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董必武因何伟大?三个字就可以看出;毛泽东曾改六个字来纪念他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董必武因何伟大?三个字就可以看出;毛泽东曾改六个字来纪念他                                                                 2025-01-01 00:00                                        

发布于:河南省
   
                                    

撰文 | 夏西
1975年4月2日,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董必武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董必武是一位前清秀才,然而,他却为民请命,投笔建党,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是个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员。
董必武因何伟大,其实可以从三个字中看出来。
忠: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1886年,董必武出生在湖北黄安县(今红安县)一个清贫的教师家庭里。受家庭熏陶,他从小就勤奋好学,18岁时考上了秀才。
在清政府废除科举后,董必武又考入了武昌文普通学堂,开始接受到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熏陶,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转变。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受地利之便,董必武参加了武昌起义,又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并在武昌军政府工作。随后,他又东渡日本,学习法律,还见到了亡命日本的孙中山。

在革命中,董必武曾两次被捕入狱。然而,当俄国十月革命的消息传到了中国后,他深深地悟出了一个道理:中国的独立,走孙中山的道路是行不通的,必须要走列宁的道路。
正是有了这种思想,董必武在上海参加了五四运动,接着又回到了武昌,开始创办武汉中学,以办学来召集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志,创建了武汉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1921年7月,董必武和陈潭秋以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身份,出席了在上海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并以此作为他终生奋斗的职业。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董必武在国民党中央、湖北省党部和政府内担任要职,还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这时候,很多共产党员都响应中共“三大”决议,以个人身份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最终不少人迷失了自己。但是,董必武却始终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认为在国共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一定不能丢掉领导权,一定要保持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这跟毛泽东的理论不谋而合。
1927年,大革命失败。国民党重金悬赏捉拿董必武,他不得不转入了地下斗争,最后在党的指派下前往苏联学习,攻读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

1932年,董必武回到了中央根据地,负责中央党务工作,还第一次担任了最高法院院长。
红军长征时,董必武已经年近半百,可他却矢志不渝,坚决跟随中央红军走上了征途,一直保持着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不但在遵义会议中支持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还旗帜鲜明地批判了张国焘企图分裂党的错误;彰显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风采。
第二次国共合作时,董必武协助着周恩来,长期在国统区工作,一面负责创建抗日根据地,培养大批骨干,一面又单枪匹马,在国民党参政大会上舌战群儒,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44年,中共中央决定提前给董必武做60岁大寿。在中央的贺词中,对他进行了高度的评价:“现在你正代表着党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前卫地位,高举着毛泽东同志的旗帜,不屈不挠地奋斗着。你是中国民族解放、社会解放的老战士,你是中国共产党的模范的领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为庆祝你的生日,将感到光荣。”
1945年4月25日,联合国大会在美国旧金山召开。6月26日,董必武作为中国共产党代表,与中国代表团全体成员一起,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这也为日后新中国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奠定了基础。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毛泽东和董必武两人一同站在了天安门城楼上。大浪淘沙,在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中,他们是仅有的两人。这也跟他们的忠诚是分不开的。
公:人民公仆,革命不是做官董必武在一生中,屡任要职。在革命时代,就曾出任了中共中央党校校长、陕甘宁边区政府代理主席,华北人民政府主席。
新中国成立后,董必武更是担任了政务院副总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等职,是党和国家的“大官”。
然而,董必武却始终把自己当做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公仆,以党和人民的“老牛”自居。
1959年,董必武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湖北红安老家的亲友们得知消息,纷纷给他写信,要求他帮助购买拖拉机、钢材,解决孩子上学问题;有的亲友甚至直接跑到北京,请他帮忙安排工作。
每次遇到这样的问题,董必武都一律拒绝,谆谆教导他们说:“我受党的委托,人民的信任,参加国家领导,是各项政策制定的参加者,也是维护者,绝不能利用职权给自己的亲属批物资,安排工作。”

