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清代霁红釉赏瓶曲线优美怡人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0 18:49:0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清代霁红釉赏瓶曲线优美怡人                                                                               2024-12-08 20:48                                        

发布于:广东省
   

          霁红,也叫“祭红”和“宝石红”“积红”是一种极为名贵的瓷器颜色釉。霁红釉色彩浓烈深沉,釉面光润被誉为千窑一宝。祭红釉瓷器始创於明永乐、宣德年间,为景德镇所创制,因皇室多以其为祭祀郊坛之祭器而得名。由于祭红釉的生产气氛不易控制,制作繁复,且耗资巨大,成品率却极低,因此更为名贵,当时即有“千窑一器,万里挑一”之美誉,声誉远在元明诸多红釉之上。霁红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严格的等级制度,全部由御窑烧制,民窑不许生产,如果违犯此规,严重者甚至有杀头之罪。霁红釉于清代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唐英督窑期间而改现名,据《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记载,雍正七年“八月十七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月十四日郎中海望持出碎霁红瓷盘边五块。奉旨:此釉水甚厚,新烧的甚薄,不知是何原故,尔将此破瓷发给年希尧去,着伊照此破瓷釉水烧造,钦此。”可见雍正皇帝对此一品种的重视程度。延续至乾隆时期,这时红釉烧造技术已经十分成熟稳定,对于发色控制也达到了顶峰。为了保证了皇家对霁红釉瓷器的垄断,御窑厂生产的霁红釉瓷器即使有残破、瑕疵,也一律打碎深埋,片红不得流入民间。它们数量稀少,因烧成难度极大,从明代宣德以后一度衰退,工艺师望而生畏,直至康熙期间才恢复,但呈色多为黑红。雍正时亦釉色浓淡不匀,多有缺陷,也有烧成褐红、粉红,以至苹果青等色层。至乾隆初期,在严格的制度下,烧造技术成熟,用以陈设、赏玩的红釉品种中不乏佳器。

本品施浓艳之祭红釉,釉质光亮,釉色均匀,釉色鲜美有如宣德之牛血红,当为御赏珍玩,殊为难得。釉层晶莹润泽,釉色浓艳大气,胎质细密匀净,从细微处均彰显着官窑瓷器规整而仪态万千的皇家气势,给人以古朴典雅的视觉感受。造型尊贵典雅,曲线优美怡人,釉水凝厚莹亮,造型沉稳,整体红釉呈色稳定。远视之,宛若佳人玉立,风韵无限,色呈紫红,明亮鲜艳,垂流于口而汇聚于足。设计器身线条,在塑形上,达到无可挑剔的流畅与优雅,其线条的完美,自然无痕地造成霁红釉有一种流光溢彩的动势,加之器身之秀挺,充盈着一种向上的伸展力。其特征是发色红艳沉着,典雅高贵,如同红酒浆汁,内蕴醉人之美。清人龚询赞美云:“官古窑成重霁红,最难全美费良工,霜天晴昼精心合,一样抟烧百不同”,谓红釉烧造不仅依靠人工,更赖气候天成,故此器实乃难得之宫廷文玩。

在所有单色釉瓷器中,高温铜红釉是烧成难度最大的一种。高温铜红釉瓷器是在生坯上挂釉后入窑经1250-1280℃左右的高温一次烧成。由于高温状态下铜离子的发色对温度和气氛非常敏感,铜红釉高温熔融后的粘度较大,烧成温度范围较窄,故成品率极低。从配方看,铜红釉中氧化铜的含量极低,只有0.3%-0.5%,说明铜的着色能力很强,要想得到美丽的红色,最重要的还取决于烧成阶段,需用还原焰(产生一氧化碳)将釉中游离的金属铜,变成胶体状态的亚铜盐,使其均匀地扩散于釉中。当然,这种还原程度必须恰到好处否则会功亏一篑。据传,一个经验丰富的老艺人,在一般情况下能够得到10%的合格率就是万幸,而经验稍差的人甚至一窑也挑不出一件合格品。由于烧成难度大加颜色鲜艳华贵,铜红釉成为我国单色釉中的名贵品种。早在2015年香港苏富比的春季拍卖会上就有一对清雍正御窑霁红釉珐琅彩梅花杯以高达343万的成交价成交,由此可见清代霁红釉瓷器的魅力。陶瓷的艺术就是火的艺术,不同成分的釉料在不同温度、不同烧成气氛中可以产生千变万化的颜色,火改变了陶坯的化学成分,火把泥土变成了晶莹剔透的宝石。景德镇人创造了祭红、郎红等彩色陶瓷,也创造出陶瓷的神话。现在,景德镇人依然延续着500多年古老的技艺,也延续着土火相融的传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6 02:11 , Processed in 0.00713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