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禄堂70岁大败日本五大高手,3年后预感大限将至,提前让人烧纸 2022-01-22 13:50
历史悠久,古往今来诞生无数高手,他们师出各个门派,在璀璨的历史长河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彩。 民国时期便有一位武学高手,名为孙禄堂,此人不好辨别门派,被冠以“活猴”之称。 其最大的特点,便是能将十八般武艺融会贯通,随即自成一派,名曰“孙氏太极拳”。 由于年代已久,如今观众也坚信唯物主义,所谓上天入地都是一些骗不了三岁小孩的小把戏,可孙禄堂,却是历史上正儿八经出现的人物。 当年在《大公报》上,都有他夺目的一笔。 ![]()
武学高手剑走天下 孙禄堂生于1860年,是典型的生于忧患,大清王朝风雨飘摇,天下苍生苦不堪言。 很可惜,他也没有投到达官显贵之家,父母都是事事操劳的农民。 按理说,生于封建王朝,孙禄堂可以说大局已定,除了面朝黄土背朝天,没有任何选择。 年幼的孙禄堂也算懂事,望着父母起早贪黑,他自己也有了些许小目标。 不幸的是,父亲在8岁那年因病而去,家中只剩母亲一人承担起重任,在他略微年长一些后,走了一条悲童年求生之路:给地主放牛。 可是,老地主心眼坏得要死,在他的眼里,孙禄堂还没家里的牛值钱,只要没把牛伺候好,一顿抽打都是基本操作。 ![]()
每当他想反抗的时候,总是能想到家中辛苦的母亲,一次次的隐忍终于造就了他刚强的性格,也正是从那时开始,他决定学习拳脚,用以守护家庭。 到年龄再大一些,孙禄堂便不愿继续这份屈辱了,无意之中,他听到了有人说,附近的李各庄有位武林高手,是行侠仗义的人物。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知道竟有如此好事后,他便直冲李各庄,头都不带回。 李师傅正在院中习武,突然听到一阵紧促的敲门声,他刚刚开门,还没搞清楚对面是谁,门外的小伙直接跪倒在地,哇哇叫着“师傅”。 ![]()
李师傅直接惊呆了,孙禄堂也没闲着,一个劲磕头,让李家提前过了。 双方一阵寒暄,李家本着“高师不轻易收徒”的想法想要回绝,可孙禄堂也一副“不拜师我就不走”的样子在这僵持。 一番你来我往,李师傅终于怕了这小孩了,答应了下来。 不得不说,孙禄堂还是很有毅力的,李师傅最初只是教他几套基本招式,孙禄堂却通过一些技巧苦练基本功,并具备了扎实的功底。 三年过去,李师傅觉得自家庙实在太小,便好心劝导孙禄堂另寻他路去精修武艺。 ![]()
孙禄堂答应师傅,自己必将武术弘扬光大。 李师傅满意地点了点头,看着孙禄堂远去的背影,感慨良久。 然后,孙禄堂去保定打工了。 因为他发现,无论什么武林高手,只要兜里钱不够,三天能饿九顿,再好的功夫都给饿废了,再加上家中还有个母亲要养,再习武真有点浪费时间。 打工之余,他还找了一个老婆,名为张昭贤。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最初他到处想办法学习武术,现在反而变成了“武术”到处寻找他。 ![]()
一次,张昭贤的父亲将孙禄堂介绍给了好友李魁元。 这个李魁元是形意拳大师郭云深门下的高徒,两人见面之后,孙禄堂又将注意力集中在了武术之上。 李魁元阅人无数,看到这小伙骨骼精奇,必然是个练武奇才,因此决定教他形意拳。 结果,学习形意拳的过程中,又一次机缘巧合,孙禄堂认识了一位名叫郝和的大师,此人研究的则是太极拳,还自创了一套“郝氏太极拳”。 因此,孙禄堂又跑去学了“郝氏太极拳”,令所有人都的是,无论孙禄堂学什么,都能够轻松拿捏。 此外,他还学习到了各种拳法中的精髓:心态。 ![]()
