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5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连载 大梨树 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之十八)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4 08:39: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连载·

大梨树 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之十八)

            张 其 华


第四章   


    纵观大梨树村的发展建设成就和实践经验,可以引发很多思考,大梨树村自身也有很多体会。这些体会有些是旧话重提,只不过需要重新认识。有些是在新的情况下的新认识,是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认识上的新发展。


启示之一:不可忽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调动和发挥,“干”字精神是大梨树人的独特创                   造

   

    关于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辩证唯物主义有明确的阐述。但是,在过去一个时期里,这种主观能动作用被人为地无限夸大了,以至于脱离了物质条件的可能,出现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这样的奇谈怪论。在改革开放以后,又出现了另一个极端,“一切向钱看”、“以贫富论成败”,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突破这些错误观念的束缚,弘扬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充分调动起人民群众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劳动者的主观能动精神。

    大梨树村的“苦干实干巧干,干出一片新天地”的“干”字精神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一、大梨树“干”字精神的实质。

    大梨树的“干”字精神,是大梨树村村民在毛丰美的带领下,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以建设新时期,解放思想,坚持开创发展,在艰苦奋斗的实践中产生的。它是大梨树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对主观世界的丰富和发展,是在物质成果基础上产生的精神文化成果。

    大梨树村的干字精神,并不是简单的一个口号,它体现了作为生产力第一要素的人的社会地位,以及劳动者与另两个生产力要素——劳动对象、生产工具的关系。在计划经济时期,生产者并没有生产力第一要素的地位,因而也无从发挥第一生产力要素的作用。生产者被简单地作为劳动工具一样安排在生产活动中,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不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进入市场经济后,生产者由被动变为主动,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凸显出来。在生产力三要素中,生产者的作用成为关键的、主要的、重要的因素。但是,在生产活动中,作为生产力第一要素的劳动者需要在思想行为上予以引导和规范,不能随心所欲。“干”字精神的产生正是这种变化的体现。发挥了“干”字精神,生产者便成为生产活动中的决定因素、主导力量。生产者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对于物质,对于客观世界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起到决定作用的。一样的山,发挥了干字精神的大梨树人便建成了花果山;而当时多数地区依然被穷山恶水所制约,依然贫困。这就是人的因素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干”字精神是大梨树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干,是大梨树人对待各种问题的态度;干,是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干,可以理解为艰苦的实践、主动的实践、创造性的实践、科学的实践,这就是苦干、实干、巧干,而不是盲目的蛮干。“干出一片新天地”则是”苦干实干巧干”的最终目标。

    “干”字精神已经成为大梨树人一种朴素诚实的信仰。“干”字精神不仅体现在集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也体现在村民家庭经济的发展中。“干”字精神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社会生活中、在文化生活中、都发挥着它独特的精神作用,滋养了一代人,并将成为大梨树村的传统精神。

    “干”字精神是大梨树人的文化财富。它源于中国传统农民勤劳朴实的优秀传统,同时也接受了改革开放的创造精神。“干”字精神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农民优良传统品格在现代社会的延续、承接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体现,是发挥社会主义建设正能量的体现。

    “苦干实干巧干,干出一片新天地”的“干”字精神所展示的内涵是:“干出一片新天地”,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大梨树人的奋斗目标。“苦干实干巧干”,即勤劳坚毅加上科学态度,是“干出一片新天地”的途径。

    二、“干”字精神的重要启示。

    对于“苦干实干巧干”,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的文化意义上来解读。这就是:

    苦干——奋斗精神,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苦干是一切发展建设的基础和出发点。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必须摒弃投机行为,倡导艰苦奋斗的精神。

    实干——发展意识,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途径。实干是认认真真地实践,是一切发展建设的必然方式和过程。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必须克服浮躁心理,把每一项工作都落到实处。

    巧干——科学态度,建立现代的思想文化观念。巧干是遵从客观规律,是一切发展建设的基本常态行为。在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克服盲目心理和蛮干行为,依据科学规律,依据法律法规行事。

    “干”字精神的启示主要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依然需要重视、调动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在艰苦创业阶段需要“干”字精神,在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后依然需要“干”字精神。而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都需要“干”字精神。忽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必然导致社会价值观的颠倒,限制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当然,“干”字精神也需要与时俱进,在内容上,在实施的方式上,需要依据客观条件而有所变化。尤其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注意科学性,注意按客观规律办事,注意实事求是。

    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是唯物辩证法的老课题。存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作用于物质。但在认识上还有一些分寸难以把握,因此造成在实践中出现或者过分强调反作用,或者忽视反作用的认识。在我党历史上出现过分强调反作用的偏差,基本出于政治因素。而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出现的过于强调物质决定作用的偏差,则是利益关系在起作用,或者说是人的私有观念在起作用。无论哪种偏差,如果在政治上予以引导,在文化上施加影响,则可以避免。大梨树村“干”字精神的倡导,就是大梨树人自发、自觉的行为。大梨树村能够在那样艰苦的时刻产生“干”字精神,一是大梨树人朴素的传统文化在起作用。二是党的基层组织在村民改变自己命运的奋斗中,发挥了执政党的领导作用。三是党组织的领头人和党员发挥了骨干带头作用。四是党组织调动了广大村民改变自己贫穷落后面貌的决心和勇气,把村民调动组织起来了,“干”字精神成为凝聚大梨树人艰苦奋斗、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的精神力量。

