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贾宝珉的作品,气韵勃发,诗意灵动 ,平稳、厚实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3-30 09:09:5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123 于 2025-3-30 09:11 编辑

他的作品,气韵勃发,诗意灵动 ,平稳、厚实!                                                                        2025-03-30 07:34                                        

发布于:山西省
   

        贾宝珉作品造型生动严谨,笔墨洗练精到,设色单纯典雅,构图考究多变,意境清新、恬静、幽谷、高雅。

其花鸟画作品,流淌着一种真诚的,大气而超然物外的性情,有一种盎然向上的勃勃生机,洋溢出一种和谐的大自然的生命气息。精妙的笔墨,典雅的色彩,音乐版洒脱的线条所透散出的流动气息,形成了气韵勃发,气象正大,诗意灵动,风姿卓越的绘画风格。

贾宝珉:1941年6月生,天津人。大学文化。1965年毕业于河北艺术师范学院中国画专业。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理事。

贾宝珉的花鸟画,渊源有息,又自成一格。他读中学时,启蒙老师李卓立曾指导他临摹前人作品,继而拜师于萧朗先生。萧先生是王雪涛的大弟子,以清劲活泼的小写意花鸟名世。

1959年,宝珉考入天津美院绘画系,又得到李鹤筹、陆志清、张其翼、溥佐、梁邦楚诸先生的指教,李鹤筹先生是金北楼的弟子,早年入中国画学研究会,以宁静沉实的小写意花鸟享誉艺林。

在李鹤筹先生的引见下,贾宝珉又多次到北京请教他崇敬已久的王雪涛先生。此外,天津美院的李智超、刘君礼、王颂余诸先生的山水课,也使贾宝珉受益匪浅。

1965—1976十余年间,宝珉虽然从事设计,未能专攻花鸟,但他的根基是扎实的,重新回到天津美院之后,他又如鱼得水,经过十多年的提炼升华,获得了艺术上的再生—诚如王振德教授在《贾宝珉的花鸟画艺术》一文所说,贾宝珉的成功,“是20世纪80年代铸就的。”

宝珉画花鸟,虽主要脱胎于王雪涛、萧朗一路小写意,但不像王、萧的活泼灵动,而是偏于平稳、厚实。如果说王、萧的笔法是行楷式的,宝珉的笔法则接近于书法中的行草。王、萧都重视用色,或鲜艳或淡雅。贾宝珉则比较重视用墨,喜欢以水墨为基调,求得墨与色的某种平衡和协调。

萧朗先生晚年用泼墨较多,水分足,画面总是有一种湿润的、淋漓痛快的感觉,写的意味很足。这出自雪涛先生的画法,也与萧先生在广西生活过十年的经历有关。宝珉虽然也用泼墨,也追求写意性,但他更多的采用勾勒和皴染的方法,强调对画面的构置,即突出“画”且同时更注重用笔的节奏,作品更有北方气质。

对于王、萧二位先生来说,花鸟画就是花、鸟、草虫的世界,结构画面大抵延续着折枝传统;贾宝珉有所不同,他追求花鸟与山水的适当结合,重视花鸟环境如山石、平坡、草地、天空乃至远山的描绘,赋予作品更为具体而阔大的空间。

在这样的结构里,势必要吸收一些山水画法如皴法、积墨法等。这一特点,我们在他的《萧瑟秋风》、《山间闻声》、《山村初晓》、《迎春图》、《一夜秋雨》、《雪缘》等等作品中看得很清楚。

贾宝珉长期从事花鸟画教学,重视以画谱传授画法得传统,并承继孙其峰、张其翼、王颂余诸先生把自己的艺术经验化为图像教材的做法,先后编写出版了二十余种深入浅出、精炼概括的技法理论著作,

如《花卉画法》、《禽鸟画法》、《蔬菜、草虫、鳞介》、《怎样画兰》、《怎样画梅》、《怎样画竹》、《怎样画荷花》、《鸡的画法》等。这体现了贾宝珉对艺术教育事业的巨大热忱,其对宣传普及中国画、培养新一代花鸟画家的意义,是不言自明的。
——郎绍君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贾宝珉老师的视频教程: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0 20:23 , Processed in 0.00801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