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美新书《李自成》第四批大精连环画图报评点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8-9 17:20:0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123 于 2025-8-9 17:24 编辑

上美新书《李自成》第四批大精连环画图报评点             2025-08-08 09:26                                        

发布于:浙江省
   
7月份,上美新发行了李自成系列第四批大精,共4本,书序14-18。
上美7月新书李自成四大精

册序
书名
画家
初版时间
印量
14
李岩起义
罗希贤
1980.5
330000
15
洛阳大捷
王亦秋
1980.5
330000
16
献忠入川
桑麟康
1981.5
400000
18
三雄聚会
崔君沛
1983.2
135000
连坛流传着这么个说法:上美李自成连环画27本,虎头蛇尾,前15本画得好,后面就是跑马。那么后半部是不是都跑马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我曾看过一遍李自成的老版书,画面黑糊糊的,难尽其妙,这次大精在年轻编辑安志萍的认真操刀下,一直保持高品质制作,由此我们能够看清这套书的真面目。
14.《李岩起义》 罗希贤绘故事梗概:河南杞县举人李信多次帮红娘子解围,二人有缘,后李信入狱,红娘子出兵攻城相救。二人率众共投闯王,李信改名李岩。
李岩是李自成的军师,此前李自成已经有了牛金星、宋献策,三位合力,自此智囊团成型。

施大畏是整套书的“旗手”,所有作者都向他的焦墨风格靠拢,他也负责了大部分的封面绘画,所以整套书整体性很强。这幅封面中,李岩和红娘子脸部细腻,而面部以外的笔墨就狂放恣肆,充满动势。红娘子马尾巴边的一丛绿色(互补色)是点睛之笔。首次高清制作,色彩鲜亮,格外迷人。



看内页,罗希贤画《智取张家寨》最下功夫,这本就差一些。罗希贤学贺友直的路子,后来也尽力往风俗画靠拢,他的线条造型能力都不及施大畏、崔君沛等人,但强在市井群像,百工百业,大街小巷,有一股活泼的生动气息,能懂贺老“做戏”之真谛。

李信出场,骑着一匹比骡子还小的马,透视关系没摸准。





罗希贤习惯用简单的线条表现各色人等,传说后来他用滚珠中性笔作画,从线条特点看,他对于毛笔的妙用开发得极少,这套书创作为了风格统一随大流,要用焦墨皴擦,勉为其难了。当然,80年代初连坛学此法的大有人在,也几乎没有人能达到施大畏、崔君沛那种笔墨淋漓尽致的效果。













如果说多人群像,给不到人物细节,那么李岩和红娘子独处的时候,他们眉目传递的情绪也是平淡的。



红娘子拜见李岩的大老婆,得家传宝剑信物相赠。背后屏风那条龙没进化完整,肥大臃肿。



李岩有着知识分子阶级的软弱性,原本他只是善于针砭时弊,真刀真枪干又没胆量,再者,他们李家基业家大业大,他不舍得砸锅卖铁造反,而红娘子和穷苦百姓们革命性就强,他们原本一无所有,失去的只是锁链。犹豫再三,在强大的外力裹挟下,李岩终于动摇,投了闯王。





罗希贤画梅花、松树等花鸟的手法,一直延续到近年他的国画小品中,简洁清新而可爱。
这本还算过得去,属于整套书中普通水平。
15.《洛阳大捷》 王亦秋绘剧情概要:闯王攻破洛阳城,杀死福王(崇祯皇帝的叔叔)。李自成轻易拿下洛阳城,缴获大量物资,对照的正是小说第二卷最后章《河洛风云》的剧情,阶段性胜利。
但是到第三卷形势就不乐观,闯王军队多次攻打开封,就是啃不下,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封面中,李自成喜气洋洋进入洛阳城,后面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山人海,那是相当壮观。一身黑色外套,让他身形显得劲健,旁边指路的是大将刘宗敏。两人掩不住喜色,这次割了最肥的福王,王图霸业,近在眼前了。



王亦秋,生于1925年,是上美一位出色的专业创作员,李自成项目伊始,社里曾经安排施大畏等人一起北行采风,王亦秋有考据癖,自然大有收获,可是除了五位主创合作的《清兵入塞》,他仅仅独创了一本《洛阳大捷》,贡献是偏少的,考虑到当时他快退休了,是一员老将,把机会多留给年轻人,也可以理解。



想当年他画三国《马跃檀溪》何等出色?这本就很一般,最大的毛病是人物的眼神光,这些多余的眼神光会带来妖异恐怖的视觉体验。此外,五官刻画都不算美,王亦秋人称“百变老叟”,可能当时也是寻求一种变化,只是他在70年代已经慢慢形成一种明清版画的特色,或是黑白色块对比分明,这次强行去融施大畏的素描皴擦法,强扭着瓜,并不讨喜。



整套书大致风格一致,但也有几路小团,比如施大畏和崔君沛是一路,而王亦秋应该是和罗希贤是一路。



李自成看着他的迷弟郝摇旗,这俩人眼神都快拉丝了!
据崔君沛回忆说,当年他设计百多号人物,仅仅王亦秋提出郝摇旗不行,需要修改,其他都是一遍通过。改成了这种兽面眼纹和牛角?





