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66年,4位司令无人敢动,毛主席:动一人,全军大乱!他们是谁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6 03:02:1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66年,4位司令无人敢动,毛主席:动一人,全军大乱!他们是谁                                    

            

        2023-12-15 13:05                                            发布于:江西省
   


风云不改凌云志,振衣濯足展襟怀。

百年前,山河破碎,国土难安,内忧外患接踵而来,共产党人呕心沥血、身先士卒,将生死置之度外,在毛主席的领导下,跟环伺的强敌们激烈抗争,终于,功夫不负苦心人,新中国诞生了。

正所谓,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当国家逐渐摆脱战争的阴霾,人民蒸蒸日上展开新生活时,令人忧虑的时代到来了......

1966年5月,动荡时期开始,以《人民日报社》的新闻及电台版面当作第一枪,顿时,国家进入风声鹤唳的状态,大家都摸不透这股浪潮具体会拍出多大的水花,又会带着大家去往何方。

很快,国内局势就给出答案,随着动荡分子煽动起浪潮,文化界跟党政军机要部门纷纷受到迫害,一时间,人人自危,生怕今朝一入睡,就看不见明天的太阳。

但就在如此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势下,毛主席却指出:有四人不能动,动一人,全军大乱。这就不禁让人好奇,这四位能得到毛主席力保信任的人是谁?他们有何功绩,对国家又起到怎样的重要性。

——毛主席所说的四人,分别为和尚将军许世友、旋风司令韩先楚、小钢炮陈锡联跟忠勇之将杨得志。名字之前的前缀,是党内熟识他们的人给起的外号。

许世友的和尚将军说得是出身和来历,韩先楚的旋风司令则是作战风格,后两位的小钢炮和忠勇则是对为人做事的评价,且来一一介绍。

一、许世友

许世友生于河南省新县的贫苦之家,自小身板就比同龄孩子强出许多,又活泼好动,因而家人送他去少林寺习武。

许世友练武也确实颇有天分,师傅们对他都赞不绝口,尤为欣赏的是他嫉恶如仇的个性,但也十分担心会因此惹出麻烦。

果不其然,许世友出寺采购时,偶遇恶霸欺凌弱小,仗着一身横肉,将老弱打得鼻青脸肿,路见不平一声吼,许世友三拳两脚就打倒了恶霸。

可对方在当地势力不小,见自己大庭广众之下被一个毛头少年给下了面子,心中既羞且怒,给手下弟兄发出“追杀令”,定要给许世友好看。

许世友倒不怕这些恶棍,可他们三天两头在少林寺附近盘旋,难免影响师傅们清修,深思熟虑下,就决定辞别浪迹天涯。

赶路中,遇见了红四方面军,许世友见到这支训练有素又朴实亲和的部队,心向往之很想加入,赫赫生风的给指导员展示了拳脚身手后,就正式成为一员小兵。

亲身感受到红四方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作风后,许世友更为珍惜能与此同行的难得机会,不论多艰险困难的硬仗,许世友都抢着打头阵。

——参加了7次敢死队,两次担任敢死队队长,可以说每一次战斗,都做好捐躯牺牲的准备,总是凭借出类拔萃的身手冲在第一个,一度负伤跟死神都打过四次照面。

因许世友过人的战斗成绩单,他一路从小兵、班长、排长、连长一直干到红四方面军骑兵部队指导员,升迁飞快,却让众人都心服口服。毛主席也听说过许世友的功绩,尤其是酣战并全歼国军胡宗南第49师的那一仗,令人拍案叫好。

因此,毛主席跟许世友在陕北见面后,亲眼见到这位勇猛无匹的少年,就起了栽培之心,哪怕许世友因某些原因被最高法院判处一年徒刑,毛主席也两次前往监狱探望,后续还撤销了对许世友的处罚。

