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河北一河道黄瓜鱼“泛滥”,密密麻麻挤岸边没人抓,老乡:吃腻了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9-16 06:07:2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河北一河道黄瓜鱼“泛滥”,密密麻麻挤岸边没人抓,老乡:吃腻了                                                                2025-09-14 12:49                                        

发布于:山西省
   
2024年8月初,来自河北廊坊的一位视频博主@二少发布了一则短视频,并配文写道:“黄瓜鱼泛滥成灾啦!”  

在视频画面中,河道岸边挤满了密密麻麻的黄瓜鱼,数量庞大到让水面看起来仿佛被染成了黑色。部分小鱼甚至被同伴不断挤压跃上岸边,而后续的鱼群仍然前赴后继,场面让人疑惑它们究竟在做什么。虽然这些鱼个头不大,却也算是肉食资源,但奇怪的是,当地却没人出手捕捞。  

有天津的网友急切地表示:“快抓呀,我们这边二十块钱一斤!”然而博主却淡定回应:“这里没人要。”很快,河北的本地网友也纷纷证实,黄瓜鱼在当地早已泛滥,但大家对其兴趣不大。而一位北京网友则补充道:“河里到处都是,不少人不会钓鱼的,一竿子下去多半就钓到它。其实炸一锅挺好吃的。”由此看来,这种鱼在一些地方虽受欢迎,但在源头地区却因数量过多而被嫌弃。  

那么,这种被称为“黄瓜鱼”的究竟是什么鱼类呢?  

黄瓜鱼学名池沼公鱼,并不是说它全是“公的”,而是属于公鱼属。名字的由来,据说是因为吃起来有一丝黄瓜的清香,尽管并非所有人都能品尝出来。它们体型细长、略微侧扁,最长不超过9厘米,整体呈银白色,背部较深,身上鳞片隐约有暗斑,鱼鳍则偏灰黑色。由于个头普通,外观也无明显特色,所以常被当作“小杂鱼”。  

池沼公鱼偏爱清凉且水质较好的淡水区域,从小溪到大江大河都能生存,尤其喜欢靠近岸边活动,因此视频中的画面在生态学上并不罕见,只是数量之庞大确实令人惊讶。它们是杂食性鱼类,主要摄食藻类、桡足类、枝角类以及各种小型甲壳动物。  

在分布上,池沼公鱼主要出现在亚洲的西伯利亚、日本、朝鲜,以及我国的黑龙江流域和鸭绿江流域。在这些地区,它们往往能成为优势种群,这与其生存优势密切相关:  

首先,它们是一年生鱼类,寿命极短,大多数个体仅存活一年。为了延续族群,它们必须以高繁殖率弥补寿命的限制。通常在一年内性成熟,并在4月进入繁殖高峰期,雌鱼一次能产下上万枚黏性卵,附着在浅水区的砂石或水草上,借此形成庞大的种群数量。  

其次,它们的饮食十分广泛。生态环境资源丰富时,它们会捕食底栖动物与昆虫;若环境贫瘠,则依靠浮游生物和藻类维持生存。正因如此,不论身处何种水域,几乎总能找到合适的食物。  

最后,它们对生存条件的要求较低。只要水温不超过28度,大多数地区的水域都能成为其栖息地。甚至在一些地方,人们会特意引入池沼公鱼,用它们来竞争外来入侵物种的生态位,从而保护本地生态系统。  

由此可见,看似普通的池沼公鱼,凭借惊人的繁殖力、广泛的食性和较强的适应力,成功在多个水域中占据优势地位。尽管在一些地方被嫌弃,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仍有独特的价值。  

愿我们能以更加包容和科学的眼光看待自然中的每一个生命,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也祝愿大家生活中如流水般生生不息,收获丰盈与安宁。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0-13 11:10 , Processed in 0.00705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