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江南三铁:瘦铁钱崖,苦铁吴昌硕,冰铁王冠山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 02:20: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123 于 2019-12-2 02:22 编辑

江南三铁:瘦铁钱崖,苦铁吴昌硕,冰铁王冠山                2019-12-01 10:12                    
“瘦铁”钱崖


钱瘦铁

钱瘦铁(1897年—1967年),名崖,字叔崖,号瘦铁,以号行,别号数青峰馆主、天池龙泓斋主等,江苏省无锡市鸿声里人,中国近现代书画家,中国画会创始人之一。


钱瘦铁 山水图

钱瘦铁山水画近石涛,所作笔墨苍润,气势雄浑,画风朴拙,有生活气息。


钱瘦铁 花卉山水 册页

花卉似沈周、徐渭,设色沉着古艳,着墨苍秀,常以篆书法写干枝,以草书法圈梅花,风骨劲峭。其篆书拙朴醇厚,沉逸潇洒。

隶书萧疏奇宕,不受绳墨;草书用笔拙重而凝练洒脱,主张“取其意,不重其形;撷其精,不袭其貌。”其篆刻取周秦金石文字之神韵,熔铸入印,自创一格。


钱瘦铁刻 寿山石章三方

人谓得“郑文焯之雅,吴昌硕之古,俞语霜之苍”。
“苦铁”吴昌硕


吴昌硕

吴昌硕(1844年8月1日—1927年11月29日),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


吴昌硕 1914年作 瓜实图

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


吴昌硕 篆刻

吴昌硕篆刻善于巧夺天工,在传统的冲、切刀法的基础上,辅之以敲、击、凿、磨或借用砂石、鞋底、钉头等,极大地丰富了篆刻艺术的表现手法,并创造性地将篆刻艺术中刀石效果产生的金石味,上升到残缺美的审美新境界。


吴昌硕 1916年作 花卉四屏

他绘画的题材以花卉为主,亦偶作山水。前期得到任颐指点,后又参用赵之谦画法,并博采徐渭、八大、石涛和扬州八怪诸家之长,兼用篆、隶、狂草笔意入画,色酣墨饱,雄健古拙,亦创新貌。其作品重整体,尚气势,富有金石气。讲求用笔、施墨、敷彩、题款、钤印等的疏密轻重,配合得宜。


吴昌硕 大篆七言联

吴昌硕书法作品,以篆书、行草为主,晚年所书隶书,结体变长,取纵势,用笔雄浑、饱满,具有篆书痕迹,将篆、隶溶为一体,形成独特面貌。

“冰铁”王冠山


王大炘刻寿山石印章

王大炘(1869-1924)字冠山,因治斯冰之学,故号冰铁,并以别号为世人所习称。一署巏山民,所居曰南齐石室,食苦斋,冰铁戡等。篆刻初学浙派,後以秦汉为法,旁及皖派。侧款刻单刀楷书,略嫌松散。


王大炘刻寿山石廉泉、吴之瑛夫妇自用两面印

他的篆刻宗法秦汉,旁参明清诸家,作品平整工稳,面目多变。“求苍劲于浑古,以期真意足,奇变生”,正是王冠山个人风格的一个具体表现。 刻印刀法犀利,切刀不刻意留刀痕,运用冲刀尽量不显光滑,这是他探索切冲结合刀法的一个显著特征。


王大炘刻田黄石古兽钮闲章

王大炘篆刻风貌,可谓纵贯古今,取法多样。其中较集中的是模拟吴熙载与吴昌硕的印风,神形相近。与吴昌硕雄浑高古、斑驳苍莽的印风相较,王大炘篆刻在取法“金石气”上表现出一股苍润古穆,而又不乏书卷气的风格。他的用刀涩畅并施,在细白文印中更见爽利率真。篆法与形式,也讲究来历。


王大炘刻寿山石古兽钮闲章

王大炘篆刻古法具瑧、诸派皆能的专长,在彼时崇尚传统印章美学理念和审美趣味的诸多好古人士眼中,竟为长处。而对于吴昌硕的探索创新之作,王大炘晚期已逐步摆脱模仿,流露出迥异的艺术审美倾向。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6 09:42 , Processed in 0.00747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