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赵孟頫48岁写的这幅行书,偷偷美了700年!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8-18 06:07:4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赵孟頫48岁写的这幅行书,偷偷美了700年!                                                                           2025-08-17 23:17                                        

发布于:广东省
   

     此卷《吴兴赋》是赵孟頫诸多书法作品这中的得意之作,而这篇赋文的内容呢也是出自于他本人之手,就这一点而言,在他流传下来的大多数作品之中算是少见的了。
作品开头题着 “吴兴赋” 三个字,只是右边部分已经有些残缺了。这卷手书是元代大德六年(1301 年)写的,然而此篇内容却是他20年前写的,这次书写他是重抄旧作,此作后来被装订成了册页,展开来是一幅长长的整卷样式。

我假想一下,那是在元大德六年(1301年),48岁的赵孟頫在案前铺开绢帛,提笔重新写下这篇他二十余岁时创作的旧作。此时的赵孟頫已远离吴兴十余年,经历了许多事变与人事的更迭。
日子一天天过,离家的时间越来越长,想家的念头就像小溪水一样,一天比一天汇聚得多,在心里翻腾。终于,在元大德六年,赵孟頫四十九岁的时候,他把满肚子的思乡情都写到了纸上,重新写了《吴兴赋》,用这个来安慰自己那颗在外漂泊多年的心。

吴兴是赵孟頫在宋被元灭亡之后他选择隐居的地方,他在这里就写下了这篇赋,那时的他也才二十岁左右。那会儿的吴兴,风景好,文化人也多,他和钱选、王子中等人合称为 “吴兴八俊”,经常在一起交流切磋,互相欣赏。在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赵孟頫对家乡的感情越来越深,这份热爱就变成了一行行文字,写成了《吴兴赋》。

《吴兴赋》全文有 935 个字,一开头就用 “势雄乎楚越” 来描写吴兴雄伟壮丽的山川景色。那翠绿的山峰朝北而立,连绵的群山向西延伸,就像龙在腾跃、野兽在起舞,云气升腾,霞光灿烂,气势特别雄伟,让人一看就忍不住赞叹。
接着,赵孟頫的笔就像穿越了历史长河,从过去的岁月里找出各个朝代和吴兴有关系的有名官员和文人,他们风度翩翩,才华出众,事迹相互映衬,给吴兴这片土地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再往后,他详细地列举了吴兴丰富的物产。不管是肥沃土地上长出来的稻谷、桑麻,还是山林里的珍奇鸟兽,或是水里肥美的鱼虾,都一一写了出来,把故乡物产丰富、人民富足的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好像真的看到了一个富裕丰饶的吴兴就在眼前。

文章快结尾的时候,赵孟頫把笔锋集中到了吴兴的文化教育上。因为这里重视文化教育,老百姓家家户户都有读书声,每个人都把诗书当作伙伴,明白廉耻的道理,整个社会都受到礼乐的熏陶,文明的风气特别浓厚。最后,他用 “以仁义为化,礼乐为政” 点出了主旨,说明这片土地能繁荣昌盛、和谐稳定的原因就在这里。

他笔下的这帖书作可以说是他中年时期的扛鼎之作,前半部分,楷书和行书混合在一起,每个字都端庄秀丽,笔画工整有力,结构严谨有序,透着一种典雅庄重的气息。
后半部分,行书和草书渐渐出现,笔势越来越灵动飘逸,就像流动的云和水一样,一气呵成,好像有一种昂扬振奋、潇洒自在的力量在字里行间流动。
整卷作品用笔圆润流畅,线条有的粗有的细,墨色有的浓有的淡,字的疏密、宽窄都很合适,节奏感特别强,从开始写到结束,气韵连贯,把赵孟頫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不知不觉地融入了进去。











《吴兴赋》原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后经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多方奔走、精心商议,于 1955 年入藏浙江省博物馆。在其漫长的岁月流转中,历经多位收藏家之手,卷尾有刘重庆跋,隔水后纸有李佐贤跋,还钤盖诸多印鉴。
声明: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9 23:42 , Processed in 0.00793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