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太行山下扬军威,轰动了整个华北战场……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8-8 09:17:4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太行山下扬军威,轰动了整个华北战场……                                                                   2025-08-07 15:10                                        

发布于:北京市
   

“太行,天下之脊。”当列车在连绵山峦中穿行而过,看着车窗外的群峰峥嵘、断崖高起,记者脑海中浮现出汉代谶纬之书《河图括地象》中的这句话。
1937年8月,洛川会议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从陕西出发,东渡黄河,挺进山西,深入太行,奔赴抗日前线。8年全面抗战,八路军得到当地百姓的全力支持,军民团结一心,陷日寇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一场场敌后歼敌,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粉碎了日本侵略者灭亡中国的险恶图谋。而这其中,就包括那场“有如暴烈的霹雳,轰动了整个华北战场”的战役——百团大战。
明代诗人石珝诗云:“太行之山何崔嵬,岩幽谷隐藏风雷。”高铁呼啸,似雷鸣般震彻山间,亦如同历史的回响经久不绝。记者此行的目的地,正是百团大战曾经的主战场——山西阳泉,到这片太行深处的热土,探访那一段段血火交融的凝重历史,倾听那一声声气壮山河的壮语豪言。

“打一个大仗,给敌人来个总破袭,打出中国人的勇气”
盛夏时节,狮脑山层林叠翠、游人如织。这座位于阳泉市区西南的山峰,便是当年百团大战中狮脑山争夺战的主战场,全国唯一一座以百团大战为主题的纪念馆也坐落于此。

步入纪念馆大厅,一组浮雕首先映入记者眼帘——旗帜高扬、号角吹响,八路军将士英勇冲锋,生动再现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1940年,世界大部分地区都笼罩在战争阴云之下——
欧洲,德军打败英法军队,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法西斯势力猖獗于一时;东方,日军力求迅速“解决中国问题”,对蒋介石政府实施“又打又拉”政策,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的蒋政府,已隐隐滑到对日妥协投降的边缘。
在华北,日军抛出针对八路军的“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妄图编织一张巨大坚韧的“交通网”,将根据地军民困死在“囚笼”里。
彼时,国内抗战形势已到了空前危险和空前困难的关头——“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需要一场大战的胜利”。
“那就打一个大仗,给敌人来个总破袭,打出中国人的勇气!”为粉碎日寇阴谋,争取华北战局更有利的发展,八路军总部决定对日军发起一场“以破坏其交通运输线”为主的“大破袭战”,撕开敌人“囚笼”。
“1940年8月20日20时整,八路军全线出击,向华北地区主要交通线发起总攻击。晋察冀军区、第129师、第120师共105个团20余万人,在2500余公里长的敌后战场投入作战,史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纪念馆讲解员贾彩霞向记者介绍。
“一颗颗攻击的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划破了夜空。”聂荣臻元帅在其回忆录中写道,“各路突击部队如同猛虎下山,扑向敌人的车站和据点,雷鸣般的爆炸声,一处接着一处,响彻正太路全线……”
纪念馆展区中的一处布景,再现了当时壮观的场面:夜色下,八路军将士和民兵一同烧毁枕木、用力掀翻铁轨……在根据地军民齐心协力下,正太铁路线上的路轨、桥梁、隧道和车站等均被破坏,平汉、同蒲(北段)、石德、北宁铁路以及主要公路也被成功切断,日军华北各交通线一时陷入瘫痪。
面对抗日军民的英勇作战,守备日军首尾不得相顾。娘子关战斗、康家会战斗、涞灵战役……至1940年12月初,八路军累计毙伤日、伪军2.5万余人。
“百团雄兵驱虎豹,太行山下扬军威。”阳泉市城区党史研究室主任梁涛感慨地说,百团大战打出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对八路军“游而不击”的污蔑,极大振奋了全国军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我前进,你们跟着我;我停止,你们推动我;我后退,你们枪毙我”
狮脑山顶峰,犹如一柄锋利刺刀的纪念碑庄严肃穆,直指苍穹。
距离纪念碑不远,矗立着一座高3.2米、长227米的英烈墙,上面镌刻着在百团大战中英勇牺牲的烈士姓名。英烈墙前,参观者仰头凝视,深切缅怀。

