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59年,一国宝级文物被盗惊动国务院,1年半后嫌犯因1块枕巾暴露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9-28 14:44:0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59年,一国宝级文物被盗惊动国务院,1年半后嫌犯因1块枕巾暴露                                                                  2025-09-26 10:58                                        

发布于:天津市
   
国宝史孔和离奇失踪案:新中国首起文物盗窃案侦破始末  
1959年8月,新中国即将迎来成立十周年庆典,全国上下都在为这场盛事忙碌。然而,就在这举国欢庆的节骨眼上,一起震惊中央的文物失窃案发生了——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史孔和不翼而飞。更蹊跷的是,两天后,故宫又传出乾隆御用金册被盗的消息。  
周总理闻讯后震怒,当即下令公安部与国家文物局成立联合专案组,要求限期破案。  
不起眼的小物件,竟是稀世国宝  
史孔和这个名字,对大多数人来说十分陌生。它是一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高仅7.5厘米,形似带把手的球形水盂,内底刻有11字铭文:史孔作宝和子子孙孙永宝用。  

别看它个头小,却是中国计量史上的重要文物。郭沫若等专家鉴定认为,史孔和是西周的法定量器合,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其价值堪比商鞅量、秦权等著名文物。尤其难得的是,铭文记载了西周时期的制度信息,堪称无价之宝。  

这件国宝的来历也颇具戏剧性。解放初期,一位青岛老太太因家境贫困,将祖传的青铜器卖给了当地贸易行。后来,北京文物部门慧眼识珠,将其收购并送入故宫。1959年,为筹备历史博物馆开馆,它被调至西周展厅,谁料竟在布展期间神秘消失。  
现场疑云:内鬼作案?  

8月14日清晨,保管员小魏像往常一样清点展品时,发现32号展柜少了一件文物。核对清单后,她惊呼:史孔和不见了!  

警方赶到现场后,发现展柜既未上锁,也未安装玻璃——因布展仓促,许多文物直接暴露在外。更蹊跷的是,盗贼只拿走了史孔和,连说明牌也一并带走,显然对文物价值了如指掌。  
博物馆防守森严,外人难以作案。专案组将目标锁定在内部人员身上。经排查,29岁的文物征购员赵桐蓁嫌疑最大:  

- 案发当晚,他是唯一进出过展厅的工作人员;  
- 他熟知文物价值,且因生活奢靡、作风不良被同事多次检举;  
- 部队服役期间曾有贪污前科。  

然而,现场未提取到指纹等直接证据,案件陷入僵局。  
意外转机:小偷栽在枕巾上  
转眼到了1961年春节,案件突然迎来转机。当时赵桐蓁被下放农村劳动,期间竟盗窃同宿舍同事的枕巾、手表等物品。藏赃时,他被当场抓获。警方顺藤摸瓜,终于突破其心理防线。  

赵桐蓁供述,因不满领导批评,他故意盗走史孔和报复。得手后,他将文物藏入博物馆库房的中空青铜器鬲腹中,计划日后销赃。不料下放农村,一直未能取回。  
国宝归位,窃贼伏法  
警方按指引找回史孔和时,这件国宝已在青铜器肚子里沉睡了一年半。1961年7月,它重新亮相博物馆展厅,而赵桐蓁则因盗窃国宝罪被判无期徒刑。  
这起案件暴露了早期博物馆安保的漏洞,也成为了新中国文物保卫工作的警示案例。如今,史孔和静默陈列,仿佛在诉说那段惊心动魄的往事。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0-6 19:42 , Processed in 0.00750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