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看图说话:一波三折的著名油画《开国大典》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4 06:59:0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看图说话:一波三折的著名油画《开国大典》                                                                             2024-11-12 09:30                                        

发布于:湖南省
   

                          

1952年,中国革命博物馆委托中央美术学院组织完成一批表现新中国的油画,其中就有巨幅油画《开国大典》。中央美院把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37岁的青年画家董希文。


青年画家董希文

董希文接到任务后,通过对开国大典的电影、摄影、图片资料的研究,认为资料里的领导人和广场上的群众不在一个图景中,不合乎自己的想法。他决定打破写实的限制,采用一种表现派和现实派相结合的大胆的艺术处理手法,按自己的理解去选择画面构图。

董希文先画了一张草图,征求美术界及文艺界人士的意见。草图上,董希文创造性的突破有两个:一个是除毛泽东侧身站在靠近中间位置外,其他领导人都站在左边三分之一的画面里,而右边是广场群众,这样左实右虚相差悬殊的布局按一般构图规律来看有失平衡,但却能更好地突出节日气氛;另外一个是按正常规律,在毛泽东的右前侧应有一根大红柱子,但草图中被抽掉了,广场显得更为开阔。


《开国大典》第一版(1952)

1952年,董希文在北京西总布胡同一间普通的房间里,只用了两个月时间就独立创作出了革命历史油画《开国大典》。画面上,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的中央,正在麦克风前庄严地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背后站着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高岗、董必武、宋庆龄、李济深、张澜、林伯渠、郭沫若等各界代表,他们胸前佩带着代表的红签,脸上呈现出聆听《公报》的激动心情。

《开国大典》作为表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作为歌颂新中国成立的世纪杰作,从它诞生那天起就备受人们的关注。它问世后,《人民日报》在头版重要位置发表了油画《开国大典》。人民美术出版社立即把它印成年画和各种美术图片大量发行,印数达100多万张,并收入当时的中小学课本。

《开国大典》完成后才三年,就发生了“高饶事件”。作为国家副主席的高岗于1954年初被撤销职务,8月自杀身亡,此后又被开除出党。中国革命博物馆要求董希文修改《开国大典》,将画面上的高岗形象抹掉。


《开国大典》第二版(1954)

《开国大典》中的第一排领导人全是国家副主席,从左至右依次是: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因为高岗站在前排最边上,为了不使画面损坏,董希文在其它油画上做了多次实验后才动笔,删掉了高岗的画像。

文革开始后,刘少奇成了党内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而被打倒。革命博物馆通知董希文在画面上去掉刘少奇。


《开国大典》第三版(1967)

董希文此时已经得了癌症,然而他仍然抱病奉命到博物馆亲自进行修改,在刘少奇的位置上改画了董必武。很遗憾,等到刘少奇得到平反昭雪之日,董希文已不幸逝世,他再也不能亲自在《开国大典》上恢复刘少奇的形象了。董希文的原作因在文革中蒙受不实之词的连累,作了很大的改动,难以恢复原貌,董希文家属也不同意在原作上再改动。

文革后期,又有人想抹掉画面中的林伯渠,因为他在延安时曾反对毛泽东和江青结婚。这时董希文已去世,就找到了著名油画家靳尚谊。靳尚谊不忍修改原作,就重新复制了一幅,加上当时靳尚谊忙于其他事情,便推荐了北京青年画家阎振铎、叶武林。


《开国大典》第四版(复制品)

文革后,随着刘少奇的平反,本着实事求是、还历史本来面目的原则,中国革命博物馆征得上级同意,决定将《开国大典》恢复原貌。他们在《开国大典》的复制品上画上了刘少奇和高岗。

至此,《开国大典》终于恢复原貌——这就是我们今天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展览厅里所见到的《开国大典》(复制品),而原作则存放在中国革命博物馆的画库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3 10:56 , Processed in 0.00760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