    在大梨树村“干”字精神产生和弘扬过程中,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认识问题。在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在发家致富的过程中,强调的是个性的发挥,因而出现了一些过于突出个人利益的问题,产生了一些负面的社会影响。大梨树村在毛丰美的带领下,在家庭经济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强化集体经济的引领、主导、骨干作用,形成了一种统筹个性的共性力量。尤其“干”字精神的形成,成为强大的共性精神、文化力量,把家庭经济的个性包容在集体经济的共性之中,成为个性与共性协调统一的物质和精神局面。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家庭经济所形成的个性,居于物质层面的内容高于精神层面。而在集体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共性,由于“干”字精神的形成和倡导,精神层面的内容与物质层面的内容相辅相成,协调发展,成为良性发展的局面。在一个地区,共性的精神文化是基本的发展目标。这种共性的精神文化一方面是在物质建设的基础之上形成的,这就是大梨树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是在普遍的个性基础之上,经过引导而形成的,同时反过来引领和指导个性的发展。这就是大梨树村家庭经济基础之上发展的个性,与集体经济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共性,相互作用的结果。大梨树村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提出了“干”字精神,把全体村民凝聚在“干”字精神的大旗下,思想一致,步调一致,因而产生了巨大的精神物质力量,这是大梨树村的创造,也是大梨树村的重大贡献。

    大梨树村干字精神的产生和弘扬,说明在发展建设活动中,需要科学地把握客观条件,科学地把握主观能力,克服盲目性和片面性,防止“左”或右的错误,倡导人民群众主观能动作用的调动和发挥,把人民群众的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科学、民主、和谐的社会。

    三、“干”字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当前,人们会有一种偏颇的认识:人要实现现代化了,何必还讲什么“干”字精神,讲什么主观能动性,讲什么传统,这是老掉牙的话题,过于老套了。这里有一个对现代化的理解问题。现代化本质含义是人的进步要跟上工业化带来的社会变革,在社会经济基础发展提高的同时,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的文化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也要提高进步。工业化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在原来的农业经济基础之上发展提高的,那么其上层建筑也是在原来的上层建筑的基础上相应变革的。现代化不是对传统的一概否定和取代,更不是脱离传统建造的空中楼阁。中国特色这一定性再确切不过地标明了中国特色就是中国的传统,中国的传统是最大的国情。只讲现代化而不讲传统,就是不从实际出发,就是不实事求是,就是不与时而进。中国的文化传统在当代经历了两次颠覆性的践踏。一次是十年动乱的“文革”期间,否定一切打倒一切,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首当其冲受到破坏。一次是发展市场经济初期,重利轻义,一切向钱看,能挣钱的是好汉,甘于奉献的是傻蛋,严重地干扰了中国的文化传统,破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代化的基础是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对传统并不是一味传承,而是在传统的精华中融入现代的内容,使传统精神和文化在时代的前进中得到提升和发展。一概否定传统,一味崇尚所谓的现代精神,实现不了现代化。只有在传统的基础上,学习接受现代的东西,发扬光大传统,形成具有现代精神,又发展了传统,才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传统的缺失是现在某些年轻人面临的“危机”,应该予以关注。

    在社会上可能有一种论调:苦干实干巧干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那是过去“左”的路线的遗风,是唱高调,喊口号。现在是改革开放的时代了,一切都讲实际,一切都讲实惠,不能讲什么空洞的精神了。持这种观点的人缺乏最基本的认识,那就是精神对于一个人创造力发挥的重要作用,精神对于物质强大的反作用。人的生存和发展不仅物质在起作用,而且精神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缺乏精神支撑的人等于没有灵魂,只能机械地吃喝拉撒睡,只能机械地活着,没有任何主观的意志,没有任何主观的能力。何况大梨树村的奋斗历程已经明确无误地证实了“干”字精神的巨大精神能量和强大物质效应。大梨树的“干”字精神永不过时,永远鼓舞激励着世世代代的大梨树人。

    在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还有一个人的发展权力的保障和实现的问题。人的主观能动性源于人的发展权利,改变命运、求得发展是人的基本权利。倡导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就是对人的发展权利的保障和实现。发展权利的保障,就是不能剥夺人在发展上的要求。发展权利的实现,就是需要为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社会支持,这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条件。大梨树村倡导干字精神顺应了村民发展的意愿,这是对村民基本权利的尊重,并为这个权力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因此“干”字精神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奋斗中发挥了极大的物质和精神的力量。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8-10-24 17:00:45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8-10-24 17:01:19 |只看该作者
精彩!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地板
发表于 2018-10-24 17:02:01 |只看该作者
拜读,欣赏!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3 05:20 , Processed in 0.00983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