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人夜渡镇江时,写下一首诗,宛如一幅清幽淡远的月夜渡江图 2025-08-14 06:40
发布于:河北省
沈德潜身为叶燮门人,承继师学又独树一帜,论诗力主格调,奉 “温柔敦厚” 为圭臬。
其诗作多涉歌功颂德,却也有少数篇什直触民间疾苦,显露出刚柔相济的底色。
沈德潜在一次月夜返家时,恰逢皓月凌空,清辉如素练横铺江面。
他乘舟逆流而上,倏忽长风鼓帆,舟楫似挟雷电之势,转瞬已过镇江,渐逼江西。
两岸灯火次第隐退,恍若流萤坠暮;江风裹桂香穿窗,浪尖碎月轻漾,天地间唯余清辉与心潮共舞。
这般疾行中的澄明之境,情动于中,写下这首《夜月渡江》。
![]()
《夜月渡江》 沈德潜〔清代〕 万里金波照眼明,布帆十幅破空行。 微茫欲没三山影,浩荡还流六代声。 水底鱼龙惊静夜,天边牛斗转深更。 长风瞬息过京口,楚尾吴头无限情。 这首诗的大意是:
月光照在宽阔的水面上,波光粼粼,眼前一片光亮,船行江面犹如置身仙境,破空而行。
江天隐约模糊吞没了镇江金山、焦山和北固山的身影,洪波卷起六朝的千年古音在回荡。
鱼龙等水族潜水的响声打破这寂静夜空,牛斗二星转移,沉沉夜色未央。
长风破浪,瞬间已渡过镇江,我却仍心系着那里,情意绵长。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镇江渡江时所见所感,宛如一幅清幽淡远的月夜渡江图。
![]()
首联直接进入诗题,写满天的月色、波涛翻滚的大江和扯满风帆的行船。
“万里金波”形容长江流水的长远与月光的璀璨,兼状下游江面的水天空阔,一片波光粼粼之景映入眼帘,令人心旷神怡。
“破空行”三字用得极妙,堪称神来之笔,形象地描绘了船行江面犹如置身仙境、破空而行的壮阔景象。
颔联承前景而展开,随着船行,诗人放眼望去,天色微茫,加之距离还较远,镇江的金山、焦山和北固山若隐若现,依稀可辨。同时,侧耳倾听,江流浩荡,汩汩不停,似乎还回响着六朝时的声音。 这里,诗人由江流而联想起六朝的兴亡废替,既展现了眼前的壮阔景象,又暗含了对历史的深沉感慨。 颈联以动衬静,通过描绘水底鱼龙惊动静夜和天边牛斗星宿转移的景象,进一步烘托出夜晚的宁静与安谧。 这两句诗不仅画面生动,而且蕴含着微观的“变”与宏观的“不变”的道理,即世间万物时刻在变,而天地星辰则恒久不变,引人深思。 尾联写船过镇江后诗人心中的复杂情感。诗人乘长风破万里浪,瞬息之间舟船已过京口(今镇江),而前头的楚地(今湖北一带)山水正满怀情意地期待着他。 “长风”一词既形容疾风送舟的快速,又表现了诗人亢奋的心情。 “楚尾吴头无限情”一句则流露出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与无限眷恋。 这首诗以月夜渡江为背景,通过生动的笔触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江行的壮丽与哀愁、历史的厚重与深远以及诗人内心的波澜与情感。
【声明】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