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30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画艺术大师—“老傻”黄胄 2017-05-21 22:44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22 06:07:4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黄胄(1925.3—1997.4.23)中国画艺术大师,社会活动家,收藏家。
中国第一座大型民办艺术馆——炎黄艺术馆缔造者;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工艺美术馆筹建者;黄胄美术基金会设立者。带头捐赠自己书画作品与古代文物、书画收藏。主持具有深远影响的“93科学与艺术研讨会”、“95经济与文化研讨会”等若干重要展览及学术活动。黄胄独创性地将速写融入中国画,开启了全新的人物画笔墨范式,拓展了中国画艺术语言。黄胄的社会活动与艺术实践,对中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有大量艺术作品及《黄胄作品集》《黄胄谈艺术》等三十余部著作传世。


艺术生涯无特殊
在黄胄的艺术生涯里,老天并没有给他什么特殊的照顾。

恩师黄胄本姓梁,1925年出生于河北省蠡县梁家庄,那是一个荒僻的小村, 祖父是乡里戏班会头,所以小时候他常画“戏子人”,没人教,全凭自己喜欢。初中只上了一年,就因父亲病故而辍学,为了学画,他背井离乡流落到西安,过着飘泊的生活。

1943年,他拜西北著名画家长安画派创始人赵望云学习中国画,那时的赵望云在西北是大画家,但生活并不好,黄胄在战乱中成长。1949年,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上做美术编辑,从此常到甘肃、陕西、青海、新疆等地区速写。

1957年他创作的国画《洪荒风雪图》,在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荣获金质奖章,从而确定了他在中国美术界的地位,32岁的他成为享誉中外的知名画家,他根据多年积累的大量速写,创作出许多表现少数民族生活的优秀作品,如《打马球》、《出诊图》、《人畜两旺》等,他还为堂兄梁斌的小说《红旗谱》创作了一套插图。“文革”期间,他含泪烧了一筐筐的速写,并被强制劳动改造,被迫搁笔。导致传世的速写只有500余幅,“文革”结束后,他身体状况一直不好, 1977年病情恶化,致使瘫痪, 但他却激情饱满地坚持创作,在病榻上画了一幅20米长的《百驴图》作为邓小平同志访日时的国礼,送与日本天皇。

80年代,他在香港、新加坡、英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个人画展,让世界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绘画艺术,使他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艺术大师,“还是改革开放好。”他说:“24小时可以画画,想画什么就画什么, 我算算从 1949 年到1980 年,真正画画的时间,也就五六年时间,现在的年轻人应该抓紧时间,珍惜大好时光”。

用功不足
谈到自己的经历,恩师绝口不谈自己所遭受的苦难,他几乎是历次运动的“老运动员”,尤其是“文革期间”“驴贩子”的绰号,几乎家喻户晓,可他却说:“没什么苦难可谈,我也不希望写这些东西,我的观点,多写些给人以向上的、激励人的文章。我们生活在这个国家,也最了解这个国家,你是中国人,你死活都是中国人。我这人就是一辈子不害人,别人害我呢,我过后也就拉倒了,不愿吭声,没意思。有人说过去运动挨了整,既然是过去,还提它干嘛!人要往前看,有功夫多做点事,更多的画点画,能做什么就做什么, 不怨天、不尤人,打嘴仗、沽名钓誉无聊”。

“我过去在国外办画展,外国记者问起‘文革’中的事,中国政府都说是十年浩劫,你谈谈你在‘文革’中的劫难,我差不多都回答:没什么可谈的,对于画家来说,生活是非常绚丽多彩的,生活中有那么多善良的人们,美好的事物,你要画也画不完,写也写不完。人有多高,画才有多高 ”。

自觉渺小
黄胄:“在生活面前,我感到自己特别渺小......”“我画也没画够,用功也没用够,到老了身体不行了,后悔都来不及”。他感叹道:“在生活面前,我感到自己特别渺小,特别的笨拙,画得再好,也就是一点一滴,没什么可以夸耀的”。黄胄每一幅作品,都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朴实无华。“我的绘画,都是从生活中来的,生活是源泉、是根。任何艺术家都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能靠天才,努力不能在房子里努力, 离开生活就没有激情, 画也慢慢变颜色”。他早年的许多作品,看起来依然非常精彩,技法上也非常严谨。

