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工人“夜学”开学典礼上,毛泽东说:上课时衣服随便,不必求好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在工人“夜学”开学典礼上,毛泽东说:上课时衣服随便,不必求好                                                                   2025-01-01 13:34                                        

发布于:天津市
   
        1917年,结束了暑期游学,回到长沙后,毛泽东面对纷乱的时局,忧心忡忡。可是,一时间,他又能怎么办呢?
思之再三,毛泽东决定先静下心来,利用毕业前的这一年时间,多读些书,以进一步充实自己。于是,他拟定了一个读书计划,并得到了好友张昆弟的支持。
但是,很快出现了一个意外情况——学友会改选,毛泽东被推选为学友会的总务兼教育研究部的部长。总务,就是校友会实际上的负责人。

学友会总务毛泽东(图像)
如此一来,毛泽东的读书计划被打乱了,他将被大量的事务缠身,难以从容读书了!
张昆弟得知这一情况后,建议毛泽东:“润之,你就挂个名算了,让别人去搞吧!”毛泽东听了连连摆手,并断然说道:“这可不行。同学们选举我,是对我的信任,我不能辜负大家的期望啊!”
张昆弟见毛泽东不接受他的建议,就追问他:“那你的读书计划怎么办?”毛泽东看了看好友那很是着急的样子,微笑着说:“放心,书可以照样读。”张昆弟摇摇头,当即表示反对:“只怕一双手,捉不到两条鱼。”
这时,毛泽东接过话茬,风趣地说道:“一双手捉不到,可以用渔网啊!”接着,毛泽东又说道:“芝圃(张昆弟的字),我正要拉你一起下水捉鱼,你到工人夜学来帮我搞管理怎么样?”
陡然间,张昆弟听到毛泽东如此说,不由得大吃一惊:“什么?你还想办工人夜学?”

张昆弟(图像)
毛泽东没有过多理会好友那惊讶的表情、言语,自顾自地把学友会讨论的、有关开办工人夜学的情况,对张昆弟说了一遍。
原来,湖南第一师范的校址在长沙城的南部(当时属于郊区),是个产业工人集中的地域。此处的产业工人中,有很多人是文盲。
在倡导平民教育的、时任校长孔昭绶先生的提议下,1917年上半年,就曾开办过由第一师范的教师授课的工人夜学。但是,不到三个月就办不下去了。
现在,一师的学监方维夏先生把这个问题带到了学友会上,征求大家的意见。
毛泽东听完大家的发言之后,认为:“举办工人夜学,是改造社会的一部分。要改造社会,不能光喊口号,必须脚踏实地地从实际出发。为此,夜学应该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尽最大努力办好。”

发表见解的毛泽东(图像)
方维夏对毛泽东的意见,深表赞同。最终,学友会决议:夜学由三、四年级的同学来办,并由学友会的教育研究部具体负责。
毛泽东向张昆弟介绍完了情况之后,笑着说:“芝圃,我这叫’惹火上身’。但你一定要帮我,到夜学来当个管理员吧!”张昆弟听了,连连摇头,不予应承。
毛泽东见状,忙开导张昆弟:“芝圃,你还记得你在自己的日记中是怎么说的吗?
’振汝筋骨,奋汝雄心,冲决汝一切魔障,向前追进,大呼无畏,大呼猛进,为汝作先锋队焉!’这难道这不是你说过的话吗?”
接着,毛泽东又坚定地对张昆弟说:“夜学一定会办好,读书计划也一定能完成的。为了教好别人,我们就会强迫自己多读书,这叫互教互学。

工人夜学旧址(图像)
自己闭门读书,不如开门办学。在开办工人夜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还会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毛泽东的劝说下,张昆弟终于答应担任夜学的管理员了。
师资、管理人员等都有了着落后,毛泽东就和同学们开始宣传招生。
毛泽东起草了一张大家都认为写得不错的工人夜学招生广告。
但是,广告发出之后,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前来报名的只有九个人。这个结果,让大家感到诧异、不解。
于是,毛泽东立即召集学友会的同学们,分析其中的原因。经过反复地思考分析,大家一致认为:不是工人不愿上夜学,而是对夜学的真实情况还不了解,故而不敢来!
原因找到之后,毛泽东就和同学们分头行动,进入到工人宿舍和贫民住宅区中,边分发广告,边做宣传、解释工作。

毛泽东在与同学们分析查找原因(图景)
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和大量的工人接触。在招生宣传过程中,毛泽东诚心实意地为工人着想,讲的又是农家话,所以,他和工人们很快就融在了一起。
随着工人们对夜学的性质和办学目的进一步了解,报名人数在不断增加。随后的三天中,报名参加夜学学习的工人达到了一百八十余人。
学监方维夏得知后,喜笑颜开,并兴奋地对毛泽东说:“润之,你的工作做得好!开学的时候,我一定去亲自讲几句话。”
1917年11月9日,工人夜学如期举行了开学典礼。学监方维夏果然守诺莅临,并致了贺词。毛泽东为工人们解读了《上课说明书》。
当毛泽东讲到“每次上课衣服听便,不必求好”时,工人们都开心得哈哈大笑起来。他们是因毛泽东体贴他们,为他们着想而开怀大笑。
在工人夜学顺利开办中的一天晚上,学监方维夏冒着大雨,悄悄地来到了夜学。到了之后,方维夏发现,虽然下着大雨,但工人们没有一个缺席的。

方维夏(图像)
同时,方维夏还发现,靠近讲台的墙上,挂着一个方格本子。本子的封面上,写着《夜学日志》四个字。
随之,方维夏好奇地走过去,拿在手中,翻阅起来。前面的十几页,都是毛泽东用毛笔工工整整地填写的。其中,有这样的内容:
“11月14日,实现三日。觉国文太多、太深。太多,以减其分量;太深,宜改用通俗语?……其讲义,宜用白话,简单几句标明。”
方维夏读着这本《夜学日志》,一种难以言表的情绪在内心涌动,一种深切的感悟油然而生:如果国家的教育工作者,都能像毛泽东这样,那么,中国的平民教育定会卓有成效!
主要参考文献:《毛泽东早期革命活动》、《毛泽东的三湘情节》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3 天前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5 12:14 , Processed in 0.00832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