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甘祖昌:15岁闹革命,成为少将后回乡当农民,遗物只有三枚勋章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甘祖昌:15岁闹革命,成为少将后回乡当农民,遗物只有三枚勋章                                                                    2024-11-15 10:15                                        

发布于:天津市
   
        他是农民出身,但当祖国需要他时,他义无反顾投身革命,在战场上用血和汗奋斗半生,经历这枪林弹雨的洗礼,身体刻满战争的伤痕,在革命胜利后,荣誉加身,正值人生高光之时,却一心只想回到家乡建设。
他是永不言败的热血战士,是智勇双全的后勤补给员,更是淡泊名利的淳朴农民,深藏功与名的将军农民,他是开国少将甘祖昌将军。
一、弃农闹革命
甘祖昌出生于江西省莲花县的一个小乡村,家中世代在田里谋生,不过即使这样,甘祖昌家中并没有什么积蓄,十分的贫穷。
小时候的甘祖昌很懂事,很小就开始帮助家里人做家务,捡牛粪、放牛、干农活等等都习以为常,再大点,在他六岁的时候,他舅舅痛爱甘祖昌,觉得不应该让他这样下去,就自掏腰包资助甘祖昌私塾,只可惜读了一年一家子就拿不出学费了。

以后甘祖昌都跟着家里人干农活,虽然贫穷,但一家人齐心协力,生活勉强过得去。有时候甘祖昌还会给地主家打工,虽然很累,但可以减轻家里负担,甘祖昌心里也开心。
可能也就是童年这种艰难的生活影响下,甘祖昌一直保持着吃苦耐劳,勤俭节约,从不求名利的性格,似乎也注定了在他功成名就之后,会做出主动申请辞官做农民的决定,因为这才是他的出发点,这才是他的老本行,他觉得农民也很光荣。
甘祖昌15岁时,早期共产党员朱绳武联合一些返乡青年创建了莲花县共产党组织,领导农民运动。
在机缘巧合之下,他们认识了甘祖昌,并看中甘祖昌憨厚老实的性格,邀请他参加了农民协会,这一举动改变了甘祖昌的一生,让甘祖昌开始接触到革命和群众运动。
在农民协会中,虽然甘祖昌不是读书最多的,但绝对是最勤劳能干的,加上他淳朴老实的性格,普遍得到大伙的认同,在1925年,甘祖昌年仅二十岁就当上了当地土改委员会的主任。

随着甘祖昌逐渐深入农民运动的工作,他慢慢认识到全中国农民在地主、资本家剥削下,都过着贫穷的生活,他觉得农民不应该受这样的压迫,他要站出来,改变这一局面,但他没有办法,他能力实在有限。
后来甘祖昌有幸被派到井冈山红四军训练班学习,并在那里遇见了毛主席,毛主席解救民族危亡,取得革命胜利的伟大理想让甘祖昌敬佩。
在那里的学习中,甘祖昌进一步了解了中国的革命形势,他觉得他不能再坐以待毙下去了,他要加入红军,加入中国共产党,终于在1927年,离开了生活二十几年的家乡,甘祖昌加入了共产党,跟随红军闹革命,开始了他的革命道路。
二、屡建功勋
可能甘祖昌自觉是农民出身,在红军部队中主要在后勤部队担任职位,虽然读书不多,但他在的后勤部队管理相当优秀。
1930年,甘祖昌受党中央的指示,到湘赣边界的红军根据地担任红军兵工厂副科长,负责组织苏区土地革命,引导农民大生产,并想办法采购原料,保障红军后勤物资补给。
甘祖昌多次与队友讨论,经常站在农民角度思考问题,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并且亲自下地与农民搞生产,为红军前方部队提供了各种物资,有条不紊地完成了党中央下达的任务。
甘祖昌也有在前线抛头颅洒热血经历,在1934年8月,中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西进长征,情况紧急,甘祖昌所在的湘赣军区兵工厂改编为红六军工人团,甘祖昌担任司务长,奉命带领工人团跟随大部队西征。

虽然是工人团,但在后方有蒋介石嫡系部队追击,左右两侧又有桂系、湘系军阀夹击的危急时刻,每个人都是战士。
在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战争的时刻,他一直站在队伍的最前面,有情况掩护队友隐藏,自己却多次受伤。红军长征的日子是苦日子,吃草根、啃树皮、喝污水是常有的事,但从小吃苦长大的甘祖昌挨了过来。
在长征的过程中,甘祖昌看见无数红军战士死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抢下,他悲痛不已,他觉得如果不是他们的牺牲,就没有他的存活,甘祖昌一直记得这些牺牲的战士,以至于在后来获得开国少将军衔时,他还申请不要给他这么高的军衔,自己做的贡献还没有那些牺牲的战士多。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甘祖昌受命担任旅供给部军需科的科长,跟随八路军上到前线,为军队解决装备缺少的问题。
刚结束国共对峙时期的红军装备很差,连人手一支枪的基本配备都无法做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甘祖昌一面在各地游走,购买物资,一面小规模的截取日本军队的物资补给,每次打完仗他就带队搜刮日军的枪支弹药。

