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甘岭为什么在范弗里特弹药量的狂轰滥炸下依旧守得住?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2-13 18:55:1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上甘岭为什么在范弗里特弹药量的狂轰滥炸下依旧守得住?                                                         

2022-02-13 10:30                    
          上甘岭战役,43天里,美军共发射炮弹190余万发,投掷炸弹5000余枚。其中,最多的一天,美军发射了30余万发炮弹,500余枚炸弹。
我军两个高地的土石被炸开1-2米,成一片焦土。
可是,我军不但顶住了,还以伤亡11500余人的代价,毙伤俘虏敌军25000余人,创造了敌我伤亡比2.21:1的战绩。
我军是怎么做到的呢?
美军的2个“奇招”,使我军形势紧张美军将领范弗里特是个狡猾、老辣的对手。
“金化攻势”的策划、准备,将其凶狠、狡诈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已经打了好多年交代的老对手,志愿军知道:敌军很可能会发动“秋季攻势”。
以常理而言,敌军反攻,最可能的方向是平康平原。那里易攻难守,利于敌军发挥装甲优势。
10月5日,准备参与“金化攻势”的一位南朝鲜参谋投诚,透露了敌军即将发起进攻的情报。
不过,我军虽然适当加强了重点区域的兵力、火力,但对敌人的攻击规模、方向仍然判断不足。
10月6日-12日,我15军参与了全线战术反击,45师也正准备歼灭注字洞南山之敌。
1952年10月14日凌晨3时,“联合国军”来了。
他们不仅在进攻方向上出人意料的避实击虚,在进攻力度上更是令人吃惊!

发起进攻时,美军集结了300门大炮、40架飞机、120辆坦克,向上甘岭地区五圣山前沿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展开了猛烈进攻。
而当时,守在这2个高地的志愿军,只有2个加强连!
出其不意+火力夸张,美军的攻击部署,似乎不存在打不打得过的问题,只存在“浪费不浪费”的问题。范弗里特估计:200人的代价,就可以攻占上甘岭。
战到下午15时,我野战工事几乎全部被毁,人员伤亡极大,表面阵地大部为占领。
你有“奇招”,我也有高招!
志愿军退入坑道,坚持作战。
成熟的坑道系统,已大幅降低美军炮火威胁抗美援朝前期,我军依然基本沿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作业方式,依托一般野战工事,减少敌军炮火杀伤。
但是,美军的火力比日军、国军强太多了。一般的野战防御工事,已经很难使我军在敌炮火覆盖下有效保存有生力量。
同时,由于美军火力持续长,步炮协同水平高,简单的“反斜面”战术也难以有效地完成防御任务。
在1951年的夏秋防御作战中,我军士兵群众在时间中创造了加深的防空洞(“猫耳洞”),又逐渐发展成马蹄形小坑道,形成了坑道工事的雏形。
由于效果明显,志愿军司令部高度肯定了这一群众创造,并要求各部必须筑造坑道工事。

1951年冬开始,我军大规模修筑防御工事。
美军当然也不会在一边抽烟静静看你你搞基建。
自1952年1月开始,美军就开始以重炮、重磅炸弹、毒气等方式破坏我军坑道。
一些厚度不够或者坑道口不隐蔽的坑道遭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提高反破坏能力,在志司的领导下,我军不断强化坑道作业的标准、方式。
于是,我军的坑道工事,都必须达到“七防”(防空、防炮、防毒、防雨、防潮、防寒、防水),而且厚度多在30米以上,坑道口厚度10-15米,每条坑道要2个以上出口,坑道宽1.2米,高1.5米,每个坑道必须有2个以上的出口。
到1952年5月时,坑道防御体系基本搭建完成。

因此,美军炮火对我部队杀伤大幅减弱。
在1951年的夏秋防御作战中,敌平均发射40-60发炮弹杀伤我1人。
到1952年1-8月,敌平均发射660余枚炮弹方能杀伤我一人。
当然,历史一再表明:仅仅靠工事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
美军也不是没打过坚固工事。
太平洋战场上,日军修工事的水平也很高,但照样被美军烧成了炸子鸡。
坑道再好用,只是工具,扛不扛得住,关键要看人!
依托坑道的积极防御如果只是躲进坑道,放任美军巩固表面阵地,那么,坑道被敌人搜索、破坏只是迟早的事情。
1、依托坑道的单独反击。

15时,我军退入坑道作战。19时,我军在迅速整顿、调整后,趁敌立足未稳实施反击,毙伤敌军近2000人,恢复了表面阵地。
战役第一天挺过去了。
前沿的英勇奋战,为大部队争取了时间。
45师立刻做出调整,将原本用于反击注字洞南山的两个炮兵营调往上甘岭地区,并调134团2个营和133团1个营加入前沿防御。
同时,15军也暂停反击注字洞南山之敌,准备用于应付新局势。
2、依托坑道,内外夹攻。
15-18日,敌人先后投入2个团又4个营的兵力,继续猛攻。
我军还是老办法,坚持杀伤敌人,退入坑道,夜晚反击夺回阵地。
不过,由于坑道部队损失较大,敌人警惕提高,仅仅依靠坑道部队单独反击,已很难达到效果。
因此,我军的夜间反击,已经逐渐发展为:外围部队主攻,坑道部队配合,内外夹攻的方式。
于是,阵地昼失夜夺,反复争夺。
3、依托坑道,步炮协同。
我军决定于19日夜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反击,收复全部失地。

