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楼主: 大道本无边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寻古柬埔寨——震撼之旅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21#
发表于 2014-1-14 17:04:07 |只看该作者
好一个神奇的吴哥窟!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22#
发表于 2014-1-16 10:54:11 |只看该作者
123 发表于 2014-1-14 17:04
好一个神奇的吴哥窟!

真的不可思议。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23#
发表于 2014-1-16 10:54:2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大道本无边 于 2014-1-16 11:05 编辑

              大吴哥
大吴哥之所以称作“大”,并不是因为它的建筑大。它的建筑大小不及小吴哥。因为大吴哥占地面积大,除了以巴戎庙为主体建筑外,周围还有十二座同样用石头砌成的十二生肖和宽大的斗象台。据说,当年吴哥王朝时期,在大吴哥寺庙的周围,还建了很多木制房子,是专门供皇家和贵族居住的。这种人与寺庙共居的情形,在小吴哥是没有的。
巴戎庙是由一组49座小宝塔围绕中央尖塔构成的建筑群,每一座塔的四面都雕刻着巨大的佛像,被称为四面佛。佛像表情安详、慈善,面带微笑。被称为“高棉人的微笑”。从雕塑组群的佛像,我们就能判断出,它的建成应该是在王朝的后期,其信仰已由早期的印度教变成了佛教。
巴戎庙不远处的十二生肖塔,据说是用来测谎的。是王公贵族用来整治臣民的。可惜现在已经分辨不出十二生肖的模样。
斗象台面对一个宽阔的广场。据说是当年国王观看斗象表演和举行国事的地方。我听说过,亚洲象大部分分布在东南亚一带,大象即是人们的交通工具,也是战场上的坐骑,就像中国古代的战马一样。我们从吴哥游开始,乘坐的旅游大巴就换成了中巴。原因是,吴哥王朝当初修建吴哥城门的时候,只有骑象能通过那么宽窄。每当车子通过时,司机师傅都要小心翼翼,与那窄窄的象门擦肩而过。国王缺少一个长远规划,他万万没有想到,后人竟发明了汽车,而且大批的游客乘着大型旅游车,络绎不绝的前来观赏他的王国、他开创的江山。
圣剑寺
圣剑寺呈十字型建筑,四条长廊通向寺庙的中央。据说是国王为自己的父亲建造的,中央有一个巨大的象征男性性器的石器。听说有祈福生子的灵验,几个年轻女性红着脸,在大家的嬉笑声中,用手抚摸了好几下。
蟠蛇水池
据说是吴哥王朝时的医院,后来成为祭司为人治病的地方。用蟠蛇水池的圣水,可以洗去人们身上的一切病痛。可能是旱季的缘故,我们看到水池的水并不多,也很浑浊。一个光腚的小男孩,正在水池中让妈妈洗澡。这样的地方很难与想象中的圣水联系起来。
周萨神庙
周萨神庙与大小吴哥相比,就是一座很小又很普通的庙宇了。只是由中国政府投资一千多万元,历时十年进行了修复,才使我记住了这座寺庙的名字。
达高寺
达高寺又名茶胶寺。原本是国王为自己兴建的葬庙。有趣的是,在建造途中,遭到雷劈。国王认为是惹怒了天神,就不敢再建。达高寺便成了一件半成品,上部的石块光秃秃的,没有任何雕刻。看来人间神还是怕天神。从这座未完成的建筑,可窥视吴哥建筑神秘之一斑:首先用石块筑起整座建筑,然后再在墙壁表面雕刻佛像、浮雕。
达高寺被破坏得很严重,进得院来,到处都可见散在的石块。从入口处竖立的木牌上的文字,看到也是由中国政府帮助修建的。
达高寺的石阶很陡,要爬上去甚至需要手脚并用。导游在我们进入之前,再三嘱咐我们要注意安全,不要爬得太高。见到此情此景,同行的队友们有一半望而生畏了。我说了一句:一生只来一次,不能不爬。这句话带动起几个人来,我们就一直爬到了顶端。
塔普伦寺
在去塔普伦寺的路上,导游告诉我们:塔普伦寺的一个最大看点,是树抱石的自然奇观。有一种叫做金银树的树木,树干笔直高大,生长速度快,树根也十分粗大。在塔普伦寺,我们能看到百年老树缠绕千年奇石的壮观奇景。想到在这次人文性旅游的同时,还能看到奇特的自然景观,我的好奇心又被撩拨起来,内心增加了几分焦灼的期待。
塔普伦寺终于到了。在大门口,果然看到一侧城墙上长有一棵高大的树,树根宽大扁阔,如同水泥筑就。举头望去,树干直挺挺的,远远的伸展向天空。在树干的尽头,才看到细细的枝干如同女人的丝丝卷发,弯曲着蔓向四周。枝条上没有树叶,像是枯枝。再正面望去,从寺庙后面站起来的几棵金银树,下半身隐藏不见,略显单薄的上半身,果然在夕阳的映照下,闪着金银色的光辉,仿佛是被人工涂上的涂料。
进得院内,震撼人心的奇观才真正出现:高大的树干笔直的伸向天空,树干下延续的树根被分成一股又一股,又相互纠结着,沿城墙垂直而下,好像一幅从天而降的瀑布;又一组镜头,巨大的树根交织盘结着,咋一看,如同一条巨大的蟒蛇,蜷缩着身体,向前匍行;最不可思议的,是几条树根不仅缠绕着城墙,而且似乎完全与城墙融为一体。彼此相拥,那么坚定。彼此相抱,密不可分。
我的内心完全被不可思议的自然所感动,一声感叹之后,情不自禁的对身边的同伴说:“你说,我们能不敬畏自然吗?”前面的一位中国年轻女游客,听到我的话,回过头来,连声附和:“对,对,你说的太对了!”
从塔普伦寺出来,吴哥游第一天的行程便告结束。塔普伦寺树抱石的自然奇观,为我们这一天的游览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在回去的路上,导游告诉我们:自1431年迁都金边后,就是这种参天大树和热带雨林把吴哥完全淹没了。淹没得无声无息、无影无踪。直到1858年,一位法国探险家无意中看到一本中国人写的《真腊风土记》,其中详细描写了吴哥王朝的文化和地理位置。于是就前来寻找。有人劝阻说,此地有瘴气,不可入内。但这位法国人不信邪,一边砍伐着茂密的森林一边前行,终于见到几座吴哥尖塔。不曾想,却被蚊虫叮咬,患上革登热——一种烈性传染病,最终失去了性命。可以说,这位伟大的探险家为吴哥遗址的发现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但1863年,柬埔寨成为法国殖民地后,吴哥的很多宝物却流失到法国卢浮宫。


