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十一首诗词吟遍山水清音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3-7 09:16: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十一首诗词吟遍山水清音                         

2025-03-07 06:00                                        

发布于:山西省
   

       在华夏诗词的浩渺星河中,诸多佳作宛如灵动音符,奏响山水清音,带我们领略自然的鬼斧神工与诗意悠然。
一、《望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五岳之首,在杜甫笔下尽显巍峨磅礴。开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诗人以设问起笔,不直言泰山之高,而是从其跨越齐鲁大地、绵延无尽的壮阔气势着墨,给人以雄浑之感。“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夸赞大自然将神奇秀丽都赋予了泰山,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晨昏,“割” 字形象地突出泰山的高大巍峨,将山的雄伟与自然的神奇展现得淋漓尽致。“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诗人通过自身感受,写山中云气缭绕,心胸为之激荡,极目远眺,归鸟入林,侧面烘托泰山的幽深。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则表达出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同时也从侧面彰显出泰山的高耸入云,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泰山的雄浑壮美与磅礴气势。
二、《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在李白的诗中宛如一幅神奇的画卷。首句 “日照香炉生紫烟”,描绘出阳光照耀下,香炉峰云雾缭绕,仿若升腾起紫色烟雾,营造出如梦似幻的氛围。“遥看瀑布挂前川”,一个 “挂” 字化动为静,生动展现出瀑布的磅礴形态,好似一条白色的丝带悬挂于山川之间。而后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运用夸张与想象的手法,极力形容瀑布落差之大、气势之雄伟,仿佛是银河从天上倾泻而下,生动刻画出庐山瀑布的壮美奇景,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切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壮美,体会到诗人对这一自然奇观的惊叹与赞美之情。
三、《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笔下的山居秋景,宛如世外桃源。“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开篇点明时间、地点与环境,雨后的山林空气清新,秋意渐浓,给人以凉爽之感,营造出一种空灵、静谧的氛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皎洁的月光洒在松林间,清澈的泉水在石头上潺潺流淌,一动一静,勾勒出一幅清幽宁静的画面,让人仿佛能听到泉水流动的清脆声响,感受到月光洒下的柔和光芒。“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通过竹林中的喧闹声和莲花的晃动,侧面表现出浣女归来、渔舟顺流而下的情景,动静结合,富有生活气息,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整首诗描绘出一幅山居秋日的清新画卷,表达了诗人对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也让读者沉浸在这如诗如画的山水美景之中。

四、《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滁州西涧,在韦应物的描绘中充满了自然野趣。“独怜幽草涧边生”,诗人对生长在涧边的幽草怀有独特的喜爱之情,“幽草” 体现出环境的清幽、宁静,仿佛能让人感受到那一抹淡淡的绿意带来的生机。“上有黄鹂深树鸣”,以黄鹂在深树中的啼鸣,打破寂静,却又更衬出环境的幽静,以动衬静,让整个画面更具层次感。“春潮带雨晚来急”,描绘出傍晚时分,春潮夹带着雨水迅猛而来,营造出一种紧张、急促的氛围。“野渡无人舟自横”,在无人的渡口,小船随意地横在那里,与前面的急潮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一种闲适、悠然的意境,展现出滁州西涧独特的自然风光与诗人的恬淡心境,让读者仿若置身于那清幽的涧边,感受着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五、《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以细腻笔触,勾勒出一幅春夜山间的静谧画卷。“人闲桂花落”,在清闲的心境下,能察觉到桂花悄然飘落,这一细微的动态更衬托出环境的寂静,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夜静春山空”,直接点明夜晚的宁静,整座春山仿佛空无一物,营造出空灵的氛围。“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月亮升起,清辉洒下,惊醒了山中栖息的鸟儿,偶尔传来几声鸟鸣在山涧中回荡。这一 “惊” 一 “鸣”,看似打破了夜的宁静,实则以动衬静,更突出了春夜山林的清幽寂静,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在静谧中蕴含的生机与活力。
六、《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的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钱塘湖早春的明媚风光。“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开篇点明游览地点,描绘出春水初涨,湖面与云相接的开阔景象,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通过 “早莺”“新燕” 的活动,展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争”“啄” 二字生动地写出了鸟儿的活泼与忙碌,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活力与希望。“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描绘出春天繁花似锦、绿草如茵的景象,“渐欲”“才能” 体现出春天的变化与发展,花草逐渐繁茂,充满了生命力。整首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景色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美好春光的赞美之情,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春天的活力与喜悦。
七、《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笔下的秋山行途,充满了别样的韵味。“远上寒山石径斜”,描绘出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向深秋的山峦深处延伸,“寒” 字点明时节,给人以清冷之感,同时也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份宁静与深邃。“白云生处有人家”,在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见几户人家,为画面增添了生活气息,使整个秋山不再孤寂。“停车坐爱枫林晚”,诗人因喜爱傍晚的枫林美景而停车驻足,“坐爱” 二字直抒胸臆,表达出对枫林的痴迷。“霜叶红于二月花”,将经霜的枫叶与二月春花相比,突出枫叶的艳丽,描绘出一幅绚烂的山林秋色图,展现出诗人对秋天山林景色的独特喜爱,让读者领略到秋天山林的别样魅力,感受到大自然在秋季展现出的热烈与壮美。