早年随军驻地,在大西北,像柴达木盆地,很荒凉,也很壮美,国家在那里搞开发,采石油。《洪荒风雪图》描述的就是勘探队员在那里风雪找矿的场面。其实艺术这东西首要的是有感情,其次才是技法,有感情就可以创作出真情的东西,如果无病呻吟一味追求形式,没有感受,只为讨人喜欢,创作出的东西早晚要被历史所淘汰。历史上许多大艺术家,活着的时候,艰难坎坷, 死了大家才认可。好的作品要群众认可才行,不要自己把自己抬得多高,艺 术必须有生活,形式主义绝没有出路。”

重在师承
几十年中,恩师黄胄和师母郑闻慧的足迹遍及祖国大江南北,这也就是他的画为什么从不拘泥一个题材,他说:“中国好的地方太多了,只要思想踏实,哪儿都不错。戈壁有戈壁的情调,西双版纳有它的味道,江南有江南的特色。画家要有自己的生活基地。”大自然是恩师黄胄永远读不完的书,他的速写,在中国画坛乃至界画坛,都久负盛名,他的画极注重造型,线条粗犷、遒劲、气势磅礴。笔墨淋漓尽致。他所画的人物大有狂放原野的情怀和鲜活的个性,一扫传统中国人物画的旧风。最具风情的是那些边疆少女,西方绘画的色彩块面与东方柔美流畅的线条相交融,使他的绘画充满了灵性和神秘的遐思。

他主张:画家一开始就用毛笔速写,才能与中国画的笔墨功夫结合起来,他创造的写意泼墨与工笔重彩相结合的独特画法,对中国画的发展起到了历史的推动作用和创造性的贡献,开创了中国画坛的一代新风。

速写讲究线条,一笔下去很难是准确的:“但每一笔,你捕捉的对像都是明确的,是有根据的,你都有追求,追求自己看到的生活物象的美,生活的美反映在你的脑子里,通过你的手刻画在纸上”。恩师黄胄极谦虚的说:“我没有受过专业美术训练,主要靠师承,但更主要的是靠来自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体验。”接着他阐发了一段耐人寻味的话:“有根有据的事,说的时候也不要过分,要适可而止,留有余地,有十分功,说两分,别人觉得还可以;说多了,写多了,让人反感。”

人画齐高
望着老人两道浓重的剑眉,听着他细细地叙说,句句话语都能穿人心底,尽管不能完全理解他们这一代做人的原则,却由衷地钦佩艺术大师的高尚情操, 我的另一个恩师国画大师李可染生前说过:“一个画家,人有多高,画有多高。”此话正是他的人生速写,上下五千年,文化知多少“中国画是中国艺术门类中一个很深的学科,越学越觉得自己不够,中国老一辈艺术家徐悲鸿、刘海粟、刘开渠、吴作人等,开始都是学西方艺术的,留过洋,早先对中国画也有看法,认为是少数达官贵人的玩物,但随着对中国画的进一步了解,越老越要学中国画,因为它包容了很多文学和哲学的东西,民族性很强,学中国画不易,中国画历代都有高峰,你老照着高峰学,按它的路子走,就没有高峰了,你只能达到自己的高峰,一个高峰一个高峰的达到,永远没有标准。”欣赏一幅中国画,无形中是在琢磨一部中国的文化史。


“中国艺术不光绘画,收藏也很丰富,无边无际,不是瞧不起外国人, 他们收藏个邮票,茶壶还可以。但你要是搞中国收藏,整个精力投进去也不满足,好东西太多了。”他50 年代正式开始收藏,那时工资很低,只有80多元,钱全用来搞收藏了,卖画也是为了买画及古玩,黄胄的画当时卖的极便宜,也就20-30元一幅(齐白石的作品45-50元一幅),他欠了不少帐,但他认为这样做很值得。“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没有断层祖先给我们留下的遗产太多了,我们究竟知道多少,一说就是四大发明,实在知道的太少了。

作为中国人首先应研究自己,我们祖先曾对人类做过辉煌的贡献。我不反对研究外国丰富自己,但我有这样的信念:子不嫌母丑,儿不嫌家贫,我对有些瞧不起中国的人,非常反感,外国人偷的、抢的我们中国的文化艺术,一知半解出本书,还说抢救中国文化艺术,把我们看成野蛮的不开化的民族,我们应引以为耻。我们应发扬光大祖国的文化,有些外国人把到中国说成是探险,瞎扯!我们用得着你来探险。中国人要自己瞧得起自己,现在有一批默默无闻的中国人,对过去遭到破坏的文化,正在想尽办法补救、研究、挖掘。这次在炎黄艺术馆举办的—《93 科学与艺术研讨会》上,一些科学家,根据确凿的证据,从各方面证明,世界上有好多东西都源于中国。” “我和我的一切属于国家”。
(摘自臧伯良回忆录)