    大吴哥全景

   高棉人的微笑



       在周萨神庙

       塔普伦寺的树抱石

  盘根错节的树根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24#
发表于 2014-1-17 09:11:5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大道本无边 于 2014-1-17 09:23 编辑

               女王宫
吴哥游第二天,我们先去了女王宫。也许身为女人的缘故,女王宫是我在吴哥建筑中最喜欢的一个景点。称为“女王宫”,其意并不是女王的居所,而是因为这里的雕刻太过精美,不像出于男性之手而被猜想为女红,因此得名。
女王宫采用方形及长方形的层层城廓式规划,其建筑颜色与众不同,呈朱色。进得门来,仿佛进入了一个洋溢着浓浓柔情的粉色世界。甚至能让你嗅到女人身上特有的一种芬芳。整个建筑小巧玲珑,像个娇小乖巧的女人。每一块石头都精雕细琢,浮雕的玲珑剔透,细腻别致,浓缩了世界上最精湛艺术的精华,又如同一位精致高雅的贵妇人。我又一次被感动。被这入细入微、一丝不苟、巧夺天工的神工巧匠不可思议的高超艺术所感动。智慧的高棉人,伟大的女性!
在女王宫景区内,还看到由当地人组成的一支小小的乐队。他们是宣传和平、反对地雷战的志愿者,在组织募捐。后来,从导游嘴里我才知道,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柬越战争期间,双方都在柬埔寨埋下了很多地雷。甚至埋下的地雷比柬埔寨的总人口还多。这些地雷给柬埔寨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很多无辜的贫民和儿童死于地雷。现在在偏远的地区,还有为数不多的地雷没有被排除干净。听到这里,我内心掠过一丝恐惧:我们游览的景区可别遇上地雷。仔细想想,这种担心显然是多余的。吴哥旅游区又不是刚刚开发,在这游人如此密度的地区,若真有地雷的话,也不会有机遇轮到我们的头上。


         小吴哥
小吴哥是吴哥古迹中最大而且保存得最好的建筑。城墙外,有宽阔的护城河环绕。据说有将近二百米宽,五六公里长。穿过第一道城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令人眼熟的三个尖塔。原来它是柬埔寨国旗上的图案。这些天没少看到各处悬挂的柬埔寨国旗,所以,进到小吴哥内,便一眼认出了它。这样,便理解了导游所说的小吴哥是柬埔寨国家象征的意义。
小吴哥的恢弘、大气,建筑工艺之复杂,是其他寺庙不可比拟的。小吴哥寺全部由巨石所砌。在巨大的石块之间,没有使用任何黏合剂,全部靠石块的重量和形状的吻合,就将它们垒砌起来。我们看到,石块之间的对合几乎天衣无缝,仅仅可见一条细细的线。同团队里有一位从事建筑行业的老教授,说这种石块的切割和组合工艺,其难度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要登上小吴哥上面的城楼,需要攀登很高的台阶。正面的台阶,是当初供国王使用的,平缓而安全。而两侧供大臣们使用的台阶,却陡滑而险要,只能手脚并用地爬。我想,这足以印证小吴哥是吴哥王朝早期的建筑作品,印度教不平等的等级观念在此可见一斑。由于以前的台阶没有扶手,1973年曾有一名法国女游客,穿着长裙,不慎失足跌落而死。她的丈夫便捐资在台阶一侧修了扶手,以免悲剧重演。从此这一侧阶梯也被称作“爱情阶梯”。我们沿着“爱情阶梯”向上,在感激那位法国丈夫的同时,也祝愿他的夫人在天堂安好。
落日余晖斜照在小吴哥尖塔的那一刻,是最美的。收到相机里的建筑组群,仿佛全被涂上了一层古典的金黄色。再加上护城河映出的美轮美奂的倒影,几乎让人陶醉在仙境中,迷倒在美色里。在饱饱的收尽天下美景后,才恋恋不舍的离开。
吴哥游第二天,又是带着深深的满足结束。

