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愚蠢的教育,就是“过度尊重”孩子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9:5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最愚蠢的教育,就是“过度尊重”孩子                            

2025-08-11 17:34                                        

发布于:广东省
   
                                    

文/婷妈

现在都讲究“尊重孩子”,可有时候这尊重过了头,就变了味。

看着孩子满地打滚要买玩具,家长说“尊重他的意愿”;看着孩子天天抱着手机不写作业,家长说“得给他自由”;看着孩子对长辈没大没小,家长还说“孩子有个性”。

尊重不是放任不管,自由也不是没有边界。就像种树,该修剪时不修剪,枝丫乱长,最后长不成材。

过度尊重孩子,看似是爱,其实是把他往歪路上引,等孩子养成了坏毛病,再想扳过来就难了。

真正的教育,是该尊重时尊重,该立规矩时绝不心软,这样孩子才能长得正、走得稳。

1、过度尊重成了“放任”,孩子不懂啥叫规矩

谁没见过被惯坏的孩子?在超市里想要玩具就哭闹,家长怕“伤了孩子自尊”,赶紧买;吃饭时挑三拣四,家长说“尊重他的口味”,顿顿给他做零食当饭。

可这样的孩子,出门在外总碰壁,因为没人会像家里人那样惯着他。

小区里的乐乐就是这样,在家想要啥爷爷奶奶都满足,出去跟小朋友玩,看到别人的玩具就抢,说“我想要就得给我”,结果没人愿意跟他玩,天天回家哭。

乐乐妈总说“孩子还小,长大了就懂了”,可眼看着乐乐上了幼儿园,因为抢别人的画笔被老师批评,还跟老师顶嘴,她才着急。

而邻居家的朵朵,想要新裙子时,妈妈会说“咱们约定好,你这周乖乖吃饭,妈妈就买”,朵朵知道不是想要啥就能有啥,反而特别懂事,跟小朋友相处得也很好。

过度尊重不是真尊重,是家长偷懒的借口。孩子就像张白纸,你不教他啥是规矩,他就会觉得“我最大”,等走出家门,没人让着他,才知道吃大亏。

该立的规矩就得立,这不是不尊重,是教他怎么在社会上好好走路。

2、把“自我”当“个性”,孩子学不会体谅别人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家长总怕“委屈了孩子”,凡事都让孩子“自己做主”,结果孩子养成了“只顾自己”的性子,不知道体谅别人的难处。

刘姐家的孩子就是这样,吃饭时非要把爱吃的菜端到自己面前,说“这是我爱吃的”,刘姐还觉得“孩子直率,挺好”。

有次去外婆家,外婆特意做了孩子爱吃的排骨,孩子却嫌“太咸了”,一筷子没动就下桌了,外婆偷偷抹眼泪,刘姐还说“孩子实话实说,没毛病”。

可孩子上学后,因为不愿意跟同学分享课本,被孤立了,回家哭着说“没人跟我玩”,刘姐这才意识到问题。

反观小霞家的儿子,想要独占电视时,小霞会说“爸爸工作一天了,想看会儿新闻,你先玩会儿玩具,等会儿再看电视好不好”,孩子慢慢知道“别人也有需求”,现在特别会照顾人。

过度尊重孩子的“自我”,不是培养个性,是养出“自私”。

孩子早晚要走进集体,要是眼里只有自己,没人愿意跟他亲近,最后受委屈的还是他自己。教孩子体谅别人,比啥都顺着他重要。

3、该管不管的“尊重”,其实是家长的失职

总有些家长把“不管”当“尊重”,说“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咱们别干涉”,可孩子年纪小,哪知道啥对啥错?该提醒的时候不提醒,该管教的时候不管教,这不是尊重,是不负责任。

李哥就是这样,儿子上小学就偷偷拿家里的钱买游戏卡,李哥发现了却说“男孩子嘛,有点小秘密正常,别戳穿他,伤自尊”,结果孩子越拿越多,最后在学校偷同学的钱被请家长,李哥这才狠狠打了孩子一顿,可早就晚了。

王姐发现女儿撒谎说“作业写完了” 其实没写时,没有打骂,只是说“妈妈知道你可能不想写,但撒谎不对,咱们现在一起写完,以后不许这样了”,女儿知道错了,再也没撒过谎。

教育孩子就像放风筝,线太松了会飞跑,太紧了会断掉。过度尊重就是把线放得太松,看着孩子飞得挺高,其实随时会栽下来。

该管的时候就得管,该教的时候就得教,这不是不尊重,是帮孩子把好方向盘,别让他跑偏了。

写在最后

养孩子就像种庄稼,既要给他阳光雨露(尊重),也得给他除草施肥(管教),少一样都长不好。过度尊重孩子,就像只浇水不施肥,看似用心,其实结不出好果子。

真正聪明的家长,知道啥时候该听孩子的,啥时候该让孩子听自己的。

孩子有道理时,认真听;孩子犯错时,及时教。这样养出来的孩子,既懂规矩,又会体谅人,走到哪都受人待见。

要是你也总怕“不尊重孩子”,不妨想想:是让他现在受点小委屈,学会懂事,还是等他将来在社会上栽大跟头,才后悔当初没管教?答案其实很清楚。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婷妈alan,国家认证育婴师、家庭教育讲师,致力于小故事中分享育儿经验,欢迎关注我,一起陪伴孩子成长。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7 08:16 , Processed in 0.00827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