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井冈山缺钱缺粮,一天要吃掉万斤粮食,中央靠什么养活数万红军?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9-13 14:53:1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井冈山缺钱缺粮,一天要吃掉万斤粮食,中央靠什么养活数万红军?                                                                 2025-08-25 09:25                                        

发布于:天津市
   
       在经历了秋收起义的挫败后,毛泽东和他的起义军队于1927年抵达江西省永新县的三湾村,这里成为了一个充满革命希望的地方。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一次关键的前敌委员会会议,这次会议被历史铭记为著名的“三湾改编”。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毛泽东不仅总结了前期斗争的经验教训,也为党和军队的未来发展制定了新的方向和策略,标志着红军建设的重要阶段。

随后,在1927年10月27日,毛泽东带领不足800人的队伍踏上了通往革命圣地井冈山的旅程,来到茨坪。这里以其隐蔽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了红军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理想之地,激起了革命的星星之火,迅速蔓延为燎原之势,象征着红军在艰难环境中逐步建立起稳定的据点。

到了1928年4月,朱德将南昌起义的残余部队集合,使他们与毛泽东的部队合并,队伍人数迅速膨胀到接近2,000人。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壮大,在不久之后,红军的人数就突破了1万,红军所需的粮食量每日达到1.5万斤,供给的压力逐渐显露出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得不面对严峻的吃饭难题以及物资短缺的困境。

面对日益严峻的生存状况,中共中央采取了果断的措施。为了保障红军指战员的基本生存,毛泽东组织行动,专门打倒当地的剥削阶级大地主,通过没收他们的存粮,暂时解决部分军队的粮食问题。同时,这些没收的粮食还会分发给贫苦的农民,从而提升他们的斗志,鼓励他们积极举报隐藏起来的大地主,形成群众基础。
红军在行军过程中,不仅在物质上着手解决供给问题,同时也非常注重群众的思想觉醒。宣传小组深入到每一个角落,宣讲党的革命主张,并积极建立由贫苦农民组成的群众组织,这种活动不仅增强了红军的后援力量,还进一步推动了粮食的筹集工作。

然而,单靠打土豪的策略显然是治标不治本,毛泽东深知,要让红军在井冈山扎根并实现最终的胜利,必须要推广更为系统的土地政策和经济发展。在他的积极推动下,井冈山地区的土地革命全面开展,分给贫苦农民的土地让他们拥有了自己的耕地,极大促进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也使得革命根据地的基础更加稳固。
随着分田到户的基本政策的落实,井冈山的生产热情空前高涨,曾经缺乏土地的农民们开始通过种田改善生活,不仅填饱了自己的肚子,还能够向边区政府交纳公粮,缓解了红军的供给压力。毛泽东与朱德等领导人在收割期间,时常下田与农民同甘共苦,这种亲近的行为无疑增进了农民对革命的信任与支持。

除了鼓励农民开荒种田,毛泽东还大力推动当地的经济活动的发展。井冈山地区相继开办了军工厂、被服厂、造币厂和印刷厂等,以此有效缓解边区政府的财政压力,并提供就业岗位。这些工厂不仅满足了红军的物资需求,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参与革命事业。
毛泽东不仅注重生产,还深知经济活动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性。他依据井冈山的特色,制定了一系列利于商业发展的政策,意在保护工商业和中小商人的生存环境,这些政策无疑为当地经济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5-9-30 09:41:32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0-13 20:07 , Processed in 0.00769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