1968年,董必武决定让次子董良翚前往农村,支持国家农业建设,于是就把他送到了河北晋县周头公社务农。直到董必武去世后,董良翚才于1979年离开农村回到北京。
董必武常说:“革命原非为个人,支持群众得翻身。革命不是做官,我们的党是为群众利益服务的,如果不为群众服务,还要组织共产党干什么?”
在董必武的教育下,他的子女们都严以律己,正直做人,努力学习,勤奋工作,没有什么特殊的行为。
廉:性习于俭,俭以养廉。清廉二字伴终身董必武是前清秀才出身,一生中酷爱书法。他常常写的八个字是:性习于俭,俭以养廉。这八个字也是他清廉为政,淡泊简朴的人生写照。

1941年,抗日战争如火如荼,国民党却在背地里搞小动作,搞摩擦。重庆的八路军办事处深受影响,生活条件非常艰难。董必武只好精打细算,亲自来制定工作人员的伙食标准,以个人分配制来控制各项支出。
有一次,董必武在做伙食结算时,发现账面上还有6角钱的开支不对。他非常不安,深为自责,不仅在办事处的大会上做检查,还亲自给中央写了检讨信。他对人说:“我们党的经费来之不易,一厘一毫都是同志们用血汗和生命换来的,任何人都没有铺张浪费的权力。”邓颖超听说后,非常感慨,对他敬佩不已。
董必武一生中曾经三次出国访问。每次出访,他都仔细记录自己的每一笔支出,尽可能地为国家节约外汇。据统计,他一共节省了各种费用2645美元,利用这些外汇,他为国家购买了先进的印刷机、打字机,可自己却连一条毛巾都舍不得买。

1957年,董必武担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时,中共中央考虑到他是党的元老,就让他住在北京钟鼓楼的一个大院里,院子很大很气派,儿女们也非常喜欢这里。
然而,董必武考虑到最高法院离这里很远,不仅上班不方便,而且文件往来,需要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就坚决要求搬到离法院很近的中南海去住。
中南海的房子有些旧,孩子们都不太愿意。董必武就告诫他们说:“我们的国家还不富裕。住在这里,为了我一个人,要有警卫排,还要单独烧锅炉取暖,而且别人送文件来来往往,很不方便。我上班也要坐很长时间的汽车,用掉不少汽油。如果我们搬到中南海去住,这些问题就都解决了,我上班还可以走着去,这样不是很好吗?”
董必武不仅爱好书法,还喜欢作诗,一共写了各种诗词1300余首。在写诗作草稿时,为了不浪费纸和笔,他都是在旧信封、旧日历和各种废纸上写;练习书法也都写在旧报纸上,不肯在白纸和宣纸上练习,用过的毛笔掉了笔头,也重新粘起来或者绑起来再用。

工作人员看到他一直在用破旧的毛笔,劝他丢掉旧笔换根新笔,董必武却依然不肯,还对他们说:“我们是一个有几亿人口的大国,一支笔,一张纸看起来值不了多少钱,可是每个人浪费一点,就不是个小数目了。国家的财富,大家都要珍惜啊!”
董必武一生,始终坚持着“一要三不要”的革命精神和“一图两不图”的红安精神。其中:一要三不要指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一图两不图是指图奉献、不图名、不图利。
董必武去世:毛泽东愤然将“举太白,听金缕”改为“君且去,休回顾”六字1975年4月2日,董必武在北京家中溘然长逝。叶剑英在追悼会上说:“董必武同志真正做到了一辈子做好事,不愧为无限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毛泽东惊闻董必武去世的消息,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一整天既不说话,也不吃东西,反反复复听了一天宋代词人张元干的诗词唱片。其中里面有“举太白,听金缕”两句,毛泽东觉得这六个字太过伤感,就将其改成了“君且去,休回顾”,以表达对故友董必武的哀悼之情。

特别声明:文章中包含个人观点;图片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5 12:02 , Processed in 0.00854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