当然,王亦秋功底是非常深厚的,几幅大面积黑色的构图就找回了他自己得心应手的感觉。



这洛阳城守军因为欠饷,和外面义军老乡聊得火热,那城破指日可待。



上面几幅构图都是很出色的,也能给人深刻的印象。



太监给士兵带路去抓福王,这个小表情很猥琐,也很到位。







在那些眉眼不清晰的画面中,王亦秋的谋篇布局功夫就大显身手了,比如上述的福王逃难,闯王军队进城等。





王亦秋卖力画了,但他偏爱的细硬线条和大面积的侧锋素描画法,融合不好。





李自成审问福王的时候,应该是叫骂的表情,可是这里画成了拧眉抿嘴笑,他这是给气乐了?



这幅斩杀福王很精彩,两位刽子手高高扬起的手臂,充满着力量,光线照下来,似乎这头颅一落,未来就是无限光明。谁能预料,这罪恶的头颅永远不会落下,又长到屠龙者头上去了。







烧地租,朝阳万道光,不由让人想起旧时代是不是还没过去?其实该过去了。
16.《献忠入川》 桑麟康绘概要:张献忠战败转到四川,杀死老将张令,击溃女将秦良玉,和罗汝才合力打出局面。
张献忠的篇章我特别爱看,小说和连环画把李自成塑造得太完美,反而很假,不可爱,哪有张献忠这种配角血肉丰满。
后世说的不要学流寇主义就是说的李闯王、张献忠,但流寇也绝不可小看,他们当时流来流去,是给朝廷增加了巨大的负担,帮助李自成牵制了杨嗣昌的主力部队。





封面所绘,正是张定国(后来赫赫有名的李定国)准备射杀张令的场景。他沉稳小心,慢慢背着手去掏箭囊,准备给张令来个大惊喜。施大畏笔墨老辣肆意,神形兼备,写意概括恰到好处,线条变得立体,这些连环画封面是他最成熟的作品,他晚期的国画我就不喜欢了。





桑麟康绘画了内页。70年代他在农场干活,被上美社借调去画李自成的,算是年纪最小的一位,大约20出头,纵然不能和核心成员相比,也很不简单。如今的连坛,桑老师依然活跃地创作和宣传,为连环画事业做出大量贡献。去年上海书展的《千里江山图》就有他画的一部分。



桑麟康是努力向施大畏靠拢,他的结构造型肯定不成熟,有些地方明显走样,但我觉得还是能玩味的,不能简单归入跑马一类。







面对复杂的构图,就力有不逮,不过他尽力在避免杂乱的画,减少画面元素,有时候,少即是多。



我记得《两路突围》也有一幅马上中箭的画,相比之下,这幅冲击力就弱了不少。
川中名将张令和秦良玉,二人出兵都挡不住张献忠,明史记载,张令死于战场的弓箭。但在小说中,是张献忠的义子张定国出其不意射死的。这一段我感觉很荒唐,堂堂名将,对方来历不明阵前喊话就贸然过去,就这么死了?那水浒传花荣是不是可以单枪匹马射杀方腊?直接不用死兄弟了?



张献忠有罗汝才相助,用兵如神,把秦良玉和张令搞得团团转,大败这两只军队,而秦良玉是中国历史上都排得上号的女将军,抵挡张献忠时她已经60多岁了,她不会被寻常诡计欺骗,稳扎稳打,但最后也免不了惨败,初读此书我深深同情这两位老将,讨厌张献忠了。我时常想,如果李自成这部书,视角倒过来,站在那些大厦将倾时无奈落败的将军一边,而李张则是强大难缠的反贼,可能读起来会更精彩。











桑麟康常用近景,人物形象也比较鲜明生动,只是想要做到施大畏那种乱中有序,太有难度了。他画的马偶尔变得非常非常巨大,畸变离谱。



要我来说,这本书剧情很棒,都阵斗有智斗,有两位名将智商在线和张献忠对峙,桑的绘画也有可取之处,水平至少在鸡肋以上。
18.《三雄聚会》 崔君沛绘概要:李自成破襄阳后形势如日中天,罗汝才先来投他,后张献忠势孤来投,面对昔日的竞争对手,未来王座的威胁者,李自成能不能忘记过去的不愉快,和他们携手共进?