     女王宫


          女王宫

       小吴哥全景

       夕阳下的小吴哥

    护城河前留影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25#
发表于 2014-1-17 18:10:5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23 于 2014-1-18 06:32 编辑

身行万里半天下;常上高楼看远山。对热爱旅游的人来说旅游是件愉快的事,我们这些走不出去的人读游记后对柬埔寨有了新的认象新的了解,令人高兴。作为受益人给作者道声谢!并静待下文。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26#
发表于 2014-1-17 19:07:40 |只看该作者
大道本无边 发表于 2014-1-17 09:11
女王宫
吴哥游第二天,我们先去了女王宫。也许身为女人的缘故,女王宫是我在吴哥建筑中最喜 ...

欣赏了 !旅游的游点和景观都很好!游记写的更好!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27#
发表于 2014-1-18 10:44:12 |只看该作者
123 发表于 2014-1-17 18:10
身行万里半天下;常上高楼看远山。对热爱旅游的人来说旅游是件愉快的事,我们这些走不出去的人读游记后对柬 ...

是的。旅游是件非常高兴的事。但回味性的游记,对我自己也是又一次心灵之旅。谢谢大家的鼓励。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28#
发表于 2014-1-18 10:45:07 |只看该作者
潇洒 发表于 2014-1-17 19:07
欣赏了 !旅游的游点和景观都很好!游记写的更好!

是的,有好景点才有感受,有感受才有表达。谢谢光临。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29#
发表于 2014-1-18 10:45:1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大道本无边 于 2014-1-18 10:47 编辑

                 崩密列
崩密列是我们吴哥游的最后一个寺庙了。崩密列、崩密列,多么古怪的名字!单是这个莫名其妙的名字,就给我们带来一种土崩瓦解的感觉。它是这次吴哥游的一个自费景点。行程上说,这是一个具有探险意义的景点。导游说,这是一座被破坏了的寺庙。由于它的与众不同,我们便怀着期待出发了。
崩密列所在位置有点偏僻,我们乘车用去了一个多小时。
下车来看,周围的自然环境不错,绿树成荫,荷花满塘,高大的椰子树傲立着,一条长长的甬道通向寺庙的深处。
入口处,显示着柬埔寨独特文化的石雕七头蛇和五头蛇,蛇头还算完整。但延伸到寺庙中去的道路两旁的石阶却开始零乱。待接近寺庙,一幅几乎完全坍塌得看不出原貌的场景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惊得我目瞪口呆。我脑海中,先是出现了中国的圆明园,然后就是在电视画面上看到过的、破坏性大地震之后的满目瓦砾。崩密列、崩密列,果然到处是崩溃得不成样子的一排排、一列列紧密堆积在一起的破烂石块。在七零八碎的石堆中,沿着人工搭建的木桥向里走,从没有倒塌的残墙断壁中,依稀还能分辨出原来的风貌,确实如导游所说,是一座小吴哥式的寺庙。
如同走在地震后的废墟中。我好奇的问导游,崩密列是被谁破坏成这样的呢?导游说,因为吴哥王朝一个国王的骨灰曾安放在这里。在后来的高棉与暹罗战争中,遭到暹罗人的报复,是被暹罗人破坏的。我不懂柬埔寨的历史,从导游那里略知一二:原来吴哥王朝时期,柬埔寨国土面积很大。吴哥王朝没落后,分裂成柬埔寨、老挝、暹罗三个国家。后来暹罗改称现在的泰国。从导游的口气里能察觉到,即使现在,柬埔寨和泰国的关系也很微妙。我听说过近年来柬泰边境还时有摩擦。
导游又说,柬埔寨政府也曾有过修复崩密列的念头。但实在是耗时耗财巨大,单是修复时间至少需要五十年。是啊,要把这些已经零散不堪的石块,像拼图一样恢复到建筑的原状原位,实在是太难了。拼图还有模板作参照,拼这些石块没有任何模板,完全要靠猜测和想象。其实,若抛开那些令人不愉快的历史纠葛和战争,单纯从审美的意义上讲,这里倒是很有一种值得玩味的破坏之美。如果真的修复了原状,成为第二个小吴哥,我们还有再来这里的必要吗?
从崩密列出来,我们这次吴哥游进入尾声。


      入口处的蛇头

   崩密列

  崩密列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30#
发表于 2014-1-18 15:27:4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23 于 2014-1-18 17:13 编辑

景点介绍的好,作者精辟的见解也让人信服。好贴!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8 21:46 , Processed in 0.01096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