就这样,八路军的装备实力逐渐上来。在1939年,国共摩擦扩大,国民党反动派蓄意断绝对中共的物资补给,面对粮食、衣物等等紧缺的问题,中共中央将甘祖昌调回陕西,要求他以最快时间建立我方的军工厂,并在陕西大片荒地上进行大生产,保障红军补给。
甘祖昌面对这个艰难且紧急的任务,没有慌乱,他知道他不擅长织布机厂、机械厂等军需工厂的建立,于是他马上在部队中寻找有织布经验的士兵,然后一边组织培训班,一边在收购旧机械,在多次运作之后,他们不仅改良了织布技术,减少了成本,还学会了自制织布机,八路军的织布厂随之产生,其他军需厂也在甘祖昌众人的努力下建了起来。
为解决粮食问题,甘祖昌率领队伍将荒地改成良地,全兵皆农,最后果然人定胜天,克服了自然的阻力,又一次顺利完成任务。
甘祖昌领导大家从无到有,建立了八路军自己的军工厂,保障了前线打仗军队的物资补给,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这一壮举势必将被载入八路军胜利的历史中。
不过这并不会引起甘祖昌的关注,他只知道这是自己的职责,自己应该尽心尽力地完成任务,就像即使在各种战场上多次受伤,甚至重伤,他也不曾退缩,养好身体再出发!

1949年,国民党大势已去,不难想象,在不久之后共产党将带领全国人民建立新的祖国,但甘祖昌知道革命还没有完全胜利,全国还有很多地方没有解放。就是这时甘祖昌出任后勤部部长,跟随十万大军挺进新疆地区。但人多饭量大,而且新疆地区远离东方粮食产地,地形复杂,运输困难。
甘祖昌提前到新疆打探情况后,想到解决办法:与苏联大使馆达成协议,甘祖昌先向新疆牧民购买他们的羊毛,然后在将羊毛与苏联换取粮食和日常物资。这样一举三得的方法,直接促进了新疆地区的解放。
三、收获爱情
甘祖昌的妻子龚全珍出生于1923年,比甘祖昌小十八岁,却真真正正地陪伴着甘祖昌度过了简单朴素的一生。龚全珍是个文化人,家里比甘祖昌富裕些,支持她读了初中、高中,19岁那年高中毕业后,瞒着家里人偷偷参加了革命,抗战胜利后比西北大学录取。
新中国建国那年,她顺利毕业,并响应国家号召,向西发展,在新疆军区子弟学校担任老师,也是这时,与同在新疆担任后勤部部长的甘祖昌相识。
甘祖昌在之前也结过婚,但妻子受不了他清贫的生活,最后感情破裂离婚了。龚全珍也是离过婚,并且自己一个人带着一个七八岁大小的孩子,有相似经历的两人在熟人介绍下认识了。

见面那天甘祖昌表现得有些紧张,老老实实地说小学都没有毕业,大字不识一个,是个文盲,而且浑身是病,都是以前闹革命落下的后遗症。龚全珍笑着问他,怎么只说自己的缺点啊?
第一次见面彼此印象还不错,甘祖昌觉得龚全珍挺好的,在老友的怂恿下,决定去追她。龚全珍对于这个比她大十八岁的男人,看着挺老实的,而且在他身边有种安全感。
见面之后,甘祖昌在工作之余经常去学校看龚全珍,有时候甚至直接当起学生来,到龚全珍的班里听课学习。在龚全珍忙的时候,带龚全珍的小孩回到家里照顾,给他买好吃的。
久而久之,大家都看出了甘祖昌这位部长的小心思,学校的老师打趣的问龚全珍,什么时候结婚啊?龚全珍觉得有点不好意识,连忙否认。
最后龚全珍答应甘祖昌是在她们母子要回家探亲的时候,那会甘祖昌误以为她要回去相亲,连忙跑去火车站拉住龚全珍,说他虽然只是个农村出来的粗人,但他想和龚全珍在一起,他会给她幸福的生活的。

小儿子也在旁边打辅助,龚全珍看着气喘呼呼的甘祖昌,完全不像个部长的样子,最后还是答应了他。
1953年,两人走过程序,各自请了几个朋友,简单的办了酒席,真正开始两人相濡以沫的生活。
甘祖昌也庆幸娶到龚全珍这样有高知识的老婆,两人在一起后,甘祖昌的文化水平都逐渐上去,在婚礼的当晚还亲自做了首诗给龚全珍。龚全珍知道甘祖昌是个心系百姓,忠诚老实的人,所以很多时候都选择支持他。
包括当他决定辞官回乡,她也都默默站在他身边。回到村里的日子更加的苦,但她没有抱怨,没有后悔,而是跟着他建设家乡,她做起了乡村教师,一做就是一辈子。
在甘祖昌去世后,龚全珍继承他的精神,尽己所能的服务社会,2013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四、辞官回乡
在新疆来回奔波的甘祖昌为解放军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被敌人盯上了。1952年,甘祖昌坐车到郊区检查生产工作,经过一座三十米长的大桥时,突然发生爆炸,甘祖昌连车带人掉到了河里。
甘祖昌下巴被撞断,嘴唇裂成了三块,脑部受到撞击,虽然抢救及时,但也患上了脑震荡后遗症。后来又多次接受治疗,但始终不能痊愈,工作时几次犯病晕倒。特别是1953年后,最严重时还需要有人陪在他,以防他突然晕倒。
1955年,45岁的甘祖昌被授予开国少将荣誉,但他觉得他在这里能为祖国做的事情越来越少了,更像空占着职位不干活。