这令许世友敬佩又感激,发誓愿一生肝脑涂地,来回报毛主席的看重。此后,许世友也未让大家失望,立下了赫赫战功,如四进胶东和解放军首次渡海登陆作战的长山列岛之战等,和尚将军,威名远扬。

二、韩先楚

再来看旋风司令韩先楚,韩先楚的作战风格相当有个人特色,一度被西方媒体称作“上帝之手”,自抗战胜利,共产党制定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后,韩先楚率部进入东北。

——雪火突袭红石镇一战,不仅让我方啧啧称奇,就连对手89师的副师长张孝堂都被彻底打服,表示没想到仅仅几分钟的功夫,就能把我们给打得稀巴烂。

几分钟的胜负之战是台上,韩先楚的运筹帷幄在台下,在国民党军给出不惜一切代价坚持南满后,韩先楚就接令跟蒋介石嫡系部队89师对上了,他纵观地形,决定出人意料的在平平无奇的红石镇设伏,而非其余热门必争之地。

众人还十分疑惑,觉得此地并无天堑,但韩先楚却信心满满,因红石镇不起眼,所以89师也不会特意修筑坚固的防御工事,当暴风雪袭来时,对方士兵瑟瑟发抖着战斗力被削弱大半,认为撑一会就大军开拔。

谁料东北民主联军开启铺天盖地的攻势,韩先楚令宝贵的炮兵打头阵,不惜火力,数十门重炮跟数百门迫击炮同时开火,端是一个地动山摇、山崩地裂之态,给89师彻底打懵圈,还没醒过神来,就已经被全部歼灭了。

出人意料、不拘一格,这就是韩先楚的作战风格,他就像宝藏一般,让谁都猜不透下一场仗会用什么招数,甚至当得知要跟他对阵,指挥员们都得心惊胆战好几天。

可无论再怎样提防,韩先楚又能用新的套路获得胜利,因而毛主席十分重视他。

三、陈锡联与杨得志

陈锡联虽没有那么多鬼才一般的点子,却有五岳之山一样的坚韧不拔毅力,接到要守住某处的命令,那就把命搭上也得守住,人生字典里就没有后撤、变通这几个词,唯有军令如山。

抗日战争时期反九路围攻的战斗中,子弹直接贯穿陈锡联的下颚,可以说非常危险,不及时抢救的话会危及生命。

可陈锡联抹去脸上的血,继续端着枪投入战斗,视死如归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杨得志的外号是“忠勇之将”,他对毛主席和党与国家的忠诚持续一生,自1928年4月的会师大会上,见到毛主席慷慨激昂、旁征博引的宣讲时,才入伍几个月的杨得志,就对毛主席产生无限敬仰之情,并随着每一次会面,交情越发深厚。

有能力且聪明的人,往往有自己的想法,党内也时常出现人事斗争,可杨得志却一如既往的忠心耿耿,坚决支持并执行党和毛主席给予的所有命令。

红军长征途中,杨得志率领红一军团昼夜奔赴打头阵,抗美援朝时期,更指挥了大名鼎鼎的上甘岭战役,任何极致危险的地方,只要指挥员一声令下,杨得志都会立刻投入战斗,并豁出命也要取得胜利。

数年如一日的为人做事风格,不仅让毛主席非常信任,更赢得忠勇之将的外号。

总结

综上所述,在动荡时期的暴风雨到来之际,毛主席力保指出的动一人,会全军大乱的许世友、韩先楚、陈锡联及杨得志,均是万里挑一的将才,不仅战功彪炳,足以载入史册,更各有千秋。

许世友靠着一身功夫从底层到将军,勇猛且善恶分明,韩先楚则天赋异禀,谋略堪比卧龙凤雏,陈锡联个性刚毅、战斗时不惧生死,杨得志忠肝义胆,赤忱对党和国家交付所有。

在这四人身上,能看出共产党人的缩影,所以个顶个都是一军的擎天柱。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5 10:04 , Processed in 0.00780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