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晚唐时期词的出现以及花间词派的诞生与影响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9 12:59: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晚唐时期词的出现以及花间词派的诞生与影响                                                         2020-11-19 16:08                    

  导语:中华文化是灿烂的,多彩的,多姿多彩的文学构成了这个绚烂的中华文化,从汉赋乐府诗到唐诗宋词,数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士子将他们的情感浇灌于其中。唐代取得诗歌成就是巨大的,可以说唐代诗人对上承接了自先秦时期形成的诗歌理论,重新完善了汉乐府的诗歌形式,从而开创了唐代诗歌的盛况。
虽然经历了盛唐、中唐、晚唐,但是唐代的诗歌成就依旧不可忽视,盛唐气象的宏大,中唐、晚唐时期所面对帝国衰落使得无奈以及未来之路的迷茫。但是到后来晚唐之时,那时的文学家开始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诗题皆尽,诗材皆写,不论是边塞诗还是田园诗,都已经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这就使得晚唐的诗人不得不想办法采用新的体裁来创作,而且晚唐时期已经没有了盛唐的宏大,诗人的创作更多的是在抒发自己的心境,而诗体便显现出不适应性,这个时候词这种不够发达的体裁开始展现出其优越性。
词这种体裁,便于抒情,通过更多的字数,多变的形式,更加准确以及表达更多的有关于词人的心境或心情。因此自晚唐时代原本并不流行的词,开始被大量的文人创作,因此词这种原本只是和燕乐和歌而唱的歌词,逐渐脱离了音乐成为一种全新的诗体。
花间词派 词这种诗体又叫诗余、长短句等,首先在形式上便有着更大的自由,不再像诗一样有着固定的文字数量要求,七言、五言律诗,七言、五言绝句,这都直接限制了创作者的创作热情,未来固定的数量,不得不逐字逐句的去考量,这就使得很多时候诗所传达的情感更具有隐蔽性,需要我们深度了解。而词便少了更多的束缚,虽然词也有着相应的格律以及字数要求,但是词的形式更多,有小令、中调和慢词之分,字数由多到少,这就适应了词人为了抒发自我心情的要求。同时在逐渐形成的众多词牌名 里,也有着不同的字数以及形式,这就决定了词的抒情优势比诗强,也是为什么晚唐时期词开始流行。
五代十国

虽然唐大早中期也有着词的创作,例如李白、刘禹锡、张志和等皆有过词的创作,但是那个时候词并非主流的创作,只是诗人闲暇只是的创作,而且大多都是用来娱乐的。正真的发展是到了晚唐五代时期,可以说这一时期的词的创作以及完善基本奠定了宋代词创作的形式以及特点。而晚唐和五代时期,较为突出且影响最大的是花间词派以及南唐时期的几位诗人包括李璟、李煜父子以及冯延巳的词作创作。
《花间词》

而花间词派的诞生,主要和《花间集》的编纂有关系,公元904年后蜀赵崇将晚唐温庭筠、韦庄等十八人的词作收录在一起编为《花间集》,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收录较广。其中温庭筠又被称之为"花间鼻祖",是非常重要的花间词人代表,而花间词派也因此得名。
温庭筠

温庭筠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但是其之后的为官仕途颇为不顺,因此心灰意冷的温庭筠经常出入于酒馆舞楼,温庭筠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因此温庭筠精通音律,擅长填词。但是其不顺的仕途又使他充满了忧郁因此在他的词作中描写的大多数是女性的思绪、闺房陈设,除此之外便是温庭筠自己怀才不遇的离愁别绪,因此温庭筠的.辞彩绮靡华丽,传达的情谊玩着隐约。温庭筠的词风承接了南朝宫体诗的特色,被奉为花间词派的鼻祖。清代刘熙载评价温庭筠的词精妙绝人,然类不出乎绮怨。

另一位和温庭筠齐名的词人是韦庄,韦庄主要擅长的是诗的创作,但是其词作也非常优秀,并以此和温庭筠并称为"温韦"。韦庄的词别具一格既有着花间词的婉媚、柔丽,同时也有着自己的特点,笔调清疏,词风清秀飘逸。韦庄的诗大多写的是文人士子的理想,而词大多描写的爱情故事,直抒胸臆,语浅情深,在语言之间打动人心。
帝王之家的天生词人 如果说温庭筠、韦庄等人是专门的词人,他们的创作带动了词的发展。但是与他们不同的却由这么两个人,一对父子,可以说不务正业,却专心投入到来词作的创作中。那就是南唐两代统治者李璟、李煜父子,可以说李煜是有史以来才情最为出色的帝王,身在帝王家,却才高八斗,如果不是因为政治问题的祖碍,英年早逝,或许李煜留下的词作更加繁多。可以说李璟和李煜的词都受到了政治的影响。后唐中主李璟的传世词作比较少,仅仅流传下四首,但是在其中意尽表现出深深的忧患意识,彼时后唐国力孱弱,但是战争不断,偏安一隅得到后唐开始逐渐没落,在其词作《摊破浣溪沙》中,便已经有了担忧之情。而李煜身在帝王家,却没有帝王的威严以及才干,相反李煜却继承了其父李璟的忧郁之情,做了一个薄命君主。
李璟

