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73年全国有十一大军区,为什么会将八大军区司令员进行对调呢?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6-17 04:51:3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73年全国有十一大军区,为什么会将八大军区司令员进行对调呢?                                                         2024-06-16 17:14                                        

发布于:天津市
   
(老梁说)1973年的时候,我们全国有十一个大军区,他分别是:
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胜),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兰州军区(司令皮定均),乌鲁木齐军区(司令员杨勇),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武汉军区(司令员曾思玉),成都军区(司令员秦基伟),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昆明军区(司令员王必成),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
这些军区司令员任职时间也是有长有短,长的都有十来年了,比如许世友有十八年了,韩先楚十六年,陈锡联也有十四年了,当然也有到任时间不长的,刚刚到任没多少时日的也有。
那么根据这个情况,当时叶剑英就接受了毛主席的指示,要对军队进行整顿,目的是为了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其实,在很早之前毛主席曾经说过,一句很多人都知道的话:
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允许枪指挥党。
所以毛主席对于军队的建设抓得很紧,这也是我们军队的战斗力为什么会如此犀利的一个原因。
那么关于军队建设问题,毛主席和汪东兴就有过这样的谈话:
“我们军队里也不那么纯,军队里也有派嘛!……不知你们信不信?”
以上这些,都是毛主席对于军队的一个警惕,所以有这一次的调查,也是必然的。
那么经过调查之后,叶剑英就提出了意见,他认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这必然是一个首要问题,如何进行呢?这就有必要对军区领导班子进行组织调整。
叶剑英的这个意见,就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
这就有了后来,我们八大军区对调的事情出现。说到这里问题来了,全国军区有十一个,我们是八个军区司令员对调呢?剩下的三个呢?
之所以是八个,而不是十一个,那是因为乌鲁木齐军区的杨勇,昆明军区的王必成和成都军区的秦基伟,这三个军区的司令员是刚刚到任,没有对调的必要。
咋说呢?关于对调这个问题,毛主席在之前询问还曾经过邓小平的看法。

当时邓小平在1973年的三月十号,刚刚恢复了党的工作,担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到了八月份的时候,就当选为中央委员。
这个时间点上,我们比较沉痛,因为周总理的身体由于多年来的操劳,已经不行了,病情也越来越重。
其实1973年的时候,毛主席的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毕竟这个时候毛主席已经八十高龄了。
好了,咱们接着说事。
那么在此后的一次工作会议中,毛主席就讲到了关于各大军区司令员的问题,军队的问题,当时毛主席还询问了邓小平,应该怎么去做。
结果邓小平思索了一会,也没有说话,仅仅是把毛主席和自己面前的杯子做了一个调换。
看到这一幕之后,心领神会的毛主席笑了起来:“英雄所见略同啊!”
很简单的两个字——对调!
所以八大军区司令员的对调工作,也就展开了。
从历史的时间上去看八大军区司令员的对调,其实出现得并不突然,而是经过了很严谨的调查和思索才出现的。为了更加的严谨,毛主席还询问过邓小平的意见。
所以到了这一年的十二月份十二号,中央首先召开了政治局会议。
政治局会议。

会议的地址,其实就在毛主席的书房兼会客厅里。
当时还不是政治局委员的邓小平,也出席了这次会议。
会议一开始,毛主席就说了这么一段话:
“政治局不议政,军委不议军,以后改了吧,你们不改,我就开会,到这里来。我毫无办法,我无非是开个政治局会,跟你们吹一吹,当面讲。”
根据这段话,又说了一段时间之后,毛主席这就转换了话题,开始说各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事情。
说这事的时候,毛主席还专门转头对着叶剑英说:
“你是赞成的。我赞成你的意见,我代表你说话。我先找了总理、王洪文两位同志,他们也赞成。”
最终政治局委员们一致通过了,对八大军区司令员进行对调的事。
事情通过形成决定之后,毛主席还做起了指挥,指挥政治局委员一起唱歌,当时唱的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唱完歌之后,毛主席对于八大军区司令员进行对调的事,又做了一次解释:
“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搞久了,不行呢。搞久了,油了呢!”
再后还是对这件事的进一步的解释,毛主席认为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坐镇的时间太久,长达十来年,甚至二十年,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消极因素。
一说消极因素,这对军队的整体,那就有了一定的危害性,所以就很有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
这件事解释完毕之后,毛主席又指了指坐在身边的邓小平说:
“我们现在请了一个参谋长。他呢,有些人怕他,但他办事比较果断。”
对于邓小平的工作,随后毛主席又说了这么一段话:
“你呢,人家有点怕你,我送你两句话,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外面和气一点,内部是钢铁公司。过去的缺点,慢慢改一改吧。”

