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不产狮子,为何从古至今大门前总会摆放一对石狮子?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07:15:3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国不产狮子,为何从古至今大门前总会摆放一对石狮子?                                                                                2025-04-24 06:00                                        发布于:天津市
   
       不仅是古代,即使是现代,石狮子仍然是极为重要的装饰品,甚至已经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部分。然而,狮子显然不是产自中国,那么它又是如何获得如此重要地位的呢?今天我们便来谈谈,石狮子在中国大地上遍地开花的发展史。

汉朝:狮子开始传入中国,地位迅速升高
狮子并不是中国所拥有的物种,而根据目前的各种记载来看,极有可能是从西域传入中国的。唐代高僧慧琳曾说,“狻猊即狮子也,出西域”。
《后汉书·西域传》有记载,“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安息国)遣使献师(狮)子、符拔。”根据这段记载,大致可以判断出,中国的狮子文化起源于西亚的安息国(今伊朗附近),当时的安息国派使臣给汉章帝刘桓送来了中原地区罕见的狮子和符拔(一种形麟而无角的动物)。

从此狮子这远道而来的客人开始走入中国人的民俗生活,不仅受到礼遇,而且国人对它厚爱有加,尊称之为“瑞兽”,迅速便被抬到了与老虎不相上下的兽中之王的地位。例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便称“狮子出西域诸国,为百兽长。”
唐朝:出现狮子石雕,狮子地位再度拔高
狮子地位的提高,与佛教在中国的开花结果密不可分。佛教虽然在汉朝时期开始传入中国,但却在唐朝时期开始得以广泛传播。

《灯下录》中说“佛祖释迦牟尼降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曰:‘天上地下,惟我独尊’。”可见狮子在佛教中的地位极高,是庄严吉祥的神灵之兽。而随着佛教在中原的广泛传播,狮子的地位自然也就随之升高。
于是在唐朝时期的帝王陵墓、贵胄坟宅之前开始出现了石狮子的踪迹,不过此时的石狮子仍然仅限于陵墓坟宅前的拜访,作为神道上的神兽,常与石马、石羊等石像摆放在一起,从而凸显出帝王与贵胄的威严气息。此时的石狮子还没有出现在豪门大院、朝廷衙门的门前,而且造型也与后来的有着显著区别,最典型的区别便是石狮子雕像下面没有高大的石头基座。

石狮子第一次走入民间,是出现在唐朝的坊市当中。根据程张先生《元代石狮趣谈》考证:唐朝京城居民多居住于“坊”中(类似于现代的小区),其坊门多为牌楼形式,上面写着坊的名字。而在每根坊柱的柱脚上,都放置着一对夹柱石,用来固定坊柱。后来,便有工匠开始在夹柱石上雕刻出狮子、麒麟、海兽等动物,既美观又取其纳福招瑞吉祥寓意。
宋元:坊门变为门楼,石狮子开始出现在朝廷衙门、豪门大宅门前
宋元时期,“坊”开始退出历史舞台,而一些有钱人为了张扬自家的声势,便将原来坊门的样式简化,改造为门楼,而原来固定坊柱用的雕刻有狮子等瑞兽的夹柱石,也被原样照搬了过来,于是石狮子开始出现在大门前。

记录有元代地方风俗的《析津志辑佚·风俗》对此有明确记载,“都中显宦硕税之家,解库门首,多以生铁铸狮子,左右门外连座,或以白石民,亦如上放顿。”这是我国看门石狮出现时间最早、最为详细确凿的记录。
由此大致可以判断,看门石狮从宫廷走上民间,最晚不超过元朝。而石狮下面的方形石头基座,则显然是由原来坊柱的夹柱石演变而来的证据。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31 23:25 , Processed in 0.00770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