艺术特色
艺术道路上遵循“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长期深入生活,足迹遍布祖国边疆、海岛、高原、牧区,勤奋作画上万幅,人物、动物、山水、花鸟无所精。尤擅画场面巨大、人物众多的主体性巨作,不少作品陈列于国家重要政务场合或以国礼赠送外国首脑。其作品经常举办展览,个展在南亚有一定的影响力。


艺术实践
黄胄为推动当代美术的发展、开展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为促进祖国的统一大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深入边疆,勤奋作画,从50年代的《苹果花开的时候》、《洪荒风雪》、《赶集》,到七八十年代的《百驴图》、《风雪夜归人》、《送粮人》,黄胄在丰厚的生活根基上,形成鲜明的个人绘画风格,是国内最早突破蒋徐体系的人物画家。他在不同时期的优秀作品曾经多次在国际、国内获奖。70年代后期,他曾为纪念周恩来绘制了《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传世之作。梁黄胄的艺术实践为当代美术发展产生了积极和深广的影响。



文化贡献
梁黄胄不仅是一位人民艺术家,同时还是社会运动家。80年代初,他与著名画家李可染、蔡若虹、华君武等共同创建了中国画研究院;而炎黄艺术馆的创办则是梁黄胄更为杰出的代表作。1986年黄胄在新加坡办个人画展时引起了轰动,有人提议建立黄胄艺术馆,他说,我个人不足以建馆,要建就建属于炎黄子孙乃至人类的炎黄艺术馆。经过4年的筹措兴建,1991年,中国第一座大型民办公助的现代化艺术馆——炎黄艺术馆终于建成了。梁黄胄任艺术馆馆馆长,并捐献出自己收藏的古代书画文物200余件和代表代、速写作品1000余件。炎黄艺术馆在保护、弘扬民族艺术,推动艺术教育公益事业发展以及加强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梁黄胄的艺术道路、治学精神以及对推动民族文化发展的执著追求,在国内外影响深远。
1997年4月23日,著名艺术家黄胄逝世。
















黄胄(1925.3—1997.4.23)中国画艺术大师,社会活动家,收藏家。
中国第一座大型民办艺术馆——炎黄艺术馆缔造者;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工艺美术馆筹建者;黄胄美术基金会设立者。带头捐赠自己书画作品与古代文物、书画收藏。主持具有深远影响的“93科学与艺术研讨会”、“95经济与文化研讨会”等若干重要展览及学术活动。黄胄独创性地将速写融入中国画,开启了全新的人物画笔墨范式,拓展了中国画艺术语言。黄胄的社会活动与艺术实践,对中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有大量艺术作品及《黄胄作品集》《黄胄谈艺术》等三十余部著作传世。


艺术生涯无特殊
在黄胄的艺术生涯里,老天并没有给他什么特殊的照顾。

恩师黄胄本姓梁,1925年出生于河北省蠡县梁家庄,那是一个荒僻的小村, 祖父是乡里戏班会头,所以小时候他常画“戏子人”,没人教,全凭自己喜欢。初中只上了一年,就因父亲病故而辍学,为了学画,他背井离乡流落到西安,过着飘泊的生活。

1943年,他拜西北著名画家长安画派创始人赵望云学习中国画,那时的赵望云在西北是大画家,但生活并不好,黄胄在战乱中成长。1949年,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上做美术编辑,从此常到甘肃、陕西、青海、新疆等地区速写。

1957年他创作的国画《洪荒风雪图》,在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荣获金质奖章,从而确定了他在中国美术界的地位,32岁的他成为享誉中外的知名画家,他根据多年积累的大量速写,创作出许多表现少数民族生活的优秀作品,如《打马球》、《出诊图》、《人畜两旺》等,他还为堂兄梁斌的小说《红旗谱》创作了一套插图。“文革”期间,他含泪烧了一筐筐的速写,并被强制劳动改造,被迫搁笔。导致传世的速写只有500余幅,“文革”结束后,他身体状况一直不好, 1977年病情恶化,致使瘫痪, 但他却激情饱满地坚持创作,在病榻上画了一幅20米长的《百驴图》作为邓小平同志访日时的国礼,送与日本天皇。

80年代,他在香港、新加坡、英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个人画展,让世界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绘画艺术,使他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艺术大师,“还是改革开放好。”他说:“24小时可以画画,想画什么就画什么, 我算算从 1949 年到1980 年,真正画画的时间,也就五六年时间,现在的年轻人应该抓紧时间,珍惜大好时光”。

