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主席的三段“人生至暗”时刻,以及他如何应对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1-5 04:57:1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毛主席的三段“人生至暗”时刻,以及他如何应对                                                                               
2025-01-03 10:59                                        

发布于:天津市
   
读毛主席的相关书籍,总是让人心潮澎湃。
一个湖南小山村出来的伢子,手无缚鸡之力,身无百贯之财,没有上过正规大学,没有读过专业军校,靠的是三湾改编800壮士,最后发展成几百万大军,麾下更是名将如云。
如果说他老人家因其文治武功、卓越雄才,被誉为中华五千年来之第一人,应该丝毫不为过。因此,对于毛主席,我的心里除了崇拜还是崇拜。
当然,即使再怎么说毛主席是“天纵奇才”、“天选之子”,但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没有谁生下来就是“注定胜利”,更没有人生下来就一定是“主席”。
纵观主席的一生,特别是干革命的28年间,更是艰难困苦、险象环生。差点被枪毙,被撸过职,被开除过党籍,甚至就连长征开始时都不准备带上他。既有外部的军事压力,也有内部的路线斗争。稍有差池,历史可能都会改写。
所以,我读主席的相关书籍,我更想研究、学习的是他的抗压能力、应对困难局面的方略和办法。
其实,他老人家也说,他的革命生涯很不容易。连累了几十口至亲好友,也失去了不少好同志。大约是1960年秋天,美国著名作家斯诺时隔24年后再次访问毛主席,他直接问道:
“你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毛主席回答道,那是在1935年的长征途中,在草地与张国焘之间的斗争。当时党内面临着分裂,甚至有可能发生前途未卜的内战。
其实,这是毛主席的“另类谦虚”,或者说革命浪漫主义的“云淡风轻”。若仔细研究他解放以前的这段革命斗争史,就能发现至少还有两段“至暗时刻”与之相提并论。
第一段在1920年左右。
头一年的10月5日,母亲病逝于韶山。几个月后,恩师杨昌济因病于北京德国医院去世;6天后,还在给恩师守灵期间的毛泽东又接到父亲在家乡去世的消息。

这时候的毛泽东,内心的苦闷和痛苦可想而知。迭失至亲的毛泽东幸好有杨开慧的陪同,这是一段伟大的革命爱情的萌芽。
在思想上,年轻的毛泽东也经历了彷徨和苦闷。
他从韶山冲走到长沙,从长沙都到北京,开始了一次又一次对救国救民的求索,从早期康有为梁启超的君主立宪到孙中山的共和革命,再到西方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再到社会改良主义,他都认真研究过、鼓吹过,甚至尝试过,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走入死胡同了——直至他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
1920年12月,毛泽东写信给蔡和森,明确表示:“深切赞同组织共产党,实现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这个时期的毛泽东27岁左右,是一个人最具“风华正茂”,但又刚从学校走入社会处处碰壁,理想与现实激烈碰撞的年纪。
他既彷徨又品行高洁,既贫穷又学富五车,不追求高官厚禄,不沉溺儿女私情,我想这是他走出人生第一段“至暗时刻”的根本原因。
第二段是1935年的长征途中。
当时刚结束长征的中央红军,不到2万人,衣衫褴褛、伤病满营。而张国焘率领的红四方面军超过8万人,兵强马壮。用时任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的杨尚昆的话讲,这是“叫花子与龙王爷比宝”。

手握重兵的张国焘开始膨胀了,找中央要权,阴谋分裂中央、分裂红军,当时党内面临着分裂,甚至有可能发生前途未卜的内战。
叶剑英看到了那封著名的电报,内容是张国焘指示陈昌浩“彻底开展党内斗争”。叶剑英及时地报告给毛泽东,已经分军的红一方面军指挥部连夜开拔。徐向前则留下了那句足以载入史册的话:
“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
当时的历史实际上比我的简单描述还要危急几十倍还不止。
毛泽东干革命,第一次遇到了最残酷的斗争。它不仅仅是个人生命、党内位置的危险,甚至是红军乃至中国革命遭遇灭顶之灾的危险。
毛泽东的沉着冷静,以及“先走为上”、避免直接对抗的灵活性,救了红军救了中国革命。
第三次是1937年的延安。
这一段历史不太为人所知。
一般而言,经过遵义会议以及长征以后,毛泽东已经成为事实上的中央最高领导人,怎么还会有“至暗时刻”呢,谁还有这个能力,吃了“熊心豹子胆”敢来挑战威望日甚的毛主席?
您还别说,还真有这么一个人,他就是王明。
王明,原名陈绍禹,安徽金寨县人,1904年出生,1925年入党。
按理来说,无论是年龄,还是党龄,都不能与毛主席同日而语。但是,王明走的是“共产国际”的路子,以其在中国的代言人自居。
1937年被派回延安后,王明自恃有强硬的国际背景,以“钦差大臣”自居,咄咄逼人,目空一切,根本不把中共中央和毛主席放在眼里。

王明提出了“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右倾主张,毛主席则坚持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坚持独立自主的主张。
王明与毛主席的斗争其实是两种革命路线的争论。后来的历史证明了毛主席的正确和伟大。但当时,王明的夸夸其谈,其实迷惑了不少人。甚至当他主持成立长江局后,俨然第二中央,就连毛主席撰写的《论持久战》都拒绝发表。
后来,王明的错误主张逐渐被党内同志识破,4年以后的延安整风运动,彻底地结束了“王明主义”在党内的统治。
这一时期的毛主席,对于党内分歧的处理更加“闲庭信步”,他采取了“隐忍”和“耐心等待”的策略。党内不少同志被迷惑,那就耐心说服教育。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怎么办?是自怨自艾、垂头丧气?还是像主席那样,保持坚定的信念、隐忍和革命乐观主义、灵活的斗争艺术?
或许,我们只要学习、掌握了他老人家应对困难和挫折的方法和精神,哪怕仅仅是十分之一,怕也够我们受用终生了吧!
原创不易,请您关注我,更多优质内容持续更新中。谢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22 02:32 , Processed in 0.00708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