李煜从小在其父亲李璟的熏陶下,便多才多艺,擅长书画,精通音律,成就极高,影响深远。李煜的词的从他国破被俘分为了两个时期,前期李煜的词作主要描写了其宫廷生活,有着模仿花间词的特征,大多都是在宫中的享乐生活以及其与大小周后的爱情,情感上是欢愉的、积极的。虽然那个时候南唐已经开始面临来自北方宋朝的威胁,但是李煜却没有认识到这种危机,只有在宋朝军队兵临城下的时候才幡然醒悟,但是为时已晚。
李煜与大周后

而李煜后期的词作主要受到了国破家亡的影响,主要内容都是其在南唐国破之后在汴梁的囚禁生活,以及身为亡国之君的无奈以及对故国的思念。感情宣泄正是,时常泪流满面,感到懊悔,展现了其真实情感。感情真挚,而且这个是时期的词作减少了较少的辞藻堆砌额,丽质天成。也是从这个时候,词的描述开始不仅仅是闺阁生活,爱情缠绵,而是开始有个自我感情的抒发以及日常生活的描写。可以说,李煜那是词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从这里开始,词的描写格局才是变大,不再拘泥于爱情缠绵。李煜被俘后词作可以说词意深刻、影响更广,在与之前享乐的生活做对比突出被俘之后生活的悲惨,欢乐、痛苦相互交杂。
李煜

可以说李煜非常擅长写愁绪,本是身为帝王家,但是我们发现在李煜的词作中却很少出现帝王家语,更多时候是以一种普通人的语气来描写自己的哀情以及不幸,因此就很容易和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词的语言更加优美、简洁、明净,不再像花间词那样注重语言的堆砌与雕琢。这对宋代的词风词作内容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冯延巳 除此之外还有一位不可忽视的词人,那就是冯延巳,他在继承花间词的写作特点上的同时也开创了词作以景抒情的写作方式。冯延巳在南唐立国之始因为其卓越的才情被选为秘书郎,一生中侍奉了李昇、李璟二代帝王,在李璟时期官至宰相。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看着好像才干文采俱佳的人,实则是一个文学上的大家,政治上的庸才。根据记载,冯延巳为官多年,不论是在朝中中央为官,还是外任地方官,都没有什么突出的政绩,相反倒是多为败绩。但是冯延巳却得以在朝为官多年,甚至出任宰相,很大程度上和他的文学才能有关,这是李璟信任他的重要原因。
冯延巳

冯延巳的词作直接继承了花间词派的词风,内容依旧是相思别离、闺阁情缘,他的词作大多是宴会上为了娱乐所作,所以说男欢女爱、离愁别绪依旧是主要内容。但是内冯延巳也有着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在对细节的描写上,要比李璟、李煜二人的词作更为出色。他擅长表现人物的心理特征,通过对人物心理细节的细致入微的描写,使人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冯延巳作品

而且冯延巳还非常擅长描写景物,空间境界广阔,不再拘泥于规格之中,通过对景象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情怀。通过对景物的一层层的描写,进而一层层的剥离出自己的情绪。这种情景交融的作词方式在冯延巳这里得以首次出现。加上冯延巳学识渊博,使得文章词作颇为不同凡响,文人气息浓厚。
五代文人生活

可以说冯延巳和李璟、李煜父子一样,都是只适合作文学家的命,而非帝王或者从政之人,可以说南唐历经三世而亡和李煜只爱文学风流不顾国家危亡有关,虽然当时也有着众多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刘熙载忠心之人,可是依旧未能挽救南唐的衰亡。而且国家最高统治者的"不务正业"也就使得大臣们相互离心,朝堂多了像冯延巳这样的软弱文人,空有才华,却无治国之道,这也是南唐灭亡的主要原因。
总结:晚唐五代是一个特殊的时期,这个时期政局动荡,战争不断中原地带四分五裂;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文学的过渡时期。时代的动荡,并没有阻挡文学的发展进步,相反却催生了更多的优秀的文学家以及作品,反映了这个时代的动荡导致的文人的落寞,同时也有众多文人不理时局,一心避世的现状。
在这个时代唐诗走向了落寞消逝,江河日下,但是并不代表中国文学的消失,依旧会有新的文学出现。词在这个时候出现了,满足了文人们无处宣泄情感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文人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这个时代的文人是风华绝代的,他们在逆境中逆生长,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他们在对词这个新生的婴儿做着改造,使其努力适应这个社会的变化。
同时也深深的影响宋代无数的文人墨客,例如刘熙载称赞冯延巳的词带来的影响,认为晏殊得到了冯延巳的俊美气息,欧阳修得到了其境界的深意。可见晚唐五代词人对宋代词人以及词作创作上的巨大影响,这是一个时代精神的流传以及继承,标志着中国文化的流传而非断绝。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2 06:02 , Processed in 0.00796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