太极拳讲究修身养性,其他拳法又多为好勇斗狠,孙禄堂的心态却能在各种拳法中来回切换,实在是不多得的人才。 他觉得,既然各路门派都有自己的特长,那么干嘛不取长补短融会贯通,全部为自己所用,就这样,孙氏太极拳诞生了我,并且在武术界非常出名。 从1885年开始,孙禄堂先生走向了云游之路,经过11个省,途中还学习到了“养气大法”。 三年后,当他再次返回保定的时候,名气已经相当大了,来拜师的人络绎不绝。 就这样,武术成为了他的事业。 ![]()
在孙禄堂59岁高龄的时候,沈阳来了一位大力士,号称“欧洲格斗冠军”。 此人来到后,便在沈阳设下了擂台,直接喊话整个武术界:若有不服,前来迎战。 当然了,在真正的力量面前,一切反抗都显得虚张声势,大力士彼得洛夫击败了一个又一个对手,更是膨胀到了极点。 于是他自吹自擂,号称已经“拳打武林”。 孙禄堂听到这番话以后极为不爽,他决定前往沈阳攻擂。 ![]()
按理说,孙师傅这个年纪,在武术界中早已到了安心带徒弟的年龄了,而彼得洛夫是风头正盛,满身的腱子肉宛若野兽,站在擂台上就像是一幢建筑物。 孙禄堂走上台,彼得洛夫都傻眼了,不知道对方上来干嘛的。 双方通过裁判立下了约定:一人打三拳,中间不得还手。 彼得洛夫更加自信了,他觉得自己一拳都能把孙禄堂打进ICU插氧气管,面对挑衅,孙禄堂只是微笑应对。 一拳下去,孙禄堂稍微向后退了几步,可并无大碍。 ![]()
两拳下去,孙禄堂依旧没有倒下,稳如泰山。 最后一拳,彼得洛夫急了,直接使出浑身的力气捶向孙禄堂,孙禄堂是老前辈,对于这种急躁的年轻人早有防备,轻轻一闪,就将对方的力气化解。 当赛局反转,孙禄堂使出了形意拳,几下便击中了彼得洛夫的软肋,打得他一时都难以站立起来。 沈阳现场的观众纷纷拍手叫好,这就是传说中的“四两拨千斤”。 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也有武士,据说,1920年天皇亲自下令,派出柔道冠军板垣一雄前往迎战。 那会,孙禄堂先生已经60岁。 ![]()
万众瞩目之下,孙禄堂没出几个回合就将板垣一雄打倒在地。 不得不说,跟之前的对手相比,板垣一雄还是非常谦虚的,他对武术早有敬仰,这次挨打也立正,更是心服口服。 几日之后,他亲自登门拜访,希望能够跟随孙禄堂先生学习武艺。 那会,中日关系也相当微妙,孙禄堂也婉言相拒,不过碍于只能与他结为普通朋友,偶尔也能切磋切磋武艺。 这一战,让孙禄堂的名声彻底火遍。 ![]()
1928年的时候,江苏成立了一个国术馆,各地也有了类似的国术馆,大家都知道孙禄堂威震四方,纷纷希望他能够前来出席。 面对各种邀请,孙禄堂也仅仅应允了三处,其中就包含江苏的国术馆,并且由弟子陪同前往。 他出发之前格外低调,可名气太大,这则消息不胫而走,最终传到上海滩一哥杜月笙耳里。 ![]()
按照当时的交通条件,渡轮也只能从天津到达上海,再从上海转乘。 一场盛大的欢迎会便在上海码头召开了,随后,大家也举行了宴会,本着“强龙不惹地头蛇”的念头,一向行事低调的孙禄堂先生还是参加了。 大家分席入座,而杜月笙的位置正好和孙禄堂的位置对面相望,足以见得他的地位。 ![]()
在镇江的国术馆成立典礼上,孙禄堂刚来,便被特聘为馆长。 这次大会上,众人请求他当众表演,孙禄堂也不好伤了,简单表演了一个小技,大家便鼓掌叫好,还有人慕名而来,希望能够拜在孙禄堂名下。 孙先生成名之后也是很忙的,刚刚在镇江参加完典礼,又要赶去南京参加国术馆成立典礼。 那会,李景林专门邀请他住在自己的公馆内,也好随时请教国术。 ![]()
李景林 这次典礼过后,师生和来宾相聚一堂,同样非常热闹。 由于大家实在是太过于热情,孙禄堂也只好在上海和镇江这两个地方传授了一些拳脚,后来才返回天津。 临行的时候,各位弟子和武林中人纷纷来到了现场,依依惜别。 孙禄堂叮嘱大家:“我走以后,你们依然要勤学苦练,坚持下去,但是也不要贪多,练精即可。” ![]()
又是几年过去,连孙禄堂都没想到,麻烦又来了。 原来,当初板垣一雄的消息传回了国内,在那边也引起了轩然大波。 当局当然不愿就这么承认东洋武士,所以这些年来,他们一直在培养练武奇才,准备把丢失的给找回来。 1930年,六位精通格斗术的武林高手再次来到了挑战孙禄堂。 孙禄堂也很清楚这场比赛意味着什么,他必须要争回这口气,要知道,那年他已经七十岁了。 ![]()
