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多地出台“再婚可生三孩”政策 今年全国出生人口或小幅反弹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8:2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白乙 于 2024-11-21 18:25 编辑

多地出台“再婚可生三孩”政策 今年全国出生人口或小幅反弹                         

2024-11-21 17:05                                        

发布于:北京市
   

                          

本文综合新闻晨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南方都市报、红网、第一财经等
“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再婚夫妻再婚后可以生三个孩子,再婚前生育的子女数不合并计算。”
近日,重庆万州区卫健委群发上述短信“催生”引发关注。在全国人口连续两年负增长的大背景下,广东、安徽、重庆、福建等多地此前已出台类似鼓励生育的政策。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出生人口有望迎来小幅反弹。
不过,也有专家表示,我国已经进入了低生育率社会,生育政策应根据人们的生育需求提供生育的服务和支持,而不必一味“催生”。
1
重庆万州区群发短信“催生”:再婚可生三孩 没有生育津贴
“新婚夫妻享受婚假15天。女职工享受产假:顺产178天,难产193天,多胞胎每多生育1个婴儿+15天。”“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再婚夫妻再婚后可以生三个孩子,再婚前生育的子女数不合并计算。”

近日,有重庆万州区居民在社交平台表示,近期接连收到当地卫健委发送的群发短信,内容主要为生育政策。
11月19日下午,重庆市万州区卫健委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发布这样一些短信,主要是让育龄市民对情况有些了解,解答疑惑。“这是全区的政策宣传,之前经常有一些育龄群体咨询相关政策。”
对于有网民提出是否有相关的生育补贴问题,该工作人员则表示,“万州区目前暂时还没有针对生育的经济补贴。”
2
多地出台“再婚可生三孩”政策鼓励生育
针对备受网友关注的“再婚夫妻可以生三个孩子”,记者经过查询发现,广东、安徽、重庆、福建等地均已有相关政策,规定再婚夫妻再婚后可以再生育三孩,不再受其婚前生育情况的限制。
据“重庆发布”微信公众号,2021年11月25日,重庆市五届人大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改,修正后的《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已经生育三个子女的夫妻,子女死亡或者经鉴定为残疾的,可以依法再生育子女。”
2021年12月1日上午,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其中增设“再婚夫妻再婚后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条款,已生育子女发生残疾或死亡等特殊情况的可以再生育。
202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也明确,再婚夫妻不受婚前生育子女数量影响,可以生育三个子女。
2022年10月21日,《福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发布,其中提出,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再婚夫妻再婚前生育的子女不合并计算。
3
我国人口总数连降两年 今年有望小幅反弹
近年来,中国出生人口数量持续走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2022年末,中国人口比上年减少85万,出现近61年来的首次负增长,比此前联合国预测的人口拐点至少提前了五年,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23年末全国人口14096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连续两年负增长,生育率在全球也是位居倒数。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比上年减少54万人,出生率为6.39‰,连续第七年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受政策激励、疫后生育意愿反弹和生肖龙年影响,有机构预测,2024年中国人口负增长可能稍缓和。
育娲人口近日发布《中国人口形势报告》指出:2024年我国出生人口或迎小幅反弹
具体来看,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因素:一是政府为鼓励生育而出台的相关措施效果逐渐显现;二是疫情结束之后,不少家庭选择在2024年实现生育愿望;三是对特定年份的文化偏好,龙年带来“龙宝”热。
这一预计中的“小阳春”现象,无疑给近年来低迷的生育率增添一抹亮色。中国人口总数会否持续回升?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任远表示,从我国未来人口发展趋势看,“处于长期趋势性的人口负增长已是定局,但不排除在若干年份中会出现一些波动。”
他认为:“2024年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可能会出现反弹,这一点可以从2023年我国结婚人数的增长上看出来。”每年的结婚人数是第二年出生人口数量有效的参考指标。据民政部统计,2023年全国结婚登记数为768.0万对,较上一年增长12.36%。
任远同时表示,考虑到当前我国每年的死亡人口数量仍在增长,因此2024年总人口数出现正增长的可能性不大。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也在今年初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24年我国人口出生数应该会有一些向上的波动,但是要突破1000万的出生人口的量仍然是有难度的。”短暂的生育反弹解决不了长远问题,仍需要不断提振生育信心。
4
专家:不必一味“催生” “催生”本质是把人当做工具
“不婚不育,芳龄永继;不生不养,仙寿恒昌”……不知从何时起,这种选择不生孩子的观念在中国的育龄人群中“流行”起来。近年来,互联网上更是出现了“不婚不育保平安”的说法。
人口是一个复杂系统,生育支持政策涉及全社会的多个方面。现阶段生育率低,有“不想生”、“不敢生”、“不能生”等多方面原因。
当下,生育成本的快速上升,期望生活水平与现实之间存在巨大差距,抑制了年轻一代生养孩子的能力和意愿。巨大经济压力之下,社会保障的缺失,使年轻人不愿也不敢承担风险。或许部分年轻人并不是不想生,而是不敢生。比如,有自媒体就旗帜鲜明地打出《劝人生孩子,最重要的是给钱》的标题。
根据育娲人口发布的《中国生育成本报告》,在统计的14个国家中,全国家庭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48.5万元;0岁至大学本科毕业的养育成本平均为62.7万元。如果把一个孩子抚养到刚年满18岁所花的成本相对于人均GDP的倍数进行国际对比,澳大利亚是2.08倍,法国是2.24倍,瑞典是2.91倍,德国是3.64倍,美国是4.11倍,日本是4.26倍,中国是6.9倍,仅次于韩国。
为缓解人口出生率降低、老龄化加剧的问题,各地政府近年来出台了许多鼓励生育的政策,但效果似乎并不显著。
不少网友调侃道“为了这碟子醋还得去包顿饺子”。这也说明了这些所谓的“鼓励政策”并没有直达问题的根本。
另外,随着社会的进步,许多传统的生育观念已不再深入人心。年轻人大多不再被传统亲缘关系所束缚,讲求一个更松弛更自我的生活状态。他们不再把生育当成一个人生的必须选项而是一个可选项。他们更讲究思考“为什么我要生一个孩子?”而不在把生育当成一个我到了年龄就该完成的“任务”。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任远认为:“相对于将生育和人口调整调节到某个目标,应该更加重视适应人口的变动来调整经济生产方式和社会政策体系,加强做好对人口的服务。”
他表示,我国已经进入了低生育率社会,生育政策应根据人们的生育需求提供生育的服务和支持,而不必一味“催生”。
“‘催生’,或者说‘鼓励生育’,跟原来限制生育、控制人口,其实是一体之两面,都认为人口是可以被摆布的对象,从而达到一个理想的人口目标。两种思路的本质都是把人口看作是经济增长的工具,是一个需要加以调节的要素,而忽视了人的目的性。”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3 12:14 , Processed in 0.00735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