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杨贵妃玉殒,经典连环画《马嵬坡》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8-8 08:49:5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杨贵妃玉殒,经典连环画《马嵬坡》                                                                               
2025-08-07 11:44                                      
  发布于:吉林省
   

  霓裳一曲千秋恨:天津上美版《马嵬坡》中的爱情神话与历史真实。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连环画《杨贵妃》系列中,潘飞鹰绘制的《马嵬坡》以其细腻的笔触和饱满的情感,再现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爱情悲剧之一。不仅忠实还原了白居易《长恨歌》与洪昇《长生殿》中的经典场景,更以连环画的形式将唐玄宗与杨贵妃这段流传千年的爱情神话以全新的视觉形式重现在读者面前。
"回眸一笑百媚生",杨贵妃从霓裳羽衣到马嵬遗恨。
《马嵬坡》讲述了历史转折点——安禄山叛乱爆发。前幅还是霓裳歌舞的极乐盛宴,后幅已是烽火连天的仓皇西逃。在马嵬驿兵变的关键场景中,潘飞鹰以极具张力的构图表现了杨贵妃被缢死的悲惨一幕:六军不发的愤怒士兵、玄宗无奈悲恸的表情、贵妃临死前的凄美回眸,都在笔墨间得到了传神刻画。故事最后以玄宗回銮后"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的思念作结,完成了这段传奇爱情的悲剧叙述。
从历史改编角度看,《马嵬坡》连环画基本遵循了《长恨歌》的叙事框架,但在细节处理上有所取舍。历史上杨贵妃与安禄山的关系暧昧不明,连环画则完全回避了这一敏感问题;历史上杨国忠的专权误国是安史之乱的重要原因,连环画对此也仅作暗示而未深入展开。这种处理既符合五十年代的历史观,也保持了故事的纯洁性。
最大的艺术改编在于对李杨爱情的美化。历史上的唐玄宗强夺儿媳、晚年昏聩,连环画则着重表现其作为痴情天子的一面;历史上的杨贵妃家族势力庞大、生活奢靡,连环画则突出其才艺与不幸。这种浪漫化处理使故事更符合大众对"爱情悲剧"的审美期待,也是自《长恨歌》以来这一题材的传统叙事策略。
然而细读画面细节,我们又能发现对这一神话的潜在解构。在描绘"君王从此不早朝"时,背景中隐约可见堆积如山的奏折;在表现华清宫享乐时,远处有农民劳作的剪影。这些细微之处暗示了盛世背后的社会危机,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这种双重叙事使《马嵬坡》超越了简单的爱情故事,成为对权力与欲望、个人幸福与国家责任等永恒命题的思考。
我们更愿意记住霓裳羽衣的华美,而非安史之乱的惨痛;更易被"在天愿作比翼鸟"的誓言感动,而非思考盛世转衰的历史教训。
重读经典,既能欣赏其艺术价值,也能从中反思历史叙事的多种可能。《马嵬坡》所描绘的不仅是李杨二人的爱情悲剧,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提醒我们:任何脱离现实的繁华都如镜花水月,任何忽视民生的权力终将付出代价。这或许就是这段长恨悲歌穿越千年仍能打动人心的重要原因。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7 02:37 , Processed in 0.00874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