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首战克节朗,我军为何能全歼印军王牌旅?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14 19:28: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首战克节朗,我军为何能全歼印军王牌旅?            2022-01-14 16:45                    

                                       

为纪念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六十周年,张小康等战史研究者合作编写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一百问》,全景式反映了这次反击作战。经张小康同意,观察者网选其有关内容逐篇发表。

本篇为系列之二,聚焦于克节朗战役。这场战役是中印边境主要方向自卫反击作战的开局之战,影响极大。

【文/张小康 等】

北京受命

1962年10月6日,为了打击印度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保卫中国西南边疆的安全,创造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条件,中共中央作出决策:对印度军队的进攻坚决予以反击。

10月8日下午,在中南海颐年堂,毛泽东召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毅、贺龙、聂荣臻、罗瑞卿开会,讨论中印边境冲突问题。这是党中央研究部署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杨成武、张国华、王尚荣、章汉夫、乔冠华、雷英夫等参加了这次会议。

毛主席在会上说:

  “多年以来我们采取了许多办法谋求中印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印度都不干,蓄意挑起武装冲突,且越演越烈,真是欺人太甚。既然尼赫鲁非打不可,那我们只有奉陪了,来而不往非礼也。俗话说不打不成交,也许我们反击一下,边境才能安定下来,和平解决边界问题,才有希望实现。但我们的反击仅仅是警告惩罚性质,仅仅是告诉尼赫鲁和印度政府,用军事手段解决边界问题是不行的。”

会上,毛主席问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听说印度军队有些战斗力,能不能打得赢?”张国华坚定地回答:“打得赢,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能打得赢。”

毛主席说:

  “也许我们打不赢,那也没办法,打不赢时,也不怨天怨地,只怨我们自己没有本事。最坏的结局无非是印度军队侵占了我国的领土。但西藏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这是世人皆知,天经地义,永远不能改变的。总有一天,我们会夺回来。”

我们来体会一下毛主席的这段话:一是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总有一天,我们会夺回来”。对印自卫反击作战是正义之战,必将取得胜利,无论是顺利还是曲折。二是在在战术上重视敌人,“也许我们打不赢”。战争充满迷雾,偶然性很大,胜败乃兵家常事。尼赫鲁不懂这一点,因为他缺乏军事生涯的历练。毛主席不仅懂得,而且非常强调这一点。“打不赢时,也不怨天怨地,只怨我们自己没有本事。”这句话既是激将张国华司令员,更是责成军委、总参谋部和前线指挥员要考虑到打不赢怎么办的问题。

所以,中央军委对于首战极为重视,在给参战部队的指示中特别要求:“此次对印度反动派作战,事关国威、军威,务求初战必胜,只能打好,不能打坏。”

鉴于印度军队已做好大规模武装进攻中国的准备,总参谋部于10月8日向西藏军区发出了歼灭侵入克节朗的印军的预先号令。

西藏军区藏字419部队按照中央军委的预先号令进行动员

张国华司令员在北京受领反击作战任务后,立即率领在北京参加全军训练会议的西藏军区参谋长王亢、军训处长顾草萍以及在京学习、治病的西藏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卢华、155团政委乔学亭等干部,乘飞机经停西安、格尔木,到达西藏当雄机场后即换乘汽车,紧赶急走。10月13日一回到拉萨,张司令员就主持召开了西藏军区党委和西藏工委紧急联席扩大会议。

张国华司令员在会上传达毛主席的指示后,兴致极高地告诉大家:

  “毛主席在中央常委会议上,望着地图沉思了一阵,最后指着印军据点,有力地挥了一下大手说:‘扫了它!’中央常委一致认为要打就要打狠,要彻底地消灭入侵印军。小平同志还指出要争取时间,并关心地向我询问了西藏的粮食情况。”

张国华司令员在会上指出:“这次作战事关国威军威,影响深远,也是部队锻炼提高的一个极好的机会,只能打好,不能打坏。现在一切都要围绕打仗,服从前线,把自己担负的任务落实下去,负责到底,现在北京就看我们的了,是共产党员表现的时候了。我们要紧急动员起来,全力以赴,不怕困难,争取全胜。”

他还提出了俘虏政策、群众纪律、战场纪律等方面的要求。

会上,张国华司令员和其他军区领导研究和安排了各项工作,重点向参战部队部署了10项作战准备任务。

张国华司令员部署完军队的作战准备工作后,又和西藏工委的领导研究了支前工作。张司令员特地找到地方负责交通的侯杰同志,要求他在24小时内为前线运送50车炮弹。虽然距离长达190多公里,路况很差,但侯杰还是组织地方支前力量在10多个小时内提前完成了这一任务。

