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清末民初书法家潘龄皋写的楷书《百家姓》,尽显外柔内骨之妙!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8-19 09:10:2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清末民初书法家潘龄皋写的楷书《百家姓》,尽显外柔内骨之妙!                                                       2025-08-11 18:30                                        

发布于:广东省
   

     潘龄皋是清末到民国年间超有名的书法家,虽然可能有很多人不认识他,但是他在当时的名气还是挺大的,时人将他和谭延闿并称为 “南谭北潘”。他生于1867年同治年间,字锡九,号葛城居士,河北安新人。
他15岁时就考中了秀才,可见其才学之高,在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他便考中举人,之后殿试中了进士,从此走上仕途,时年仅27岁。

潘龄皋的书法一开始是学的颜真卿,打下基础之后又转而将苏轼、赵孟頫、董其昌和主墉等这些书法大家的书风优势给学到了手,将他们给融合在了一块,形成自己独特的书风。
他作书有一特点,那就是以逆锋入纸,其落笔并非顺笔尖直下,而是略带反向之势,仿佛先以笔 “顶” 纸而后行。继而引墨运笔,此为导墨行笔。这般笔法写出的笔画,外观温润柔和,内里却蕴含着刚劲之力,尽显外柔内骨之妙。

他笔下的点画,皆果断干脆、洁净利索,毫无拖沓之态,亦无多余墨痕,每一笔都清晰分明。
再观其撇画,既挺括直立,又不失厚重之感,堪称挺拔而厚重。捺画则呈现出起伏波折之姿,宛如波浪流转,所谓一波三折,且笔画之内暗藏筋骨,尽显内含筋骨之韵。

钩画多呈方折之态,多为方折,视觉上颇具硬朗之气。竖画行笔时,力道沉劲稳健,笔锋凝聚全力,可谓劲健凝重、万毫齐力
收笔之际,正当力量饱满之时骤然停驻,笔虽止而意未尽,余韵悠长,恰是收笔时至力量饱满时戛然而止,有笔止意无尽之感


































此作是他以楷书写就的《百家姓》,在民国时期广受欢迎,此作疏密有致,匀称和谐,给人以稳重之感。在字体上它不同于常见的上轻下重、左轻右重的布局,他反其道而行之,呈现出上重下轻、左重右轻的特点。
在字的布局上,上下紧凑,左右舒朗,横画不求平整,竖画亦不刻意求直,这种别具一格的架构,让字在欹斜之中蕴含着灵动之趣,活力十足。
大家观此作,感觉如何?
声明: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30 02:46 , Processed in 0.00864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