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72岁杨成武重回泸定桥,老泪纵横:怎么就我一个了,你们都在哪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8-18 07:04:5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72岁杨成武重回泸定桥,老泪纵横:怎么就我一个了,你们都在哪                                                                                2025-08-15 12:27                                        发布于:天津市
   
      1986年,72岁的杨成武将军回到了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再次踏上曾经熟悉的土地。站在这片祖国西南的山川之中,他发现时光似乎并没有改变太多,景物依旧,风光如故。然而,岁月的风雨已改变了不少,当年曾一同并肩作战的同志和亲人早已不在,昔日的辉煌早已成历史。此时,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那些久远的战斗、那些身影与声音依然历历在目,尤其是当杨成武站在大渡河旁时,内心的情感几乎无法自抑。

“怎么就剩我一个了,你们都在哪呢?”杨成武喃喃自语,泪水不自觉地滑落。

这个时刻,杨成武想起了五十年前的泸定桥,那是一场生死决战,也是一段艰难而辉煌的历史。那么,五十年前的泸定桥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他口中的“你们”又是谁呢?

杨成武于1914年出生在福建长汀的一个普通农家。家境贫寒,生活艰苦,但他却从小便有着一股英雄情怀。长汀这座古老的城市,有着悠久的英雄文化,几百年前隆武皇帝的悲壮故事至今仍在人们心中传颂。正是这股英雄的气息滋养了杨成武,使他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成就了不凡的英雄之路。1928年,14岁的杨成武怀揣着对理想的追求,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热血沸腾地投身革命。次年,他参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闽西暴动,年仅15岁的他表现异常出色,勇敢机智,因此被吸收到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他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军旅生涯。

加入红军不久后,杨成武便成为了一名中共党员,凭借出色的表现,他先后参与了多次中央苏区反“围剿”战斗,屡次立下赫赫战功。年仅17岁的他便担任了团政委,而他也因此获得了“模范团政治委员”的称号,成为红军中杰出的年轻领导干部之一。

1935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这也意味着长征的开始。然而,长征之路并不平坦,红军遭遇了重重困境。由于受到王明“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加上李德、博古等人指挥失误,红军的行动屡屡受阻。在湘江血战后,红军主力从原来的八万人锐减至三万余人,生死存亡的关头,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纠正了之前的错误领导,确立了毛泽东为首的正确领导,长征进入了全新的阶段。1935年,红军成功突破敌军封锁,经过“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等艰难险阻,最终来到了大渡河。这时,红军却面临了新的重大挑战——如何顺利过河。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成了红军命运的关键一环。此前,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曾经在此遭遇围困,最终为民族的解放献出了生命。此时的蒋介石也在一边调兵遣将,企图让红军重蹈石达开的覆辙。然而,红军却创造了奇迹,在仅有几只小船的情况下成功渡河,将国民党军逼退。

然而,红军渡河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敌人的增援,迫切需要其他解决办法。1935年5月26日,毛泽东指示刘伯承、聂荣臻等人分头行动,目标直指泸定桥。杨成武所率的左路军成为此次夺桥的关键力量,毛泽东下达命令,要在三天内赶到泸定桥,打破之前的纪录。

从安顺场到泸定桥的距离有三百二十里,且多为崎岖山路,路途异常艰险。杨成武带领的红军战士们无所畏惧,继续行进,尽管途中不断遇到敌军阻拦,战士们依然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抵达了一处小村庄。

这时,天气突变,暴雨倾盆而下,寒冷与疲惫让战士们几乎无法再前行。然而,杨成武没有停下,他依然鼓励战士们继续出发,继续赶路。在黑夜和雨中,突然,杨成武发现对岸有火光闪烁,原来是国民党军也在赶路。杨成武果断命令红军战士点燃火把,和敌人“联络”上了。

“是国民党的部队!”有战士认出来了。

“我们也点火把赶路!”杨成武镇定指挥。通过巧妙的应对,红军与国民党军之间竟然没有产生冲突,红军成功突破敌人封锁,继续前行。终于,在一夜的急行军后,红军成功赶到泸定桥。

然而,泸定桥的情形却让所有人都震惊。国民党早已架设了机枪,且抽去了大部分桥面的木板,剩下的只是悬空的铁索。面对百米高的铁索桥,杨成武沉着应对,组织了精锐突击队员,准备通过火力掩护强行通过。

经过紧张的准备,突击队员们如猛虎下山,迅速铺设木板,击退敌人的火力。当突击队员们冲入敌人阵地时,敌人的抵抗被迅速压制。最终,红军成功夺取了泸定桥,为红军的大部队顺利过河创造了条件。

五十年后的1986年,杨成武再次回到了泸定桥,回想起曾经战斗的岁月,不禁潸然泪下。他低声说道:“怎么就剩我一个了,你们都在哪啊?”那时,曾经的英雄已经散落在历史的长河中,而杨成武的心中,却永远铭记着那些在泸定桥上献出生命的战士们。

历史已经远去,但那些勇敢奋斗的精神仍然传承至今,激励着中华儿女为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9 06:44 , Processed in 0.00793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