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友人被贬岭南5年,漂亮小妾执着追随,苏轼得知后写下首千古绝唱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友人被贬岭南5年,漂亮小妾执着追随,苏轼得知后写下首千古绝唱                                                                 2025-09-29 18:42                                        

发布于:天津市
   
苏轼:宋代文豪与此心安处是吾乡的传奇故事

在中国文学史上,苏轼(1037-1101)堪称宋代最耀眼的文学巨匠之一。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词人、书法家,不仅留下了大量传世佳作,更有一段与友人王巩及其爱妾宇文柔奴的动人故事,成就了千古名句此心安处是吾乡。

故事要从苏轼的仕途波折说起。这位出生于四川眉山的才子,自幼在父亲苏洵的熏陶下饱读诗书。1057年,二十岁的苏轼在科举考试中一鸣惊人,主考官欧阳修读到他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的妙句时,虽不知出处却大为赞赏。苏轼直言何必知道出处的率真回答,更让欧阳修预言他文章必独步天下。

然而官场之路并不平坦。当王安石推行新法时,耿直的苏轼直言进谏,结果在1071年被贬出京。更令人唏嘘的是,他的挚友王巩因与他交好而受到牵连,被贬至岭南荒僻之地。

临行之际,王巩遣散家仆,连妻妾们也纷纷离去。就在他准备孤身上路时,一位名叫宇文柔奴的女子站了出来。这位出身御医之家的女子,虽经历家道中落、沦落风尘的坎坷,却始终保持着高洁的品格。她不仅精通医术,更有着超然的人生态度。

在岭南的五年里,柔奴用她的温柔与智慧,将艰苦的流放生活过成了诗意的栖居。她沿途行医维持生计,用草药调理王巩的身体,更用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豁达开解他的愁绪。两人在逆境中相濡以沫,吟诗作赋,竟过得比在京城时更加充实自在。

1079年,当王巩奉召回京时,前来迎接的苏轼惊讶地发现,这位饱经风霜的老友不仅没有憔悴,反而神采奕奕。在接风宴上,当柔奴轻声说出此心安处是吾乡时,苏轼被深深打动。这位大文豪当即挥毫写下了《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其中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

苏轼用岭南梅花比喻柔奴,赞颂她在逆境中绽放的芬芳。而柔奴的故事也诠释了:真正的家园不在某个具体的地方,而在于心灵的安顿。这种超越时代的人生智慧,至今仍在启迪着无数面对困境的人们。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段文坛佳话,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安贫乐道精神的生动体现。苏轼的才情、王巩的豁达、柔奴的坚韧,共同谱写了一曲动人心弦的生命赞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0-5 17:44 , Processed in 0.00715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