弟子们都非常担心,可他却要坚持应战。 当对手来到了擂台上,孙禄堂直接和对方商量: 六大高手可以一次性上来五个,他平躺在擂台之上,任由这五个人固压,其余一个人则在旁边数数,如果数到了“三”,孙禄堂还没有从这群人中挣,那么就算他自己输了。 考虑到孙禄堂年龄也大了,如果不同意,这几个武林高手则更没有,再加上他们心想这次肯定能赢,于是便答应了下来。 结果,那个数数的人刚刚数到了“二”,孙禄堂便像一只泥鳅般直接挣了出来,现场的所有人都震惊不已。 ![]()
这下,武士彻底服输了。 当消息再次传回他们国内,有人愿意出20万大洋的高价请他过去传授武术,可孙禄堂却在重金面前丝毫不动,拒绝了人的要求,充分体现出一位武术家的浩然正气。 孙禄堂始终认为,与文化相结合的武术才是真正的武术。 ![]()
秉承着这样的理念,他才不断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武术当中去,从而展现出博大精深的武学。 在学术方面,孙禄堂对于《易经》有着很深的研究,他还探寻到了不少其中的奥秘。 每次到达一个地方,他就专门去拜访当地易学的研究者,并且讨论相关的理论知识。 在他的眼里,《易经》中不仅包含了太极,同样还有两仪和八卦等,这些都能运用到自己的太极理论中去。 武学文化,其实走到明清便已经显现出衰落的感觉,然而,孙禄堂的存在,极大填补了这一空白。 ![]()
国术的拳法,同样也离不开农耕文化的大背景,现代搏击训练中也很少能够回到武术当年的辉煌。 孙禄堂发现了技击运动最根本的规律,建立起“拳”与“道”相互结合的武学体系,把握好“气”,就能有所成就。 最令人遗憾的,其实还是那个独特的年代。 当时的文化也正在遭受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小农经济也受到了西方工商业的冲击。 因此,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孙禄堂也并不是那个时代真正的热点。 他的武学体系从建立的那一刻开始,也面临着被淹没和淘汰的命运,因为想要后继有人,实在是太过于艰难了。 ![]()
也有人说:孙禄堂,是最后一位武学大师。 1933年的时候,孙禄堂预感到自己即将到达驾鹤之日,让人可以提前准备后事了。 子非常震惊,怎么看起来好端端的,竟会出现如此预感? 于是,她急忙叫来自己的女儿,让她带着父亲去医院检查,可孙禄堂却笑了笑,说: “我的身体没有问题,不用去医院,只是到时候会有仙佛接引,我要去游玩。” 在家人的强烈要求下,孙禄堂还是去了医院。 接诊的是医生史蒂夫,在经过检查后,他对孙禄堂的家人们说:“孙先生的身体没有什么不良迹象,比很多年轻人的身体还要好。” ![]()
夫人还是不放心,找来了一位老中医把脉,医生把脉后也说:“六脉调和,没有什么瑕疵,大可放心。” 结果,到了那年12月16日早上,孙禄堂先生突然对家人们说:“仙佛来接引矣”。 他又让家人们去外面烧纸,家人们都不知道是什么情况,结果,当日早上六点,孙禄堂先生面朝东南,端坐在户内,一笑而逝。 先生走后,也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一位武林高手含笑而去,提及他,总会有人说:“从此江湖再无大师。” ![]()
参考 1 余世存.孙禄堂 最后一位武学大师[J].英才,2016(01):100-101. 2 刘永涛.“赛活猴”孙禄堂的学武经历与武学声名[J].兰台世界,2014(30):86-87. 3 承志.“活猴”孙禄堂[J].体育文史,1983(04):57-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