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被历史低估的民族英雄,闯王李自成才是真正挽救了华夏民族的人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被历史低估的民族英雄,闯王李自成才是真正挽救了华夏民族的人                                                                      2025-08-03 15:43                                        

发布于:天津市
   
       李自成,这位被明朝朝廷视为乱世之贼的匪首,却在百姓心中是拯救他们于水深火热的“闯王”。一个人,却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一把刀,不仅摧毁了大明的基业,也为自己开辟了另一个可能。他究竟是乱世之流寇,还是英雄豪杰?

历史书上对李自成的总结无疑带有贬低之意:一名流寇,建立了一个政权,持续了不到两个月,最终一场梦醒时分,便消失无踪。然而,若真是土匪般的草莽人物,又怎能在短短十年的时间里,从陕西米脂一路征战至山西潞安、河南开封、湖北襄阳,最终直捣紫禁城?这一路的征程中,李自成并非孤身一人,百姓给予他热烈的支持——送饭送水、开城迎接、成为耳目——这些可不是一般流寇所能享受的阵势。

崇祯八年(1635年),李自成的队伍攻入凤阳,这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地方,既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祖陵所在,也是明朝“龙脉”的一部分。按理说,谁敢动这里就是大逆不道。然而李自成进驻后,凤阳的百姓纷纷拿起锄头、扁担来支持他,激愤地说:“皇帝的祖坟又能给咱们多少好处?毁了它才解我们心头的怨!”李自成挥手示意他们开始挖掘,这一锄头下去,打破的不仅是祖坟的安宁,更是明朝在百姓心中的神圣光环。

再看崇祯十四年(1641年),李自成攻打洛阳。洛阳当时是河南的省会,由福王朱常洵驻守,他掌握着重兵,然而,却死死攥着国库不给军队发银,致使士兵连续三个月没有军饷。李自成围困洛阳半个月,期间,百姓偷偷为义军提供食物和水。当李自成最终攻破城池时,平民们立刻打开粮仓,将食物分发给义军,并且表示:“闯王来了,不再纳粮。”这句话迅速传播,百姓不再惧怕官军,反而期待李自成的到来。李自成进城后,采取了不同于其他流寇的做法,他没有杀戮和放火,而是立刻设立了巡抚衙门,修复了城防,并发布了严格的禁令。他在城门口贴出布告,表示:“若军纪有犯,杀无赦。”这让当时的河南士子都感到吃惊——一个流寇竟比锦衣卫还要讲求纪律?百姓则惊叹,如果这个人真的做了皇帝,可能比朱家还要强。
当时李自成虽然还未称帝,但他已经开始展现出非同寻常的治理能力。他开始实行军政分开、推行粮田制度、任用地方贤士、废除苛捐杂税。这样的一系列举措,显然超越了草莽起义的层次,更像是一个国家政权的雏形。他的军队不仅仅是征战四方,更是要治理一片新天地。

李自成的“流寇”形象,早已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改变。他不像其他的草寇,只是杀戮抢掠;相反,他带来的更多是希望。尤其在他攻占潼关后,他便着手治理西安,设立布政使、按察使、兵部尚书,逐步展现出治理大西北的决心和能力。这种有条不紊的管理体系,显然是要建设一个国家,而不是单纯的军阀割据。

在他攻占西安后的几个月,李自成推出了关键的财政改革——“追赃助饷”。他要求前朝的贪官拿出赎金来为大顺政府筹集资金,这种狠辣的手段虽然充满争议,但在李自成看来,这是一种“刮烂肉补伤口”的办法。通过这一措施,李自成成功为军队筹集到大量资金,士兵不再抢掠,军队的纪律得到了恢复。

在西安,他还设置了粮仓、设立驿传、修复官道,甚至设立了“民事参议院”,吸纳各地士绅参与决策。李自成秉持的不仅仅是军事纪律,甚至还对朝廷内的太监制度进行了整顿。这一切,都显示出他在治理大顺政权时,所付出的努力远超传统的起义军。

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身亡,明朝灭亡。李自成的“大顺”政权进入了大明的旧都,但他的统治并非一帆风顺。刚入京时,李自成的军队虽然执行严格的纪律,但随之而来的是军中矛盾,士气开始动摇。外地官员也未能迅速做出反应,百姓的支持逐渐削弱。

此时,吴三桂本已动摇,准备归顺大顺,但在李自成进京的关键时刻,刘宗敏的行为——抢走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导致了吴三桂的心态发生了变化。李自成的攻势因此受到了很大影响,山海关一战,他未料到清军的突袭,最终不得不撤退。这场战役让李自成错失了称帝的最佳时机,而后他被迫退守湖北。最终,在1645年,李自成在湖北通山县九宫山被杀,年仅39岁。

李自成的死标志着大顺政权的灭亡,尽管余部继续进行抗清斗争,但李自成的理想已经彻底破灭。在大明的视角下,李自成是国破家亡的罪人,但在百姓眼中,他却是那个代表着希望的“闯王”。他是那个从贫苦乡村走出来的英雄,也是那个让百姓可以喘息的领袖。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两种评价,或许永远都不会有定论。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7 04:34 , Processed in 0.00716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