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出名却写得很好的2首唐诗,韵味在字里行间,不妨细品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3-6 01:09:0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不出名却写得很好的2首唐诗,韵味在字里行间,不妨细品                                    

            

        2020-03-05 09:05                    

                          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深受广大文化爱好者的喜爱。只不过古代人写诗太多,大家熟悉的也就是一些著名诗词,有大量好诗词被埋没在书卷中,得不到人们的赏识。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爱诗词的读书人。关注我,一起来欣赏不出名却写得很好的2首唐诗,韵味在字里行间,不妨细品。
第1首,《送杨少府贬郴州》: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王维外号诗佛,诗歌闲适自然,但是也有一些其他风格的诗作。这一首《送杨少府贬郴州》,乃是王维送别朋友的作品,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体现了王维诗作生活化和人情化的一面。

郴州是在湖南境内,所以诗歌前四句,王维先想象朋友明天到达的地点和那种景物凄凉,山水险恶的荒凉孤独感。这种想象,固然是王维脑海中为朋友的担心,却也即将是朋友将要亲身体验的难受处境。也因此,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用得颇为巧妙。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这两句相当巧妙,再度加深了“看月听猿声”的愁绪。正因为王维说今后的愁绪,便可以看出王维对朋友的关心感人至深,便可以看出送别时候,王维那一份依依不舍、深深担忧之情。

而从诗题看,朋友是被贬官的,所以王维送别之时,不只是离别愁绪,更带有一种鼓励和安慰之意。“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王维假设了一个情境,明年开春之时,朋友定将朝廷重用,乘坐的船迎风破浪,离开江西浔阳而前往长安帝都。
最后两句,再将这一层寄望明确告知,用贾谊贬官长沙的典故来说明朋友不会久留湖南,也就不必像贾谊吊屈原那样郁郁寡欢了。
我们可以看到,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王维的想象。几乎每一句都是王维提前为朋友设想的情境,既写出了贬官的凄苦,又憧憬美好的未来,既表达了惜别之情、同情之意,也有安慰和鼓励之意,真是意味深长,值得细品。

第2首,《艾如张》:锦襜褕,绣裆襦。强饮啄,哺尔雏。陇东卧穟满风雨,莫信笼媒陇西去。齐人织网如素空,张在野田平碧中。网丝漠漠无形影,误尔触之伤首红。艾叶绿花谁剪刻, 中藏祸机不可测。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贺。李贺诗风浓艳瑰奇,多有鬼气和奇思,因此人送外号“诗鬼”。李贺因为自身仕途的坎坷而有诸多烦闷,他的诗歌也具有明显的个人情感,具有鲜明的个人气质。
这一首《艾如张》乃是用的汉乐府名,意思是“割除草木,张网捕鸟”。也因此,从诗题上就可以看出,这首诗有关“捕鸟”之事。但直到我们看了诗歌内容,才知道李贺所写不是想要“捕鸟”,而是劝告小鸟离开罗网。

诗歌开篇先写鸟儿的形状,羽毛斑斓,甚是可爱。“陇东卧穟满风雨,莫信笼媒陇西去。”东边有许多稻穗,足以喂饱你们和雏鸟,千万不要跑到西边落入坏人的罗网啊。
“网丝漠漠无形影,误尔触之伤首红。”这一张无形罗网,让小鸟无法察觉,一不小心就要头碰血流,就会断送生机。“中藏祸机不可测”,这是李贺为这首诗做一个总结,也是对小鸟不厌其烦的忠告。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只不过,大家都清楚知道,很少有人愿意去听前人的警告和经验。就像这些小鸟,尽管李贺谆谆善诱,真挚劝告,但那些“艾叶绿花”太美丽太迷人,终于还是会让小鸟迷失了心智,不自觉掉入罗网之中。

而这些内容虽然没有写在诗歌里,却在诗歌的理所当然中。也因此,诗人的那种痛苦和同情也就足以弥漫在读者心间了。
当然,这首诗中的小鸟只是一个譬喻,可以代指那些被权术笼络的读书人,可以代指那些被富贵迷了眼的生意人,也可以代指被红尘滚滚晕了头的你我。“网丝漠漠无形影,误尔触之伤首红。”不管是饮食还是男女,人生之路,看似繁花似锦,其实遍地危机。也因此,这首诗过了千年,依然有无限的象征意义。

大家有没有自己创作诗词呢?大家还知道哪些好诗词呢?欢迎留言哦。在娱乐化的大背景下,我每天写传统文化类的文章很不容易,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多多收藏和分享我的文章哦。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7 09:13 , Processed in 0.00788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