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八十岁老翁纳小妾,苏东坡写了一首诗调侃,没想到被后人嘲笑千年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八十岁老翁纳小妾,苏东坡写了一首诗调侃,没想到被后人嘲笑千年                                                                    2025-10-10 16:06                                        

发布于:天津市
   
        苏轼一生颇为浪漫,向来不拘泥于传统规矩,他做事豪放,常常做出许多出人意料的举动。然而,有一次,在一场婚宴上,他却看到了一位八十岁的老者迎娶一个年轻的少女。看到这一幕,他一时难以接受,于是写了一首诗,调侃了这段婚姻。谁曾想,这首看似随意的吐槽,竟然成为了千古名作。

历史上的苏轼,个性比李白还要豪放。他年少时便声名显赫,却因为与王安石的激烈争执,不仅丢了官职,差点在监牢里丧命。后来虽然被一群朋友救出,他依然我行我素。正如他自己所说:“皇帝决定是否贬我,我无能为力,但我的日常生活是我自己掌握的,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苏轼的狂放不羁,与他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密切相关。像李白一样,苏轼出生在巴蜀地区,那里被大山环绕,百姓生活安逸,不受战乱困扰,再加上四川盆地的富饶,大家过得自给自足,因此这里的人天生乐观开朗。而苏轼出身士族,祖上世代为官,父亲又是皇帝的亲信,因此他从小便生活优渥,无忧无虑,根本不懂什么是愁苦。

他刚被贬谪时,父亲在朝中有很大影响力,甚至他的弟弟苏辙也顺利步入仕途。苏轼更是少年成名,早早地拜师于当时北宋最有权威的文学大家欧阳修。欧阳修在当时几乎是文人的代言人,他的一句话能让成千上万的学子争先恐后地响应。再加上北宋时文人地位较高,皇帝也较为仁慈,不像后来的明清时期对文人的打压。因此,苏轼的个性更加直率,遇事必定直言不讳,丝毫不顾忌。

有一次,他收到一位朋友送来的请帖,这个朋友叫张先,年纪比苏轼大了五十多岁,和欧阳修是同辈,才华横溢,也是一位朝中大臣,但性格却非常豁达幽默。两人通过欧阳修结识,成为了忘年之交。苏轼原以为是张先邀他去庆祝生日或是赏花饮酒,却没想到请帖上竟然写着“喜”字。苏轼有些不解,但依然决定去参加,想着可能是张先儿子的婚礼。

当苏轼来到张府,看到满堂的红彩和盛大的布置,才察觉今天似乎是张先的婚礼。入府后,苏轼发现张先并不在场,他有些失望,觉得这位老朋友不太热情。然而,当晚,外出迎亲的队伍终于回到了府中,大家热烈欢呼,锣鼓喧天,而新娘才走进大堂。苏轼站在人群中,挤进前方,终于看清了新娘。让他震惊的是,这位新娘竟只有十八岁,而张先已经八十高龄,满头白发。

在传统婚礼中,新郎新娘的父母应当坐在高堂上,然而张先却穿着红袍,与新娘站在一起,身边没有一位长辈坐在高堂,这让苏轼感到非常意外。然而,苏轼观察到,新娘的眼神中充满了对张先的爱慕,而张先看起来也毫不拘束,仿佛这段婚姻完全是两情相悦。

婚礼进行得非常顺利,大家热烈祝福。在酒桌上,张先兴致勃勃地吟了一首诗,将“八十”和“十八”巧妙结合,大家纷纷叫好。苏轼见状,酒意上头,便站起来也想作一首诗,调侃一下这段特殊的婚姻。他用张先的诗作开头,接着用两句别出心裁的诗句——“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来形容这段婚姻。虽然有一些戏谑成分,但在那个氛围下,恰到好处,大家纷纷为之喝彩。

张先并未因此生气,反而非常高兴,让大家继续饮酒,自己则回到新房与新娘共度良宵。事实上,张先一生并不太看重名利,常年流连于青楼,与歌妓谈情说爱。因此,他的许多诗歌也多为歌伎所作。张先对待爱情的态度十分洒脱,认为爱情应该是无所顾忌的。

与他类似的还有柳永,柳永也是一位风流才子,经常在青楼中徘徊,两人因此常被后人相提并论。苏轼受到了他们影响,也曾在被贬到杭州时,遇到一名年轻的歌女王朝云,深深喜欢上了她。他将王朝云赎出青楼,把她留在身边,直到她满十八岁后,便娶她为妾。虽然王朝云是妾室,但苏轼对她非常宠爱,两人过得十分和谐。王朝云去世后,苏轼为此痛哭不已。

苏轼和张先的故事,展现了跨越年龄的爱情,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拘一格的苏轼。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虽然现在看起来或许不合适,但在那时,这种婚姻并不罕见。如今看待这些历史人物和事件时,不妨了解一下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不要仅凭现代的标准来评判过去。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0-15 05:37 , Processed in 0.00765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