那么政治局的这次会议,到这里其实就已经确定了,关于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事情。
事情决定之后,时间走到同年的十二月二十号,中央就又召开了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会议,对这次对调进行一个统一通知。
所以当时八大军区的司令员接到会议通知之后,就都坐飞机飞到了北京,参加了这次对调会议。
当时根据田维新将军的回忆,这个对调会议同样是在毛主席的书房召开的。
当时毛主席坐在书房的中央,左边是朱德,右边是邓小平,其他的政治委员都站在毛主席的右后侧。
而参加这次会议的,不仅有各大军区司令员,还有军区政治委员,算起来一共有四十六位高级将领,他们都坐在毛主席面对的前排。
坐定之后,就开始进行接见,毛主席同他们一一握手。
接见之后,这就进入了会议。
说道这里,这就得提一下这次会议中还有一个小插曲,小编给大家伙说道说道。

咋说呢?会议期间是要点名的,点名的目的是清点一下参会的人数,是不是全部到了。
而当时王洪文被指派参加军委的领导工作,所以点名的工作,就由他来进行。
结果这点名一开始,就出了岔子了,王洪文点第一个名字的时候,就停住了,点不下去了。
咋回事呢?
当时王洪文很严肃地拿起了点名册,从第一个名字开始叫起:“许世友!”
三个字说出来之后,王洪文等了一下,结果开会的下边就没有人答应,咋回事?王洪文这就抬头往会场里瞅,他想看看人在不在?
结果这么一扫,他发现当时许世友是在会场里头。不过这个时候许世友的脸色不好看,黑着一张脸,抬着头正在看天花板呢?也不知道在看什么,没有一点要理王洪文的意思。
没听见?王洪文有点诧异。
咋说呢?王洪文和许世友这俩人也熟悉,两人在一块也吃过饭喝过酒的。但说道相处的话,王洪文从根子上有点怕许世友,因为之前有些事,许世友看不过去顶过王洪文的,那是一点面子没给,到了这一次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会议上,王洪文没有想到许世友会不搭理他。
但事情走到这里了,王洪文清了清嗓子,还是大着胆子,又点了一次名:“许世友!”
好吧,这三个字刚刚出口,预想到的声音没有听到,到是听到会场中间,传来“咚”的一声。
哎!咋回事呢?王洪文探头望过去,这才发现,原来这声音是许世友弄出来的,他把茶杯狠狠地往茶几上磕了一下。

而等到王洪文看向许世友的时候,他发现许世友的脸色更不好看。
这一下就让王洪文有点后知后觉的感觉了,在会场上就有点尴尬。
那么在这个时候,周总理就从王洪文这里,接过了点名册,算是解决了这个尴尬的局面。
于是周总理这就开始进行点名了,那么这次点名就完全的不一样了。
当然为了给王洪文留个台阶,周总理并没有从许世友开始点,而是从李德生开始。
随着周总理一个个的点名,一个个老将军挺着胸膛,一一做出了响亮的回答。
点完名最后周总理就说道:
“现在我代表毛主席宣布军区司令员对调的命令!”
说道这里,估计有些人不明白,不就是点名吗?怎么会这样呢?有啥原因呢?

您还别说,这个事情,他还真有点说法。
咋说呢?点名这个制度,在军队那历史可悠久了,军队里头最简单的一件事,时间长了其实都是有说法的。
就点名这块,其实在《内务条令》里头,他就有着明确的说法。
军队在连队里头,其实每个星期都是要进行点名的。
那么从最开始的红军,到抗战中的八路军新四军,再到解放战争中的解放军,您算算多长时间了,这么长时间下来,其实点名制度已经不是原来的意思了,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清点人数,军队已经赋予了他更加深厚的含义。
说清楚点,那就时候点名已经不是单单的点名,这已经成为了军队的一种仪式。
仪式?在军队里头的仪式,您感觉一下这不得严肃一点吗?
所以军队对于点名,他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在里头。
举个例子您就明白了,有些部队对于那些牺牲的烈士,在每一次点名的时候,在喊出这位烈士名字的时候,都是所在部队全体人员喊到的。
黄继光所在的连队,至今仍然给他留着一张床位,点名的时候,往往第一个点的就是黄继光,当点到黄继光的时候,全连都在回答这个名字。
感情是不一样的,这是一份荣耀。
所以军队里头点名,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点名清点人数,其中蕴含的东西,还真就说不清楚。
那么就有不成文的规定,军队里头点名,那都是最高首长给点的,而被点名的都是部署。
回头我们看看王洪文呢?
他是在部队里当过几年兵,他在1951年入伍,但入伍也没几年,这就转业到了地方,成为上海国棉十七厂的保卫干事。
所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头,他对军队点名就没有深层次的了解。
回头我们来看看这几个军区司令员的履历又是如何的呢?

