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楼趣问:如果你是贾雨村,你会撵走知道自己底细的小沙弥吗?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9-17 00:02:0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红楼趣问:如果你是贾雨村,你会撵走知道自己底细的小沙弥吗?                                    

            

        2019-09-16 23:51                    


《红楼梦》中贾雨村是一个让大多数读者厌恶的角色,尤其是他对自己恩人甄士隐所做的一切,更是令人发指。甄士隐是他的恩人,若无甄士隐在他困难之际资助与他,他何来功名利禄,可贾雨村在后来面对甄英莲的案子时,却完全不顾及甄士隐是自己的恩人,为了自己的前途考虑,他不愿得罪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他将甄英莲的案子粗粗处理,甚至连他曾经答应甄家帮忙寻找英莲的话也抛诸脑后,直接导致了甄英莲一生的悲剧。

而贾雨村更为可怕的是,即便是对刚刚帮过自己大忙的门子(小沙弥)也是恩将仇报,为了防止门子对旁人说出自己当年的贫贱形状,他随便找了个理由,就将门子给充发了。
此事皆由葫芦庙内之沙弥新门子所出,雨村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日当时贫贱时的事来,因此心中不大乐业,到底寻了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才是。——第四回
小沙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一个真理:凶人得志,莫提贫贱之时,宕子成名,必弃糟糠之妻。
我们来分析下小沙弥是如何一步一步将自己逼向死地的。

贾雨村因贾政的保荐,补授了应天府的官职,任职之后接到的第一个案子就是薛蟠打死冯冤之案,门子在见到贾雨村的第一眼便认出这位大人就是当年葫芦庙里的贾雨村,想必门子彼时心中窃喜,颇有“他乡遇故知”之感,他认为自己平步青云的机会来了,但仅凭两人当年的交情不足以让贾雨村重用自己,所以他必须立个大功,在贾雨村面前纳个投名状。
机会来的很快,贾雨村因为刚刚任职,对官场上的诸多潜规则都不懂,甚至连“护官符”都不知晓,于是门子在贾雨村在发签“海捕文书”之时频频向其使眼色,终于将贾雨村拦了下来,贾雨村和门子终于有了一个单独相处的机会。

从此处开始门子就开始犯错误,他跟贾雨村独处之时,开口便以当年葫芦庙之旧相识来唤起贾雨村的记忆,却孰不知这段记忆对门子来说是亲近贾雨村的机会,可对贾雨村来说,那段贫贱生活,是他一生的耻辱。
  这门子忙上来请安,笑问:“老爷一向加官进爵,八九年来就忘了我了?”雨村道:“却十分面善得紧,只是一时想不起来。”那门子笑道:“老爷真是贵人多忘事,把出身之地竟忘了,不记当年葫芦庙之事了?”雨村听了,如雷震一惊,方想起往事。——第四回
脂砚斋在门子话后评道:语气傲慢,怪甚!刹心语,自招其祸,亦因夸能恃才也。
门子上来便以葫芦庙旧识为资本,并用傲慢之色对贾雨村,莫说是贾雨村,任何人遇见同样情境恐怕都会对其产生反感,这种所谓“老熟人”的姿态,最惹人厌恶。

贾雨村得知门子真实身份后,心中大喜,连称“贫贱之交不可忘”,跟门子坐下畅谈,此时的贾雨村应该是真心对门子的,毕竟古人四大喜事之一就是“他乡遇故知”,同时门子也向贾雨村传授了做官之道:千万不能得罪四大家族,此为“护官符”。同时门子将自己所知道的情况一股脑倒出来:拐子所拐之女乃是贾雨村恩人之女甄英莲,凶犯所躲方向门子也一清二楚。
若是门子没有前面跟贾雨村套近乎的“旧相识”之举,贾雨村或许还能留下门子作“军师”使用,可偏偏门子将一切和盘托出,贾雨村按照门子的建议将案子处理完之后,门子便成了阻挡在贾雨村面前一个巨大的阻碍,要是留下门子,一方面担心门子到处宣传自己当年的窘状,另一方面,自己与门子相识,中间又隔着“葫芦案”,贾雨村此案本就是昧着良心干的,若是门子在身边,他时时刻刻都能看到自己对恩人的卑劣行径,这对他来说是一种心理折磨。

门子显然没有想到后来事,他费尽心机替贾雨村筹谋“葫芦案”,可葫芦案一结束,他就没有了利用价值,而且还成为扎在贾雨村心中的一根刺,没有人愿意自己眼睛里掺杂一颗沙粒,这就是门子被撵走的真相。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此乃千古不灭之论,即便是现代,这样的事情也时刻在发生,如果你是雨村,你会愿意留下门子在自己身边吗?
本文引文均来自《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80回本,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8 17:34 , Processed in 0.01016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