于是他决定拖家带口回去做农民,建设家乡改变贫穷面貌。1957年,甘祖昌一家从新疆回到莲花县,为了减少对国家运输的负担,甘祖昌极力精简行李,使得全家大小14人的行李,硬生生的压缩成了三个行李箱。
甘祖昌一家下车时,很多人都来迎接这位卸甲归田的老将军,有人高兴有人好奇,也有人看笑话,但甘祖昌并不在意,他并不觉得当农民比当将军差,他的情况做农民比做将军对国家更有帮助。
回到家乡不久,甘祖昌就一头扎进了荒地当中。他发现家乡有许多荒山没有人治理,大家都觉得荒山土质不好,不能够种出粮食。
但这样的难题没有难倒甘祖昌,他将荒地表层的土壤搬开,再在深层的土壤上种植,再将表层的土壤覆盖在上面,最后效果显著。甘祖昌将方法推广到村里,推动了乡亲们向荒山进军的步伐,收成也增加了。
为解决水灾泛滥,导致水稻产量低的情况,甘祖昌带领乡亲们集资建水库,防洪减涝。
但过程并不顺利,好不容易建得几米的坡坝,被突如其来的洪水一夜摧毁,乡亲们很失落,但甘祖昌不气馁,说这场洪水没有害我们,反而帮了我们一手,将硬邦邦的土地变软,让我们更好的开工。

村民们觉得有道理又鼓起力气,继续干活。这时甘祖昌已经年迈五十了,还有车祸留下的后遗症,但为了快点修成水坝,五点就起床扛上锄头去干活,最后在大家一同努力下,终于建成了至今还在使用的浆山水库,灌溉数千亩土地。
在家乡务农的甘祖昌一直勤俭节约,过着俭朴的生活,衣服裤子补了又补,经常因此被村里人开玩笑,他并不在意。当地政府多次想为他建新房子,但一直被他拒绝,甘心住在几十年的旧房子。
但他很关心村民,说到扶贫,甘祖昌就十分的阔绰,他知道村里有个青年家里贫困,父亲有肝病,青年从小患病站不起来,生活艰难,他多次捐助他们,每次上级派医生给他治后遗症,他都要带医生去青年家给他们看病。
对于孩子们甘祖昌也要求严格,经常教育他们要吃苦耐劳,不能铺张浪费,在放学后,总会叫上孩子们一起去捡粪,孩子们对各种粪便的肥度还能做到耳熟能详的地步,哪种粪肥不肥在甘祖昌教育下,每个孩子都分得清清楚楚。
除了捡粪还有其他的农活安排给他们,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也会增加作业量。在天气允许的时候,他还不让孩子们穿鞋子,光着脚去干活,教育他们农民不会光脚走路,怎么进行生产。
虽然甘祖昌是退休将军,但他非常反对自己的孩子依靠他的关系某得一官半职,一点都不行。
长女甘平荣想要当兵,但当时不在莲花县招兵,甘平荣想让父亲给新疆军区给一个名额。甘祖昌想都不想,直接拒绝了她,还狠狠地批评了她,不能开后门,不能影响风气。
当甘祖昌在新疆担任后勤部部长时,长子甘锦荣知道后,从家里跑去新疆投靠父亲,想混一个好的职位,却没有想到甘祖昌让他打了半年的铁,然后让他给农建第六师范学校开拖拉机,并没有给他安排想要的轻松工作,之后又跟着父亲回到莲花,做起了农民。
甚至在二女儿结婚时,甘祖昌也只给女儿买了个衣柜、书桌和一张被子,也不摆酒席,给大伙发了喜糖就算过去了。就这样,在甘祖昌夫妇的影响下,他们的孩子都养成了踏实朴实、刻苦勤劳、乐于奉献的性格,形成了良好的家风。

据统计,从甘祖昌辞职到去世,甘祖昌的收入一共有十万块,其中捐出来给家乡建设就有七万多,剩下的还要支付几个子女读书的费用,甘祖昌去世后,留下的遗产只有一个铁盒子,里面是代表荣誉的三枚勋章。
1986年,甘祖昌旧病复发,在弥留之际,他还惦记着村里的建设,交代妻子领了工资留下生活费,剩下的全部支持村里的农业,千叮咛万嘱咐,不要让国家给他们家盖饭。最后永远的离开了。
甘祖昌老将军用行动真正诠释了“事了拂身去,深藏功与名”的人生,他虽然已远离我们而去,但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传承于中华儿女心中,向甘祖昌老将军致敬!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3 10:27 , Processed in 0.00800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