷佛开心颜” 是诗眼:长久思念的好友,竟在梦里相见,他的面容清晰如昨,笑意温润如玉。末句 “逆知后应不复隔,谈笑明月相与还” 将思念化为期许:相信日后定能再相聚,像从前那样伴着明月谈笑而归。成年人的牵挂从不说破,只借 “愁衣单”“梦还月” 悄悄流露,像加班到深夜的人,看到窗外降温,会下意识想起:“他那边有没有添衣?”
❻ 李绅《宿瓜州》原文:烟昏水郭津亭晚,回望金陵若动摇。冲浦回风翻宿浪,照沙低月敛残潮。柳经寒露看萧索,人改衰容自寂寥。官冷旧谙唯旅馆,岁阴轻薄是凉飙。
▶ 点睛:前四句绘 “烟昏水郭”“低月残潮” 的江夜秋景,后四句以 “柳索”“人衰” 抒贬谪之愁,“官冷旅馆”“岁阴凉飙” 道尽 “世事如露易消散” 的沧桑。
【深度赏析】写过 “谁知盘中餐” 的李绅,晚年因官场沉浮被贬,此诗藏着他的人生况味。开篇 “烟昏水郭津亭晚,回望金陵若动摇” 便带离愁:暮色中江雾弥漫,回望曾经任职的金陵,竟因水波荡漾而恍惚动摇,暗喻人生的漂泊无定。“冲浦回风翻宿浪,照沙低月敛残潮” 细化江景:回风卷着旧浪,残月照着退潮后的沙滩,连自然景象都透着 “余波未平” 的怅惘。“柳经寒露看萧索,人改衰容自寂寥” 是景与情的交融:柳树本是柔媚的,却被寒露打得失了生机,只剩萧索;镜中鬓发渐白,容颜老去,与萧索秋景互为镜像。“官冷旧谙唯旅馆,岁阴轻薄是凉飙” 道尽处境:官职清冷,常年漂泊,最熟悉的只有旅馆;岁月如轻薄的凉风,转瞬即逝,不留痕迹。“自寂寥” 三字最是戳心 —— 秋凉可添衣,可岁月的风霜、世事的无常,只能自己默默承受。这像极了人到中年,面对父母老去、事业起伏,只能把叹息藏进深夜的酒杯。
❼ 韩翃《鲁中送鲁使君归郑州》原文:城中金络骑,出饯沈东阳。九月寒露白,六关秋草黄。齐讴听处妙,鲁酒把来香。醉后著鞭去,梅山道路长。
▶ 点睛:首句 “金络骑饯行” 写送别排场,中间四句以 “寒露白霜”“齐讴鲁酒” 衬情谊,末句 “梅山道长” 点出前路遥远,藏着 “此去山长水远” 的珍重。
【深度赏析】韩翃的送别诗,没有撕心裂肺的伤感,却有 “浅淡却绵长” 的温暖。开篇 “城中金络骑,出饯沈东阳” 描绘送别场景:城中官员们骑着装饰华丽的马,出城为即将归乡的鲁使君饯行,尽显礼遇与情谊。“九月寒露白,六关秋草黄” 点明时节与路程 —— 寒露凝结成霜,大地泛着清浅的白;从鲁中到郑州,要经过六座关隘,沿途秋草已黄,暗含 “此去路遥” 的牵挂。但诗人不写离愁,只写 “齐讴听处妙,鲁酒把来香”:听着当地悠扬的歌谣,饮着醇厚的家乡美酒,把不舍融进眼前的热闹里。末句 “醉后著鞭去,梅山道路长” 最是动人:友人醉酒后扬鞭启程,望着他远去的方向,只觉梅山的道路漫长无尽。这恰是成年人最体面的送别:不说 “再见太难”,只道 “此去珍重”,像送朋友去远方工作,笑着说 “常联系”,转身却红了眼眶。

【闲逸卷・露伴归田心】
❽ 宋之问《初到陆浑山庄》原文:授衣感穷节,策马凌伊关。归齐逸人趣,日觉秋琴闲。寒露衰北阜,夕阳破东山。浩歌步榛樾,栖鸟随我还。
▶ 点睛:首句 “授衣凌伊关” 点出寒露时节辞官归乡,中间 “秋琴闲” 显逸趣,后四句 “寒露夕阳”“浩歌栖鸟” 绘归隐之乐,藏着 “绝境逢生” 的治愈。
【深度赏析】宋之问因宫廷斗争被贬后,隐居陆浑山庄,这首诗是他的 “心灵归乡记”。开篇 “授衣感穷节,策马凌伊关” 紧扣寒露节气 ——“授衣” 是寒露时节 “制备寒衣” 的习俗,诗人触景生情,策马越过伊关,奔向隐居之地,透着对官场的决绝。“归齐逸人趣,日觉秋琴闲” 写归乡后的心境:渐渐习惯了隐士的生活,每日弹着秋琴,只觉时光清闲,远离了朝堂的纷争。“寒露衰北阜,夕阳破东山” 是诗中最妙的对比:北山坡因寒露而草木凋零,显萧瑟之态;东山上夕阳穿透云层,镀上温暖的金光,又透着希望 —— 一衰一盛间,藏着 “绝境逢生” 的心境。最动人的是 “浩歌步榛樾,栖鸟随我还”:诗人在林间放声高歌,连归巢的鸟儿都愿跟着他,这份与自然的相融,是官场从未有过的自在。现代人厌倦了 996 的内耗时,去公园走一走,看夕阳、听鸟鸣,大抵也能懂这份 “被自然接纳” 的治愈。