在这里,记者遇到了一对老夫妇。他们向记者讲起儿时从父辈那里听过的战斗故事:“当年第129师385旅旅长陈锡联带领第769团和第14团,就在这里阻击从阳泉攻来的日军。”
他们口中的那一仗,便是百团大战第一阶段著名的狮脑山阻击战。
1940年8月20日夜,八路军占领狮脑山主峰,切断日军铁路运输线。次日上午开始,日军发动轮番进攻,但均被我军将士英勇击退。八路军官兵在敌人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下与敌人鏖战,坚守阵地6昼夜,有力地保障了左翼部队行动,为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的全面胜利立了首功。
在狮脑山下的西峪掌村,记者见到了阳泉当地教师姚永田。出生在正太铁路破袭战沿线区域的姚永田,长期致力于研究家乡抗战历史、义务宣讲抗战故事。
“狮脑山鏖战,日军正面强攻受阻,便想着从这里迂回偷袭。”姚永田带记者来到一处高地,指着河槽下游,讲述起西峪掌围歼战的经过:陈锡联旅长带团营干部到西峪掌两侧勘察地形,刚好遭遇日军,他们一面利用军号呼叫增援,一面与敌人展开激战。
面对火力凶猛的敌人,将士们毫无畏惧。第769团3营从正面反击,1营与第14团3营从左、右翼侧击。日寇遭到三面夹击,遗尸40余具逃回阳泉。此役,日军炮兵中队长中岛被击毙。
“战斗中,旅长陈锡联、旅政治部主任卢仁灿以及团营干部都英勇无畏。危急关头,1营2连连长王本智更是带头与敌人拼开刺刀。”姚永田说,战场上我军指挥员总是能身先士卒,叫响“跟我上”,陷阵冲锋杀敌,这样的英雄事迹不胜枚举。
“我最骄傲的,就是发掘整理了旅长范子侠在阳泉的英雄事迹。”姚永田介绍,范子侠率领部队在百团大战中勇夺桑掌桥、智取狼峪火车站、强攻草帽山,留下了铿锵之言,“我前进,你们跟着我;我停止,你们推动我;我后退,你们枪毙我!”1942年,范子侠在河北沙河反“扫荡”中壮烈牺牲,时年34岁。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扛起救亡图存、民族解放的重任,万千共产党员、八路军指战员前赴后继、英勇向前,以血肉之躯筑起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必当与野蛮横暴之日阀血战到底”
“百团将士腾蛟龙,南扑北捣扫西东,一脉阴山河两岸,杀声吼处敌无踪!”
历史如同一条长河,从过去奔涌而来、向未来逐浪而去,洗炼那些深沉邃远的叩问:面对强敌对手,为什么人民军队敢于战斗到底、赢得最终胜利?

离开阳泉,记者来到石家庄井陉矿区万人坑纪念馆。一幅幅黑白照片,无声控诉着沦陷区百姓的凄惨遭遇和日本侵略者罄竹难书的暴行:八九岁的孩子瘦骨嶙峋、遍体鳞伤,还要不分昼夜地为日本人工作;采煤漏水事故,日本兵把住井口,护送骡子上井,却眼看矿工淹死不管不顾;无论男女老少,进出矿门,都要被搜身凌辱,稍有怠慢必遭毒打……在井陉煤矿周边有6座“万人坑”,约4.6万井陉矿工和爱国志士被日军残杀后丢弃至坑里。
据统计,日军在华北各地制造的惨案达1540余宗,占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制造惨案总数的五分之二以上,残害平民百姓以百万计。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军民一心、同仇敌忾、视死如归,奏响气壮山河的救亡之歌——
血战大洛坡,打破了日军拼刺刀不可战胜的“神话”;东团堡攻坚战,全歼日军精锐士官教导大队;激战关家垴,彭德怀亲自指挥,有力粉碎了敌人的“扫荡”计划……
八路军将士拼死杀敌、浴血奋战,民兵、游击队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配合战斗。参加过百团大战的杨富余老人曾经动情地说:“在战斗最为艰难的时候,是老百姓主动到战场上送水、送饭、抬伤员……”
1940年8月30日,彭德怀在接受《新中华报》记者采访时说:“正是因为八路军与广大人民这种不可分离的联系,所以它才能壮大发展,才能进行这种胜利的‘百团大战’。”
在万人坑纪念馆广场旁,一尊特别的纪念石碑引人注意,上面的碑文讲述了战火中的一段温情故事。
攻打井陉煤矿,八路军战士从炮火中救出了父母双亡的日本小姑娘美穗子姐妹俩。时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对姐妹俩精心照料,后来还派人专程将她们护送到仍在交战中的日军兵营。
聂荣臻在亲笔给石家庄日本驻军指挥官写的信上说:“日阀横暴,侵我中华,战争延绵于兹四年矣。中日两国人民死伤残废者不知凡几,辗转流离者又不知凡几。此种惨痛事件,其责任应完全由日阀负之……但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我八路军本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必当与野蛮横暴之日阀血战到底。”

夕阳余晖中,记者在“美穗子获救”纪念碑前,望着庄严肃杀的万人坑纪念馆,不禁感慨:一面是日寇罪行的累累铁证,一面是正义之师的人性光辉,战争的胜负,没有第二种可能。
光阴流转、硝烟远去,如今的华夏大地早已褪去伤痕焕发新颜,人民生活幸福,社会安定和谐……阔步新时代,中国的复兴画卷正徐徐铺展。
抚今追昔,抗日军民的斗争与牺牲愈发令人动容。那段历史,我们永志不忘——
百团大战的战绩永载史册!
百团大战的伟大精神光耀千秋!
百团大战中牺牲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来源:人民陆军
作者: 刘梦婷 李本学 刘鹏飞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6 18:19 , Processed in 0.00718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