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淮安农民拆迁旧房屋从地下挖到大量元宝,专家说属于文物应该上交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7-17 09:22:5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淮安农民拆迁旧房屋从地下挖到大量元宝,专家说属于文物应该上交                                                                2025-07-13 12:54                                        

发布于:天津市
   在江苏省北部,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淮安。这座城市虽然不像六朝古都那样遍布着古老的砖瓦,但其地下却深藏着许多宝贵的历史遗物,承载着岁月的痕迹。

一天,王大爷在自家住宅地基下挖掘时发现了一个大坛子。这个坛子外形有些像旧时农村用来腌菜的坛子,差不多有成人膝盖高,口大肚圆,最粗的地方甚至需要一人双手合抱才能圈住。坛子的表面并不光滑,显得很粗糙,似乎并没有什么艺术价值。更令人担忧的是坛口的破损严重,裂口处的泥土已经填满了坛内,看上去一团糟。

当时,王大爷并未对此予以重视。对于他来说,这不过是古人遗弃的破旧物件罢了。于是,他嫌它碍事,拿起榔头便用力地砸了下去。就在坛子裂开的一刹那,里面掉落出一些不明物件,眼见着泥土四散而出,王大爷不禁心中一跳。
那些滑落出来的物品外表全都被泥土覆盖,显得灰扑扑的,不显眼。但当王大爷仔细查看时,赫然发现它们的形状各异,有十几个拳头大的物件像极了小船,还有五六个大约像饺子大小的物品,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古老的铜钱。虽然他当时没太在意,但出于好奇,王大爷将这些物品装进了口袋,并打算回家慢慢处理。
消息迅速在村里传开,大家纷纷议论纷纷。有人猜测王大爷从地下挖出了宝贝,但究竟是什么宝贝,却没有人看清楚。然而,这些模糊不清的传闻并没有阻止人们的想象力,大家纷纷认为,肯定是些什么稀世珍宝。
回到家后,王大爷仔细清洗了那些泥巴覆盖的物品。清洁过后,他惊讶地发现,那些原本看似普通的物品竟然是银元宝,且每一块上都能清晰地看到“大明”字样。更令他吃惊的是,五个像饺子般大小的物品居然是金元宝,沉甸甸的,手感十足。此外,铜钱的数量也十分可观,几乎数不胜数。王大爷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毕竟懂得一些基本的字,他立刻认出这些物品极有可能是明朝时期的遗物。
值得注意的是,王大爷的祖上并非淮安本地人。家族大约是在他的爷爷辈时才迁居到这里。据说,他们当时买下的是一座破落地主的宅子。虽然王大爷的家族在这座住宅上修缮过几次,但地基挖掘的深度始终有限。直到这次,王大爷打算盖一栋楼房,才将地基挖得更深,从而意外挖掘出了这些古物。
有专家对这些物品进行了鉴定,确认那确实是明朝时期的银元宝。如果按照现在的银价计算,每个元宝的价值大约在两到三万元之间。然而,这些元宝作为大明时期的官银,具有更高的历史价值,属于文物范畴。根据拍卖市场上同类文物的成交价格,这些银元宝的市场价值可能高达四五十万元。
然而,专家也指出,由于这些银元宝属于文物,且是从地下挖掘出来的,按照法律规定,个人不能拥有这样的无主文物,应该上交给国家。王大爷对此表示不理解,他认为这些物品是他在自家土地上挖出来的,理应归他所有。
当地方的文物部门得知此事后,迅速联合当地执法机关上门劝说王大爷,明确告知他,这些物品的所有权属于国家,而非个人。经过一番耐心的法制教育,王大爷终于明白了这一点,最终同意将这些文物上交。作为回报,王大爷得到了三万元的奖金。

尽管王大爷心中略有不舍,但他也明白这些物品本就不是自己的。有人劝他,虽然这次失去了宝贝,但三万元的奖金无疑是一笔意外的收入,也算是一种安慰。

一些村民对此感到困惑,他们不明白为何从地下挖出的物品不能归自己所有,反而必须上交给国家。更有甚者提到,很多人通过捡漏或者收藏古董,最终赚得盆满钵满,这与王大爷的情况不太一样,为什么会有区别?
其实,文物与古董收藏品有着明显的界限。那些从地下挖掘出来的无主物品,若具有历史价值,就被归类为文物,个人是无法拥有的,必须上交国家,否则就会违法。而市场上流通的古董,通常是由有合法所有权的人收藏的,它们不仅具有商品价值,还能提供相关的合法收藏证书。因此,收藏家购买的古董和文物是有本质区别的。
如果你无意中发现了无主的文物,按照法律规定,必须上交给国家,否则相关部门将依法处理。记得我家曾经有一个古老的大铜炉,据说是我祖爷爷在民国时期通过一斗米换来的。三十年前,文物部门将它收缴,并给予了三千元奖金和一张奖状。

你家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或者听说过类似的事情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3 15:10 , Processed in 0.00897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