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唐宰相的一首千古绝唱,只开头两句,便惊艳了世人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19 16:55:2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大唐宰相的一首千古绝唱,只开头两句,便惊艳了世人

爱上唐诗宋词 2018-09-19 15:39:42
月亮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常常是团圆的象征,寄寓着团聚的心愿和期待。在我国古代,交通和通讯极其落后,亲朋间的别离往往意味着常年累月杳无音信,这种时间和空间上的隔离使人们苦不堪言,亟需一个可以倾诉内心思念之情的对象,而月亮完美地担起了这一角色。普天之下只有一轮明月,无论身在何方,人们都可以对着明月抒发对对方的思念之情。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诗歌中,望月思人的诗词俯拾皆是,更不乏千古佳作。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就是一名篇,尤其是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已成为表达思念之情的千古佳句。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遥夜:长夜。
盈手:双手捧满之意。盈:满。

这是一首望月思人的名篇,是作者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诗通过作者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正与我共望同一轮明月吧!前句写景,实写,虽用语看起来平淡无奇,但意境雄浑阔大,具有一种海天浑融的气象。“生”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也象征着诗人的情愫随海潮与明月油然而生。“生”字既写活了景物,又表达了情感的产生。后句由景入情,转入“怀远”。前句写“望月”,后句写“怀远”,紧扣诗题。此联生动自然,以无奇的语言,烘托出极佳的氛围,成为表达思念之情的千古名句。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有情之人怨恨着这漫漫的长夜,对月相思而彻夜不得入眠。写相思无眠,竟埋怨长夜漫漫。这两句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如行动流水般自然流畅,妙云韵天成。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灭烛之后,月亮的清辉满屋,更觉可爱,于是披衣步出室外,独自对月仰望凝思,不知过了多久,直到露水沾湿了衣裳方觉醒过来。灭烛”,吹灭灯烛;“怜光满”透露出月亮已经长到中天了。“觉露滋”表明月亮已经西斜,夜深露水多了。前句“怜光满”而“灭烛”;后句写披衣徘徊,露水深重打湿衣裳,此联通过动作和细节描写传达感情,具体描绘了诗人彻夜难眠的情形。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月光虽美,可无法捧在手中送给远方思念的人,还不如回屋睡觉,在梦里与思念的人团聚。写诗人望月而生遐思,“赠”月不成,寄希望于梦中与远人相会,传达深切的思念之情。诗至此戛然而止,读之尤觉韵味深长,更引起人们无尽的猜想。
全诗情景交融,感情真挚,实乃望月思人的名篇,堪称千古绝唱。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6 10:45 , Processed in 0.00723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