首先是北京军区的李德生。
那是咱的开国少将,后来晋升为上将。十四岁的时候就开始参加革命工作,加入到了中国工农红军,十五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十六岁就是一名共产党员了。
在加入红军的时候,李德生仅仅是一名传令兵,然后是班长,排长,团政治指导员,参加过反围剿战斗。
后来带领红四方面军进入川陕,建设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在战斗中子弹把左胸给打穿了,以至于把神经给伤到了,这手就一直有残疾。
因为反对张国焘的领导,还被开除过党籍,但这并没有影响他身为曾经党员的品性,参加长征,三过雪山草地的,第二年就重新入党。
到了抗战时期,他又从排长做起,参加了百团大战,在敌后抗战那也数不过来。
再然后,就是解放战争,参加大小战役也多了去了。
新中国成立后,又参加了朝鲜战争。
至于许世友,大家伙都很熟悉了。

以前在少林寺做过和尚,一身功夫大家伙也不是不知道,飞檐走壁的。
1928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士兵,班长,排长一直做到了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二师三十四团的团长。
带队转战川陕,同样创建了川陕根据地。
在参加创建鄂豫皖根据地,对抗苏区反围剿,后来进入长征的时候,七次参加敢死队,四次负伤。
打下的大仗,恶仗那是不老少的。
抗日战争时期的事情,大家伙也都了解,沙场老将了。
解放战争中更是在孟良崮中,在陈毅和粟裕的指挥下,歼灭了国民党五大主力,整编七十四师。
还有三杨中的杨得志。

1928年就加入了工农革命军,那个时候杨得志十七岁,从士兵做起。
后来还参加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最后一仗——山城战役。这个时候,他已经是红2师的师长。
抗日战争时期,他去了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因为七七事变,他提前结业,回到部队,从团长做起和日本人的较量那绝对不是一次两次了。
在解放战争时期,杨得志已经是纵队司令员了,下辖三个旅。
到了1946年七月份,又成为了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参加了清风店战役和石家庄战役。
还打出了,解放军围攻大城市的模范战例。
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前,当了志愿军司令员,直接参与指挥了上甘岭战役。
所以这些个老将军,军区司令员拿出的履历,都是金灿灿的,一块块的军功章就是证明。
相对于王洪文来说,他就没什么履历可以在这些老将军面前说教的。
这也不怪许世友这么对待王洪文了。
那么这里头还有其他原因吗?也有,但太过琐碎,咱这里就不说了。
这次对调会议上,就这么一点小插曲,点完名之后,周总理就当场宣布了八大军区司令员的对调情况:
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与武汉军区司令员曾思玉对调;南 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与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对调;福州军 区司令员韩先楚与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对调。
会议结束之后。

毛主席要求十天内,八大军区的司令员就要换到新的工作岗位进行工作,而且每个人还规定只能携带十个以内的工作人员进行对调。
那么这次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不仅是我国军界一次重大的瑞士调整,其历史意义也是相当重大的。
后来邓小平就评价过:
“这是因为毛主席很懂得领导军队的艺术,就是不允许任何军队领 导干部有个团团,有个势力范围”
而国外对于这次中国军界的人事调整,也给予了相当广泛的关注。
当时美国有一个著名的中国问题研究学者,叫罗兹曼的就这么说过:
“这样,许多司令员便离开了他们工作了20多年并建立了关系网的地区……这次调动的规模之大表明,涉及到的每一个人都意识到,传统的势力已经被打破。 ”
这次的八大军区司令员的人事调整,其实何尝不是毛主席高瞻远瞩采取的一项重大治军治国的措施。
这件事让党中央对于军队的把控进行了一次高度的统一,也为以后军队高级干部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3 16:29 , Processed in 0.00892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