1962年10月15日,张国华司令员率领西藏军区前线指挥所的部分人员到达错那县麻麻,与先期到达的军区副司令员邓少东、赵文进,政治部主任吕义山,副参谋长石伴樵等会合,并召集藏字419部队司令员柴洪泉、政委阴法唐等汇报情况。

对于这种在高原缺氧环境中快节奏的作战行动和工作,张国华司令员等军区领导进到西藏十多年来,早已习以为常。

张国华的前线指挥部旧址。这个指挥部离前沿阵地15公里。

定下战役决心

西藏军区前线指挥所(简称“西藏军区前指”)位于麻麻,距离印军在沙则设立的侵略据点只有15公里。

麻麻是西藏错那县一条山沟里的小村子,过去鲜为人知,这时却成了西藏军区前指的所在地。由于张国华司令员在这里指挥了举世闻名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的克节朗战役,麻麻成为了一个历史名地。

此时,作为前线最高指挥员的张国华司令员,最重要的职责、也是最紧迫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尽快定下战役决心。

什么是战役决心?军界流传着一句名言:每个战役或战斗都要打两次,第一次是在指挥员的头脑里打,第二次才是在战场上实际打。这句格言中的“第一次打”就是指挥员定下战役或战斗决心。可见定下战役决心多么重要。

中央军委决定,以印军主力入侵的克节朗地区为全线主要反击方向,集中西藏军区主力约2个师的兵力,在西藏军区前指的统一指挥下,对侵入克节朗地区的印军实施反击。

克节朗地区反击作战具有战略性质,兵力也基本达到了战役军团的规模,因而我军把这次反击作战定义为“克节朗战役”。这次战役是中印边境主要方向自卫反击作战的第一个战役,首战成败与否,对反击作战的全局关系极大。

张国华司令员对克节朗战役定下了什么样的决心?并且是怎么样定下来的呢?

定下克节朗战役决心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确定首先歼灭哪些敌人。

总参谋部在1962年10月9日12时下达的《关于歼灭侵入克节朗地区印军的作战命令》中已经明确,首先歼灭印军1个营,并对西藏军区藏字419部队所属的第154团、第155团、第157团的任务作了具体部署,其中以2个团为第一梯队,以1个团为第二梯队,首战歼灭侵入克节朗地区的印军1个营。

张国华司令员在领会中央军委战略意图,分析判断敌情、地形,确定基本战法的基础上,深思熟虑地提出了首战歼灭当面印军“王牌部队”步兵第7旅的决心方案。这一决心方案得到了西藏军区前指其他领导和藏字419部队柴洪泉司令员、阴法唐政委的支持。

两个歼敌目标不同的战役决心方案:一个是首战歼灭印军1个营,另一个是首战歼灭印军1个旅,两者兵力相差达5倍之多。选择哪一个呢?

时任藏字419部队政委的阴法唐,后来任过西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成都军区副政委兼西藏军区政委等要职。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杂志2005年第2期发表了《阴法唐将军访谈录》,其中阴法唐谈到:“张国华司令员果断地提出了歼灭印军1个旅的大胆计划。这个计划报上去之后,总参和军委,包括几个老帅都不同意,怕我们胃口太大,吃不掉印军的那个王牌旅。”

总参谋部不同意收回成命,主要考虑是:首战歼灭克节朗地区印军1个营是一个稳妥可行的歼敌方案,有利于速战速决,能保证初战必胜。

当时,我军对印军的战斗力并未摸底。1958年2月,叶剑英元帅率领中国军事代表团访问印度时,时任印度陆军参谋长蒂迈亚上将专门安排叶帅一行参观印军第4师组织的一场陆空联合进攻战斗演习。时任印军第4师师长的考尔在组织指挥这次代号为“达纳希”的陆空联合进攻战斗演习中,充分展现了步兵、坦克兵在炮兵、空军支援下的进攻作战能力。考尔于1962年10月5日被任命为第4军军长,在中印边境东段专门负责指挥入侵中国的作战。

此外,还有一个不久前我军出国作战经验的原因。1960年11月至1961年2月,在中缅勘界警卫作战中,我军和缅甸国防军联合打击逃到缅甸的国民党残军,取得了很大胜利。

