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朱国纯 于 2019-3-13 08:50 编辑
青年点轶事 (二) 尤春久(悠悠岁月) 说完了盘锦的路和风,再来说一说盘锦的吃。 下乡的年月里,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吃水,尤其对我这类肠道不太好的人来讲体会更深。在盘锦老百姓当时吃的水就是所谓的泡子水,就是一个大坑水。大坑里的水来源于辽河(双台河)春天向稻田灌溉的河水,从上水线引进来,存在大坑里。我们小堡子大队有三个这样的大坑,春天灌满,一直用到来年开春,中间有雨水补充。全部生活用水都取自这里。 泡子里的水夏天上面都是小虫,坑边牛、猪、鸡鸭时不时也来喝水排泄。刚下乡时我们问老乡:"这水能喝吗?"老乡们肯定地回答:“怎么不能喝,我们祖祖辈辈都喝这水,不都挺好吗?” 刚开始我们知青们都接受不了,嫌脏不喝;但时间长了也就得喝,拉肚子都正常,有次我整整拉了七天,人瘦了一圈,后来也就习惯了。入乡随俗嘛,现实就这样,只能接受。 到了冬天,情况有所好转,小虫都没了,表面结了冰,冰下面水相对干净多了,也可以凿冰带回家,慢慢化成水也很干净,现在想起来盘锦冬天的水都比现在的矿泉水好喝。 水是这样,饭又是什么情况呢?说心里话,如果都下乡到农村,到盘锦去还是挺幸运的。说幸运就是吃的好,盘锦是稻田产区,在我们下乡的大洼县所有耕地中没有别的品种,都是水稻。用现在话来说就是爱吃不吃也是大米饭。这在七十年代每个月每人只有几斤大米供应的沈阳知青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 记得我们知青当时是吃食堂,实行供给制。每人每月30斤粮票,每天吃多少自已说了算。大米饭好吃,可菜太次了,几乎全是大白莱、土豆、大萝卜几样,没有炒菜。炖菜又没有油,只有逢年过节队上给点肉算是改善生活了。平时能用大油(猪油)做点菜就觉得很幸福了,好在盘锦大米真好吃,拌点酱油都能吃下去。实在馋了偷偷溜进食堂用大油拌饭那叫个香啊! 每月30斤粮对于女同学来讲还可以,但对于男同学,尤其是农忙累的时侯,就明显不够吃。于是有的女同学就把省下的粮票来接济心中的白马王子,算是感情投资吧。而更多的女同学则把饿肚子省下的粮票来换大米,等到放假时背回家让全家改善生活。于是每到春节放假时,汽车站、火车站到处都是扛着米袋子的知青往沈阳奔,这成百上千的知青大包小包的运粮大军又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