❾ 陆游《嘉定巳巳立秋得膈上疾近寒露乃小愈》原文:小诗闲淡如秋水,病后殊胜未病时。自翦青莎织凉笠,又添新句入新诗。饭囊酒瓮非吾事,只贮千岩万壑秋。自古此身非我有,穷通何足累吾心。
▶ 点睛:前四句写病愈后 “织笠写诗” 的闲逸,中间 “饭囊酒瓮” 弃俗欲,后四句 “贮秋累心” 抒顿悟,藏着 “健康为贵” 的通透养生哲学。
【深度赏析】陆游晚年多病,此诗是他病愈后对生活的顿悟。开篇 “小诗闲淡如秋水,病后殊胜未病时” 道破心境:病愈后写的诗,如秋水般闲淡,连状态都比生病前更好,暗含 “大病初愈更懂珍惜” 的意味。“自翦青莎织凉笠,又添新句入新诗” 写日常小事:亲手用莎草编织凉笠,把秋日感悟写进新诗,平凡的生活满是乐趣。“饭囊酒瓮非吾事,只贮千岩万壑秋” 是核心顿悟:追求吃饱喝足的物质生活,从不是自己想要的;把山川秋色、天地秋意装进心里,才是真正的富足。末句 “自古此身非我有,穷通何足累吾心” 升华主题:自古以来,生命本就不属于自己(需顺应自然),仕途的穷通、境遇的好坏,又怎能拖累心境?寒露时节,病体初愈,看秋光正好,忽然明白:比起功名利禄,健康的身体、鲜活的自然,才是最珍贵的财富。这像极了现代人经历一场小病后,开始拒绝无效社交,周末去爬山、看落叶,懂得 “把日子过成诗” 的真谛。
❿ 韦应物《授衣还田里》原文:公门悬甲令,浣濯遂其私。晨起怀怆恨,野田寒露时。气收天地广,风厉冰霜期。山明始重叠,川浅更逶迤。烟火生闾里,禾黍积东菑。终然可乐业,时节一来斯。
▶ 点睛:首句 “辞官浣濯” 写归田缘由,中间 “寒露天地广” 绘秋景,后四句 “烟火禾黍” 显农忙,末句 “可乐业” 点出节气轮回中的安稳幸福。
【深度赏析】韦应物曾任滁州刺史,后辞官归田,这首诗写尽 “人间烟火的治愈力”。开篇 “公门悬甲令,浣濯遂其私” 交代背景:官府颁布了相关法令,自己趁机辞官,终于能回归私人生活,洗去官场的尘劳。“晨起怀怆恨,野田寒露时” 写初醒心境:清晨醒来仍有莫名的怅惘,或许是往事遗憾,或许是未来迷茫;但走到田野间,见寒露晶莹,心绪渐平。“气收天地广,风厉冰霜期” 写寒露时节的天地气象:暑气消散,天空显得格外辽阔;风渐凌厉,预示着冰霜将至,既写实又暗含 “顺应时节” 的哲思。“山明始重叠,川浅更逶迤” 细化秋景:山色明朗,层峦叠嶂;河水变浅,蜿蜒流淌,自然的壮阔抚平了内心的褶皱。“烟火生闾里,禾黍积东菑” 是诗的温暖内核:村庄里炊烟袅袅,东边田埂上堆满丰收的庄稼,这份 “烟火生”“禾黍积” 的踏实,是最朴素的幸福。末句 “终然可乐业,时节一来斯” 点题:终究还是归隐务农更快乐,只要顺应节气,自然能收获安稳。现代人焦虑时,去菜市场看看新鲜的蔬菜、听听商贩的吆喝,大概也会被这份 “人间烟火气” 拉回安稳的当下。

🍵 寒露诗意生活指南从元稹的 “菊渐黄” 到陆游的 “贮秋光”,古人早把节气过成诗:
✅ 赏菊:赴一场 “寒露丛中比火红” 的木芙蓉之约(韩愈诗意境)—— 木芙蓉晨粉午红暮紫,被称作 “三醉芙蓉”,寒露时节开得最盛,适合携友漫步观赏。
✅ 食养:学左河水 “夜喝梨贝养脾肠”,润燥暖身 —— 寒露后干燥加重,煮一碗雪梨川贝水,或蒸一颗糖心红薯,既能润燥又能暖心。
✅ 听雨:卧听 “寒露滴鸣蛩”,感受天地渐静的温柔 —— 深夜听窗外露水滴落、蟋蟀低鸣,搭配一本闲书,是属于秋日的慢时光。露从今夜寒,诗向此时吟。愿你在这 10 首完整的诗里,接住秋日最后一抹深情,也藏好面对寒冬的勇气。
👉 互动话题:10首寒露诗词,哪首最能打动你?咱们评论区里见。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0-15 02:12 , Processed in 0.00833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