我军挥戈百里,一直打到缅甸、老挝、泰国交界的“金三角”腹地,歼敌一部,击溃全部,摧毁了国民党残军经营10年之久的“老巢”,解放了缅甸3万平方公里国土和30万人民,完成了中央军委赋予的任务。但是,我军上万人的部队(含后勤保障部队),只歼灭了国民党残军741人,而击溃敌人7千多人,没有形成战役上的歼灭战。主要原因是我军首次在热带山岳丛林地进行大规模作战,缺乏经验。此战过去尚不到两年,军委、总部印象深刻。

抗美援朝战争、中缅勘界警卫作战的实战经验表明:我军对外军作战或出国作战,已经不同于过去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要打中、大规模的歼灭战是很不容易的。

张国华司令员于10月16日、17日连续两次发电报给总参谋部,上报首战歼灭印军步兵第7旅的战役决心及作战部署,并陈述了具体理由。

最终,两个歼敌目标不同的战役决心方案报到了毛主席那里。

毛主席说:“他是前线指挥员,让他打嘛,无非打不好重来。”

最高统帅拍板,一语定案。

阴法唐政委在访谈中说:“还是毛主席有气魄。这才有了克节朗战役后来的规模。”

1962年10月17日24时,中央军委最后下达《歼灭入侵印军的作战命令》,决定“以西藏军区现已集中的兵力,首先歼灭侵入‘麦克马洪线’以北克节朗地区的印军,并准备连续作战,歼灭可能由达旺来援之敌。”并明确:“关于歼灭克节朗地区之敌的作战,同意西藏军区前指10月16日1时电的部署。”

从中央军委这一命令中可以看出:军委作战命令在歼敌目标上比较笼统,没有明确指示歼灭印军步兵第7旅,留有余地。同时,也明确地批准了张国华司令员提出的歼灭印军步兵第7旅的作战部署,亦即收回了总参谋部10月9日下达的作战命令。

(右起)张国华、邓少东、石伴樵在西藏军区前线指挥所里研究作战方案

怎样歼灭印军步兵第7旅?西藏军区前指设想了三种战法:第一,正面突破,两翼卷击;第二,直插敌后,围而歼之;第三,正面牵制,两翼开刀,侧后迂回。

张国华司令员分析认为:第一种战法是正面顶牛,易把印军赶跑,达不到全歼目的;第二种战法,从地形上看是“矮子爬楼梯”,印军居高临下,对我军不利,也不易全歼;第三种战法,虽然主要突击方向是敌人的主力和强点,但却是直接打敌要害,利于全歼。在反复比较研究,并听取藏字419部队司令员柴洪泉、政委阴法唐的意见后,张国华司令员决定采取第三种战法。

张国华司令员在确定歼敌目标、战法的同时,确定了战役布势,接着组织了战役协同、战役保障等。

张国华司令员及时定下了克节朗战役的决心,这一决心为克节朗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全歼印军步兵第7旅,攻占达旺

战前,对于克节朗战役的作战进程,西藏军区前指计划分两个步骤实施:第一步,用1天时间,攻歼卡龙、枪等、章多、沙则、克宁乃之印军,砍掉克节朗之敌的两翼;第二步,用2天时间,歼灭扯冬、绒不丢、色兄朗沟、邦冈丁、扯果布等地的印军。

1962年10月20日,我军发起克节朗战役总攻。炮火急袭之后,藏字419部队的第155团在右翼实施主攻,第154团在左翼实施助攻,第157团向印军的侧后实施迂回攻击;第11师32团2营和山南军分区第2团守哨所的边防分队在正面实施牵制攻击。

由于作战部署周密,进攻准备充分,达成了战役战斗的突然性,特别是广大指战员英勇善战,战役迂回包围与战术分割包围相结合,从敌人薄弱的侧后实施主要攻击,原来计划的以3天时间完成的作战任务,不到1天就胜利完成了。

担任战役预备队的第11师主力还未来得及使用,克节朗地区的印军即被我军歼灭。

印军步兵第7旅旅长达尔维准将被我军抓俘后说:“你们在24小时内消灭了1个旅,这在世界上都是少有的。”

歼灭克节朗地区的印军后,西藏军区前指奉中央军委命令,不失时机地指挥藏字419部队、第11师主力、山南军分区郭指部队,乘胜越过“麦克马洪线”,攻歼棒山口之敌,连日实施战役纵深追击,一举攻占了达旺。