八、《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以豪放之笔,绘就天门山的雄伟壮阔。“天门中断楚江开”,写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江水汹涌奔腾,展现出大自然的雄浑力量,仿佛能听到江水撞击山石的磅礴声响。“碧水东流至此回”,描绘出江水在天门山处激荡回旋的壮观景象,水的灵动与山的雄伟相互映衬。“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诗人以行船为视角,两岸青山扑面而来,一片孤帆从太阳升起的地方驶来,动静结合,勾勒出一幅开阔、壮丽且充满动感的画面,展现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对江山胜景的热爱,让读者仿若置身于那浩浩荡荡的江面上,感受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磅礴气势。
九、《绝句四首・其三》——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的这首绝句,宛如一幅色彩绚丽的画卷。“两个黄鹂鸣翠柳”,通过黄鹂在翠绿柳树枝头欢唱,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那清脆的鸟鸣声仿佛在耳边响起,为画面增添了灵动之美。“一行白鹭上青天”,描绘出白鹭整齐地飞向蓝天的画面,白鹭的洁白与蓝天的湛蓝相互映衬,色彩明快,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窗含西岭千秋雪”,从屋内窗户望去,西岭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为画面增添了宁静与悠远,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与永恒。“门泊东吴万里船”,门外停泊着来自东吴的船只,暗示着交通的便利与外界的联系,使整个画面更具生活气息。整首诗通过四个不同的场景,组合成一幅动静结合、色彩斑斓的画面,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景色的赞美,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世界。
十、《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以细腻笔触,营造出枫桥夜泊的孤寂氛围。“月落乌啼霜满天”,描绘出月落时分,乌鸦啼叫,寒霜弥漫的景象,为整首诗奠定了清冷、孤寂的基调,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丝丝寒意。“江枫渔火对愁眠”,江边的枫树与渔船上的灯火相互映衬,诗人满怀愁绪难以入眠,“对愁眠” 三字将诗人的孤独与忧愁展现得淋漓尽致。“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的钟声在夜半时分悠悠传来,打破了夜的寂静,却又更添一份孤寂与惆怅,钟声仿佛穿越时空,直击人心,让读者深切体会到诗人在旅途中的寂寞与思乡之情,同时也领略到枫桥夜泊独特的清幽与静谧。
十一、《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这首诗充满了轻快与豪情。“朝辞白帝彩云间”,开篇点明出发时间与地点,白帝城在彩云缭绕之中,充满奇幻色彩,仿佛是仙境一般,给人以美的享受。“千里江陵一日还”,运用夸张手法,极言船行速度之快,体现出诗人获赦后轻松愉悦的心情,仿佛能看到诗人归心似箭的急切模样。“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以两岸猿声不断,衬托船行之迅速,同时也展现出长江三峡壮丽险峻的风光,诗人在快速的行程中,欣赏着两岸的美景,心情格外舒畅,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愉悦与畅快,仿佛与诗人一同在江面上飞驰,领略大自然的壮美风光。
这十一首诗词,从雄伟的高山到奔腾的江河,从清幽的山林到宁静的湖泊,吟遍山水清音,让我们在文字中领略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感受到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与敬畏。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5 06:49 , Processed in 0.00786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