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军长征到陕北还剩多少人?彭德怀回忆:还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8-8 10:34:2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红军长征到陕北还剩多少人?彭德怀回忆:还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2025-08-04 13:38                                        

发布于:天津市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苏区出发,开始了令人难以想象的长征之路。那时,红军共有10.2万多人,但真正参与长征的有86589人。剩下的约1.6万人,包括红24师及12个独立团等部队,被留下来坚持游击战争,继续在苏区进行艰苦的斗争。这支庞大的队伍,在经过长达一年的行军后,终于抵达了陕北,而此时,人数已大幅减少。根据彭德怀的回忆,队伍的数量远不及出发时的十分之一。

一、前三道封锁线的损失

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计划最早于1934年4月便已开始酝酿。由于李德指挥失误,红军在多次战斗中遭遇重创,苏区的根据地日益缩小,局势愈加严峻。为了打破困局,红七军团和红六军团曾试图向不同方向突围,以此吸引国军的兵力。然而,由于国军并未上当,这一战术最终未能达到预期目的。
到了1934年9月,国军对中央苏区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在这种情况下,红军不得不决定进行战略转移。然而,国军并不会袖手旁观,四道封锁线迅速设立,试图阻截红军的前进。就在突破这几道封锁线的过程中,红军的伤亡惨重。长征伊始,红军总共有86859人,主要由五大军团组成,分别是红一军团19880人,红三军团17805人,五军团12168人,八军团10922人,九军团11538人。军委直属的两个纵队则有4693人和9853人。然而,仅在突破前三道封锁线时,红军就损失了超过2.2万人。
红军突破的第一道封锁线位于赣南的桃江一线,由粤军陈济棠部守卫。陈济棠与红军有着深刻的宿怨,早年他曾为保住在广东的地位,不惜为蒋中正效力,发动多次围剿行动。特别是在第四、五次围剿期间,他更是积极参与了对红军的进攻。在突破第一道防线时,红军损失惨重,阵亡3700多人。尤其令红军痛心的是,开路先锋——红4师师长洪超在此战中英勇牺牲。洪超年仅25岁,他从1926年起便投身革命,参加过南昌起义、湘南起义,并随朱德上井冈山,红4师在他的带领下培养了许多名将。洪超的牺牲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损失。

在突破第二和第三道封锁线的过程中,红军继续面临极大的困难。在11月8日至15日之间,红军从天马山到城口、从良田到宜章,艰难穿越了这两道封锁线。由于行进路线多为山路,行军速度十分缓慢,这使得红军在途中损失了约9700人和8600人,合计约1.8万人的减员。总的来说,前三道封锁线的突破过程中,红军总共损失了2.2万余人,这个损失的主要原因是行军缓慢,加之当时红军的五万多人没有足够的现代化武器,大多数人仅持有红缨枪和梭镖,战斗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二、湘江血战
突破前三道封锁线后,红军的队伍已经缩小至六万余人,但他们并没有因此放慢步伐。更为严峻的挑战等待着他们——第四道封锁线,湘江。为了追剿红军,蒋中正调动了大量的兵力,国军调集了25个师、30万人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围剿圈,湘江两岸布满了敌军的重兵。随着红军逐步逼近湘江,最为惨烈的湘江战役爆发了。
湘江战役的惨烈程度可想而知,地方的民谣唱道:“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吃湘江鱼。”这一句民谣,足以见证湘江战役的巨大代价。战斗的主力场包括新圩、光华、直岭头、界首、脚山铺和咸水等,其中,红一军团、红三军团和红五军团的损失最为惨重。红一军团在脚山铺战斗中牺牲了4000多人,红三军团在光华牺牲了2100多人,而红五军团的红34师更是全军覆没,师长陈树湘也英勇牺牲。陈树湘自1921年起便与毛主席结识,并参加了秋收起义和井冈山的斗争,但他在湘江战役中仅29岁便为革命献出了生命。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中伤亡最为惨烈的一场战斗,刘伯承元帅在回顾长征时提到,红军“人员损失过半”。从苏区出发的8.6万红军,经过三道封锁线的损失后,剩余约6.4万人,而湘江战役更让红军损失惨重,伤亡人数超出3万人。尽管如此,红军仍然顽强突破了湘江,粉碎了蒋中正围歼红军的企图。
三、新的篇章
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并成功渡过了湘江,但代价极其沉重。从苏区出发的8.6万人,经过长时间的战斗,队伍仅剩下3万多人。然而,尽管如此,李德等人仍决定继续按照原计划与红二、红六军团汇合,继续向湘西进发。然而,老蒋并没有放弃围剿,迅速调兵到黔阳、洪江地区,准备阻击红军。这意味着,红军如果继续推进,将面临更大的危险,几乎可以说是走到了绝境。
正是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红军各部队的指战员纷纷站了出来,毅然提出要改变路线,摆脱当前的困境。遵义会议因此召开,毛主席重新回到指挥层。正是在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红军逐渐找回了方向,经过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一系列胜利,最终突破了雪山、草地,成功到达陕北。此时,中国革命的胜利已经开始展现出曙光,红军的长征也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崭新的篇章。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6 20:07 , Processed in 0.00762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