我军一直打到达旺河北岸,才奉中央军委命令停止追击,克节朗战役于10月25日胜利结束。

克节朗战役的战果:我军全歼印军步兵第7旅,并歼灭了印军步兵第4师直接指挥的近卫联队第4营、阿萨姆步兵联队第5营、炮兵第4旅各一部,共歼敌1897人,其中毙敌832人、俘敌第7旅旅长达尔维准将以下1065人。缴获印军直升机2架(另有1架印军直升机被击伤后飞到吉米塘附近坠毁)、各种火炮75门、轻重机枪122挺、其他长短枪1104支、汽车11辆、推土机4部、电台74部、步谈机30部、总机5部、单机41部、发电机30台,以及一大批弹药和军用物资。我军牺牲151人、负伤334人,歼敌人数与我军伤亡人数之比为3.9:1,以小的代价夺取了大的胜利。

我军俘虏大批印军官兵并缴获火炮等武器装备

我军攻占达旺具有十分重要的军事、政治意义。达旺,是门隅地区最重要的政治、宗教中心,并且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出生地。仓央嘉措是西藏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于1683年出生于达旺山下的乌间岭,乌间岭至今还保存着仓央嘉措儿时的故居,并已成为达旺地区一个重要的藏传佛教圣地。我军越过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攻占了达旺,也就在事实上否认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进一步表明了达旺等藏南地区是属于中国的领土。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出生地

在对克节朗战役进行评论时,大家最感兴趣的是:张国华司令员为什么敢于提出与总参谋部不同的歼敌方案呢?对此,战史研究者认为至少有三条:

第一,张国华司令员领会中央军委战略意图深刻。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和要求,既要慎重初战,又要“不打则已,打则打狠打痛”。张国华司令员深刻领会后认为,只有打掉印军1个旅,才能实现“打狠打痛”。吃透战略意图,是战役指挥员最重要的军事素质和能力,张国华司令员完全具备了。

第二,张国华司令员极具军事指挥才能。作为一名开国中将,他从井冈山到西藏,身经百战,经常独挡一面。首战克节朗,张国华司令员一如既往,不顾高寒缺氧深入前线,把敌情、地形吃透了;发扬军事民主,问计于下级指挥员,做到胸中有数;最后凭着自己的作战天赋,在头脑里首先歼灭了印军步兵第7旅。有了这样的底气,才敢于提出与总参谋部不同的作战方案。

第三,张国华司令员勇于担当。战争充满了偶然性,古今中外有多少名将失之于“作战迷雾”。对印作战是我国迫不得已、忍耐已久的自卫反击战,胜败得失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印军前线最高指挥官第4军军长考尔中将,战后当了“替罪羊”,千夫所指;曾经在国际国内威望甚高的尼赫鲁,因战败一落千丈,忧寡而终。张国华对党无限忠诚,不顾个人得失,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祖国人民,继他率领18军进军西藏、经营西藏之后,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再次得以体现。

我军指战员欢呼反击作战胜利

四、中央军委为什么要收回先发的“嘉奖令”电报?

1962年10月22日,中央军委给参加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部队发了“嘉奖令”。

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的秘书党雨川在《张国华同志在西藏》的回忆文章中,讲述了当时接收中央军委来电的具体情节:

克节朗战役,受到了中央军委的高度评价。10月22日中央军委致电称赞:“我参战部队的指战员,在高原严寒的困难条件下斗志昂扬,艰苦卓绝,勇猛善战,干脆地歼灭了敌人,取得了初战的伟大胜利。”

西藏军区前指刚刚收到中央军委的电报,还未来得及转发部队,又收到了中央军委收回该电报的通知。

张国华等军区前指的首长纳闷了,谁也弄不清发生了什么问题。

猜疑之中,很快就收到了中央军委的第二份电报。两电对比,后电增加了一句话:“捷报频传,中央军委极为高兴。”可见中央军委当时的满意程度。

张小康在采访时任西藏军区作战处边防科科长的苗忠琴时,苗忠琴已是九十多岁的高龄,但他仍然清楚地记得西藏军区前指两次收到中央军委来电的情景,和党雨川秘书说的是一致的。

“捷报频传,中央军委极为高兴。”这句话据说是毛主席添加的。

中央军委的“嘉奖令”传达到各参战部队后,广大指战员激动无比,表示一定要按照中央军委在“嘉奖令”中提出的“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准备连续打击入侵之敌”的要求,坚决打好后面的反击作战。

来源|观察者网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6 03:37 , Processed in 0.00931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