封面是李自成正宽慰来投靠的张献忠,罗汝才帮腔,这三个老狐狸没有一个省油的灯,互相都是心眼子。施大畏人物特征把握得极好,罗的头巾纹路,张的头盔质感,都交代得清楚明白。



这本书很厚,有近200页,是崔君沛绘画,崔君沛是整套书的绝对主力,一个人承担了太多,李自成本身又比一般连环画厚很多,他的劳苦功高更显突出。



这本书是1983年出版,距离最早的创作已经过去四五年了,崔君沛也不再是曾经那个热力无限的青年,不能再工工整整去得刻画每一页,去谨守素描的法则,不仅激情也不再有,美术道路上也是要有新境界突破的,崔君沛的笔墨是比从前娴熟多了,于是摸索出了这类画风——用圆润粗豪的线描来勾勒,撇去了阴影素描技法,更接近水墨画。



这样一来,人物轮廓线、衣纹线就过于写意,不符合人体实际状况,当然有些画面会少了几分凝重,多几分飘逸。







这样的马头,有的人能欣赏,有的就吐槽是乱涂,因为慢慢脱离形去写神,很挑战人的审美兼容性,看李自成的袖子线,这里怎么就忽然很粗,肩线就忽然很细,是潇洒还是随意?见仁见智。



在笔墨豪放不羁的时候,他的造型能力优点挽救了他,虽然线条大变,人物的型,以及脸部神态之类都还是紧紧扣住,没有大的松动。



天气炎热,大家还有吃西瓜的,刘宗敏已经穿背心摇蒲扇了,“一只虎”李过还是闷在全身重甲之中,为他的敬业精神点赞。











这本聚会看上去全是文戏,没有刀光剑影,故事是很精彩的。这三雄都是奸雄,早年都是同级别的义军头领,如今罗汝才来投效,也是尽力保持自己独立,只是面上附和跟随,绝不肯被李自成吃掉。而张献忠更是拉不下脸,连表面的客气都勉强,巴不得早点借了兵离开,李自成忌惮他们,又顾及自己的声誉,好好待他们并宽恕了张献忠当年的暗杀动作,暗地里。



可喜的是,第三章开始,小说文本逐步挣脱了李自成高大全的形象,李自成有了他黑暗的一面,三雄聚会看着就过瘾许多。



给罗汝才侍寝的美女不少,即使寄人篱下,他也不忘贪恋美色。





















崔君沛善画马,在北大荒那些年,他勤于练习,所以他画马战能这样鲜活生动,这里的马舔蹄子也是一个趣味。



这里“跑马”的是轮廓线,人物互动还是非常传神的。
我个人愚见,《三雄聚会》是这批四本中最出色的,即使我不那么喜欢变形后的轮廓线,可是其他方面,崔君沛还是保持住了应有的水准。
《两只小孔雀》 美影厂动画书上美影1978年的动画,讲述了傣族少年捡到孔雀蛋,找黑白母鸡孵蛋,最后把孔雀当作礼物献出的故事。制作组去云南采风,画面多处展现西双版纳的傣族风情。原片也是佳作,这次的动画书清晰度、画面截选也优于此前的几本。
老版电影海报,对开巨幅



大精外封,画质模糊,色彩严重失真



封面用了老海报,原尺寸对开,有这么大的印刷品做复刻都没处理好。



内封画面选得较好,比外封精美。



















这书比较漂亮,整个故事也比较温馨治愈,不推荐单独购买,如果和李自成绑在一起,你又恰好喜欢李自成,我觉得顺手拿一本是可以接受的。
小结本次的4本李自成,第17册《破襄阳》轮空跳过,和第9册《玛瑙鏖兵》一样,都是方瑶民先生画的,此前连海拾贝出过这两本,可能上美考虑到“撞车”的尴尬,暂缓出版。方先生画的那三本什么时候出,官方没有公布,使得部分连友猜疑和焦虑。既然上美立项了,我相信早晚会出,大家耐心等待就好。
上美7月新书合影:大李四本+小孔雀



李自成的故事,影响力、传唱度都远不及三国,但我认定这是套好书,也愿意耗费精神把书评写下去,让更多读者了解它的魅力,多年后回望,必有回响。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7 04:32 , Processed in 0.01179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