用功不足
谈到自己的经历,恩师绝口不谈自己所遭受的苦难,他几乎是历次运动的“老运动员”,尤其是“文革期间”“驴贩子”的绰号,几乎家喻户晓,可他却说:“没什么苦难可谈,我也不希望写这些东西,我的观点,多写些给人以向上的、激励人的文章。我们生活在这个国家,也最了解这个国家,你是中国人,你死活都是中国人。我这人就是一辈子不害人,别人害我呢,我过后也就拉倒了,不愿吭声,没意思。有人说过去运动挨了整,既然是过去,还提它干嘛!人要往前看,有功夫多做点事,更多的画点画,能做什么就做什么, 不怨天、不尤人,打嘴仗、沽名钓誉无聊”。

“我过去在国外办画展,外国记者问起‘文革’中的事,中国政府都说是十年浩劫,你谈谈你在‘文革’中的劫难,我差不多都回答:没什么可谈的,对于画家来说,生活是非常绚丽多彩的,生活中有那么多善良的人们,美好的事物,你要画也画不完,写也写不完。人有多高,画才有多高 ”。

自觉渺小
黄胄:“在生活面前,我感到自己特别渺小......”“我画也没画够,用功也没用够,到老了身体不行了,后悔都来不及”。他感叹道:“在生活面前,我感到自己特别渺小,特别的笨拙,画得再好,也就是一点一滴,没什么可以夸耀的”。黄胄每一幅作品,都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朴实无华。“我的绘画,都是从生活中来的,生活是源泉、是根。任何艺术家都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能靠天才,努力不能在房子里努力, 离开生活就没有激情, 画也慢慢变颜色”。他早年的许多作品,看起来依然非常精彩,技法上也非常严谨。

早年随军驻地,在大西北,像柴达木盆地,很荒凉,也很壮美,国家在那里搞开发,采石油。《洪荒风雪图》描述的就是勘探队员在那里风雪找矿的场面。其实艺术这东西首要的是有感情,其次才是技法,有感情就可以创作出真情的东西,如果无病呻吟一味追求形式,没有感受,只为讨人喜欢,创作出的东西早晚要被历史所淘汰。历史上许多大艺术家,活着的时候,艰难坎坷, 死了大家才认可。好的作品要群众认可才行,不要自己把自己抬得多高,艺 术必须有生活,形式主义绝没有出路。”

重在师承
几十年中,恩师黄胄和师母郑闻慧的足迹遍及祖国大江南北,这也就是他的画为什么从不拘泥一个题材,他说:“中国好的地方太多了,只要思想踏实,哪儿都不错。戈壁有戈壁的情调,西双版纳有它的味道,江南有江南的特色。画家要有自己的生活基地。”大自然是恩师黄胄永远读不完的书,他的速写,在中国画坛乃至界画坛,都久负盛名,他的画极注重造型,线条粗犷、遒劲、气势磅礴。笔墨淋漓尽致。他所画的人物大有狂放原野的情怀和鲜活的个性,一扫传统中国人物画的旧风。最具风情的是那些边疆少女,西方绘画的色彩块面与东方柔美流畅的线条相交融,使他的绘画充满了灵性和神秘的遐思。

他主张:画家一开始就用毛笔速写,才能与中国画的笔墨功夫结合起来,他创造的写意泼墨与工笔重彩相结合的独特画法,对中国画的发展起到了历史的推动作用和创造性的贡献,开创了中国画坛的一代新风。

速写讲究线条,一笔下去很难是准确的:“但每一笔,你捕捉的对像都是明确的,是有根据的,你都有追求,追求自己看到的生活物象的美,生活的美反映在你的脑子里,通过你的手刻画在纸上”。恩师黄胄极谦虚的说:“我没有受过专业美术训练,主要靠师承,但更主要的是靠来自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体验。”接着他阐发了一段耐人寻味的话:“有根有据的事,说的时候也不要过分,要适可而止,留有余地,有十分功,说两分,别人觉得还可以;说多了,写多了,让人反感。”

人画齐高
望着老人两道浓重的剑眉,听着他细细地叙说,句句话语都能穿人心底,尽管不能完全理解他们这一代做人的原则,却由衷地钦佩艺术大师的高尚情操, 我的另一个恩师国画大师李可染生前说过:“一个画家,人有多高,画有多高。”此话正是他的人生速写,上下五千年,文化知多少“中国画是中国艺术门类中一个很深的学科,越学越觉得自己不够,中国老一辈艺术家徐悲鸿、刘海粟、刘开渠、吴作人等,开始都是学西方艺术的,留过洋,早先对中国画也有看法,认为是少数达官贵人的玩物,但随着对中国画的进一步了解,越老越要学中国画,因为它包容了很多文学和哲学的东西,民族性很强,学中国画不易,中国画历代都有高峰,你老照着高峰学,按它的路子走,就没有高峰了,你只能达到自己的高峰,一个高峰一个高峰的达到,永远没有标准。”欣赏一幅中国画,无形中是在琢磨一部中国的文化史。