16:30,我军炮兵部队猛烈发炮,5分钟后,24门喀秋莎再次猛烈发炮。
随后,我志愿军步兵内外夹击,猛烈反击,战至半夜,收复全部表面阵地。
20日,敌军再次兵力,轮番攻击。
激战终日,大部分表面阵地又被敌人占领,我军再次退入坑道。
这个阶段,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双反日夜激战。
由于敌军进攻准备充分,敌军投入了7个团17个步兵营,我军只投入了3个团21个步兵连。无论火力、兵力,敌军都占据绝对优势。
不过,依托灵活的坑道战术,我军顶住了敌人的第一阶段猛攻。
坚持:惊人的意志+依托坑道的战术在20日敌军攻占大部分表面阵地后,战役进入到最艰苦的时候。
7天的反复争夺,45师损失较大,暂无力发起大规模反击。
而兄弟部队的大规模抵达仍需一定时间。
对面的敌军已陷入疯狂,不惜代价,志在必得!
志司提出了指示:敌人不惜代价,成营成团地冲击我军阵地,是敌人用兵的失误!是我军歼敌的良机!我军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坚持下去,大量杀伤敌人!

因此,我军要求上甘岭部队坚持坑道作战,为大军实施决定性反击争取时间!
坚持,并不容易。
敌军占领表面阵地后,对我坑道部队进行封锁、轰炸、爆破、熏烧、堵塞等方式,围攻我坑道部队。
我军一些坑道被炸毁,一些坑道口被堵塞,更重要的是:坑道内缺粮缺水缺氧气,部队条件十分艰苦!(一个苹果的事迹,就是发生在这个阶段)
尽管如此,我军还是在纵深部队和炮兵支持下,坚持作战。
我军作战的基本战术是:小兵群战术+随伴火炮。
21-29日,我军共组织班、组兵力,以突袭手段出击158次,共歼敌2000余人,恢复7处阵地。
我二线部队也曾以2个班到5个连不等的兵力,发起小规模反击,趁机向坑道部队补充兵员和物资。
同时,依托坑道的步炮协同战术也成熟起来。

我坑道部队与炮兵保持通信联络。
在敌破坏坑道时,我军炮兵通过精准火力打击,掩护坑道口。
在我军组织小规模反击时,我军炮兵又提前实行火力准备,打开通道。
由于我军为上甘岭部队专设了炮兵司令部,因此,在统一指挥下,我军可以在局部时间段,获得局部火力优势。
当然,我军火炮数量尚无法与美军相提并论,因此,我军炮兵总结了23条办法,运用假火力准备、假冲击、炮火假转移等灵活战术,打乱敌军节奏,配合坑道部队坚持作战。
终于,我军以惊人的意志和灵活的战术,挺过了最艰难的时刻,迎来了决定性反击。
依托坑道的决定性反击随着大部队的集结,反击时刻临近。
28、29日,我军炮兵2次火力猛烈打击,削弱了敌军表面阵地工事。
29日夜,我军突击部队秘密进入出发阵地——坑道,大规模反击已做好准备。

30日晚22时,我军炮兵来了一出精彩的“回马枪”。
我军先是一轮火力齐射,经验丰富的敌军躲入“反斜面”。
5分钟后,机枪声响起。
敌军以为我军火力准备完毕,已经开始步兵进攻,遂由反斜面走上山坡,抢占高地。
岂料,我军已经延伸的火力杀了一个回马枪,猛烈轰炸敌军阵地。
接着,真正的步兵突击开始。
坑道外的7个连与坑道内的3个连内外夹击,歼守敌4个连,并打退敌一个营的反扑。
到31日夜,除1个班级阵地外,597.9高地全部阵地已经恢复。
随后几天,随着我军火力、兵力的迅速加强,我军形势越发有利。
由于火力增强,我军已经可以持续4小时对敌实施连续不断的炮火打击。
随着兵力增强,我军已经可以与敌人从容周旋。
我军战术指导确定:除了主峰基点外,其他据点,好打就打,不好打就先收着,一切为尽可能保存自己,打击敌人。
我军已经彻底掌握主动!
激战到18日,我军不但恢复了全部阵地,还以有利的伤亡比大量杀伤敌军。
25日,敌人伤亡惨重,而我军阵地已经巩固,敌军被迫停止进攻。

上甘岭战役,胜利结束。
上甘岭战役,面对敌军疯狂的火力,我军不但顶住了,而且大量杀伤敌人,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之所以如此,在于我军技术、战术、意志都得到了充分发扬。
就技术而言,坑道体系的成熟,坑道为骨干同野战工事结合的坚固防御阵地,使我军有效减少了敌人的炮火杀伤。
而在炮兵方面,我军投入了山、野、榴炮114门,火箭炮24门,高射炮47门,消耗了40余万发炮弹,这在我军历史上是空前的。虽然火力与对面的敌军无法相提并论,但是,已经足以让敌人感叹“中国的大炮发挥了惊人的作用”、“进攻的联军(因为炮火)陷入瘫痪”了。
就战术而言,我军依托坑道、炮兵,发展出了多种灵活战术。
依托坑道保存自己,依托坑道发起反击,依托坑道与炮兵配合打击敌军,这都展现我军灵活、多变的战术。
就意志而言,上甘岭可歌可泣的故事不胜枚举,光是战斗英雄就有50多名,其中,黄继光、孙占元等英雄事迹,更是展现出英雄部队的英雄气概。上甘岭精神,更成为了激励几代人的英雄主义精神!
不断改进的技术、灵活坚决的战术、英雄部队的英雄气概,永远是胜利的法宝。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6 01:49 , Processed in 0.00729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