“中国艺术不光绘画,收藏也很丰富,无边无际,不是瞧不起外国人, 他们收藏个邮票,茶壶还可以。但你要是搞中国收藏,整个精力投进去也不满足,好东西太多了。”他50 年代正式开始收藏,那时工资很低,只有80多元,钱全用来搞收藏了,卖画也是为了买画及古玩,黄胄的画当时卖的极便宜,也就20-30元一幅(齐白石的作品45-50元一幅),他欠了不少帐,但他认为这样做很值得。“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没有断层祖先给我们留下的遗产太多了,我们究竟知道多少,一说就是四大发明,实在知道的太少了。

作为中国人首先应研究自己,我们祖先曾对人类做过辉煌的贡献。我不反对研究外国丰富自己,但我有这样的信念:子不嫌母丑,儿不嫌家贫,我对有些瞧不起中国的人,非常反感,外国人偷的、抢的我们中国的文化艺术,一知半解出本书,还说抢救中国文化艺术,把我们看成野蛮的不开化的民族,我们应引以为耻。我们应发扬光大祖国的文化,有些外国人把到中国说成是探险,瞎扯!我们用得着你来探险。中国人要自己瞧得起自己,现在有一批默默无闻的中国人,对过去遭到破坏的文化,正在想尽办法补救、研究、挖掘。这次在炎黄艺术馆举办的—《93 科学与艺术研讨会》上,一些科学家,根据确凿的证据,从各方面证明,世界上有好多东西都源于中国。” “我和我的一切属于国家”。
(摘自臧伯良回忆录)


艺术特色
艺术道路上遵循“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长期深入生活,足迹遍布祖国边疆、海岛、高原、牧区,勤奋作画上万幅,人物、动物、山水、花鸟无所精。尤擅画场面巨大、人物众多的主体性巨作,不少作品陈列于国家重要政务场合或以国礼赠送外国首脑。其作品经常举办展览,个展在南亚有一定的影响力。


艺术实践
黄胄为推动当代美术的发展、开展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为促进祖国的统一大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深入边疆,勤奋作画,从50年代的《苹果花开的时候》、《洪荒风雪》、《赶集》,到七八十年代的《百驴图》、《风雪夜归人》、《送粮人》,黄胄在丰厚的生活根基上,形成鲜明的个人绘画风格,是国内最早突破蒋徐体系的人物画家。他在不同时期的优秀作品曾经多次在国际、国内获奖。70年代后期,他曾为纪念周恩来绘制了《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传世之作。梁黄胄的艺术实践为当代美术发展产生了积极和深广的影响。



文化贡献
梁黄胄不仅是一位人民艺术家,同时还是社会运动家。80年代初,他与著名画家李可染、蔡若虹、华君武等共同创建了中国画研究院;而炎黄艺术馆的创办则是梁黄胄更为杰出的代表作。1986年黄胄在新加坡办个人画展时引起了轰动,有人提议建立黄胄艺术馆,他说,我个人不足以建馆,要建就建属于炎黄子孙乃至人类的炎黄艺术馆。经过4年的筹措兴建,1991年,中国第一座大型民办公助的现代化艺术馆——炎黄艺术馆终于建成了。梁黄胄任艺术馆馆馆长,并捐献出自己收藏的古代书画文物200余件和代表代、速写作品1000余件。炎黄艺术馆在保护、弘扬民族艺术,推动艺术教育公益事业发展以及加强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梁黄胄的艺术道路、治学精神以及对推动民族文化发展的执著追求,在国内外影响深远。
1997年4月23日,著名艺术家黄胄逝世。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7-5-22 10:57:02 |只看该作者
喜欢!精彩!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7-5-22 18:17:43 |只看该作者
欣赏,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地板
发表于 2017-5-22 19:46:50 |只看该作者
谢谢关注!谢谢关注!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5#
发表于 2017-5-22 21:55:22 |只看该作者
青山不墨千秋画,
流水无弦万古琴。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6#
发表于 2017-5-23 08:55:39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7 06:57 , Processed in 0.01087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