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军被低估的“军事奇才”,毛主席、刘伯承、林彪对其赞不绝口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2 06:41:0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我军被低估的“军事奇才”,毛主席、刘伯承、林彪对其赞不绝口                                    

            

        2021-12-21 17:24                    

                                       

图一 邓小平

说起邓小平,我们可能都知道他是优秀的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他自18岁参加革命,一生坚信的只有马克思主义,他提出的“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原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而在外交时,他不卑不亢,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更是让对方一下子哑口无言。

可是,他也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打仗指挥对他来说不在话下,我们对这方面了解甚少,孰不知,毛泽东曾说:“要说打仗,小平也是一把好手,别看他个子小,他可是非常懂军事的。”

刘伯承也夸赞他说:“要说打仗,小平才是最神的, 他打仗是最不讲规矩的。”而林彪也说过:“二野打仗主要靠邓小平。”

连我国几位著名的军事家都这样夸过邓小平的军事才能,由此可见邓小平的打仗作战能力不是一般的强,只是在大众的印象中,他的其他方面能力更为突出,所以很少关注他的军事才能。

一生坚信马克思主义

1920年邓小平来到法国勤工俭学,那时,他接触的便是马克思主义,到了1922年,他成功加入了中国少年共产党,当时,他仅有18岁,正是一个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当其他少年都还在寻找自己的理想时,他已确定了自己一生所坚持和遵循的是什么,18岁开始参加革命的他自此一生坚信马克思主义。

到了1927年,在苏联求学一年的他回到了国内,年底就当上了中共中央秘书长。几年的学习不仅让他得到了思想上的成长,更让他发挥其所长在工作上步步高升。

图二 邓小平

在党内指导改革工作,无论是建国前还是建国后,邓小平都做得十分出色。以至于在后来的外交活动中,有记者直接说他是改革派,但邓小平妙语一转说:“比较正确地说,我是实事求是派。”因此他的优秀不止在改革方面,他的定位也不该是简单的改革派。

而在作为一个优秀的军事家方面,邓小平曾说过:“我是一个军人,我真正的专业是打仗。”他25岁就领导了广西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建立了红七军红八军

在指挥作战方面,他不仅充分领悟毛主席的作战战略并运用其中,而且也有自己独特的作战方针,对于马克思主义,他不仅学得好,而且结合实际用得十分灵活。

从那时起,他就负责了军事方面,即使他的军事才能大众了解甚少,但从领导起义到抗日战争,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战争,他曾亲自指挥或作战过大大小小几十次战役。

抗日战争武装力量

1937年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使得国内战争形势骤然变化,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为了武装我军敌后力量,为正面战场的进行提供有利条件,同年9月,邓小平在周恩来的指示下,开始着手准备组织并武装地方群众。

为了组建起广大地区的动员会,邓小平根据当下的战争形势,加以认真分析,召开了多次会议,并制定了有效措施,迅速实施,以至于地方领导都说八路军的行动十分迅速。

图三 邓小平

最后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只三个月时间,就在晋东北,晋北等广大地区建立起了各级动员会,为日后中国最大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即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持久战的进行提供了有利条件。

因为他始终认为:“敌我战争的胜负 决定于人民,首先是敌占区人民的态度。”因此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初期,他就建立动员会,组织群众,同时党内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更是贯彻于始终,对党内同志进行一定的监督。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会有我军与百姓的“军民鱼水情”。

除此之外,邓小平更是在“敌进我退”的策略上改用“敌进我进”的战术对日军进行包围包围战。当日军摸清我军使用“敌进我退”的战术时,邓小平和刘伯承一致决定改用“敌进我进”,即在日军发起进攻时,我军也发起进攻,只不过是绕到敌军的后方进行袭击,继而在有利条件下正面也发起进攻,对他们进行包围。

对于作战,他曾说:“不敢白刃格斗算不了优秀部队,不能制胜强敌是无能的指挥员。”在1938年1月时,邓小平在一二九师任政治委员,当时和刘伯承是好搭档,他俩曾部署指挥长生口,响堂铺等伏击站,而在响堂铺这场战役中,他更是和徐向前一起亲临战场指挥作战。

图四 邓小平(左)

经过几次对日军的伏击,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作战力量和作战士气,他们恼羞成怒,准备发起一次更大的进攻,采用“分进击合”的战术集结大量兵力企图歼灭我军。

为了赢得这次战争的胜利,邓小平和刘伯承更是全心做好部署,不仅多次召开誓师大会,而且和群众做好沟通,让他们撤离乡村,不给日军留后路。所以当日军来进攻时,空荡的村子对他们没有任何帮助,邓小平他们各个击破,同时在日军后援部队快来到时及时撤离。

千里挺近大别山

到了1947年2月,有指挥员的智慧以及民心相持,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对我军解放区的一波又一波攻势,国民党的地位岌岌可危,在战场上已失去了主动地位,于是在这种条件下,他们集结大量兵力,对山东,陕北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图五 挺进大别山

于是,为了瓦解这种攻势,我党及时做出战略。为了对我军解放区进行巩固以及减少牺牲,决定把战争引向国民党解放区,继而再从中院进行突破。当下准备南下作战,直抵国民党老巢。

陈毅率领华东野战军,担任左后一军,进攻苏鲁豫皖地区,陈庚率领太岳兵团,担任右后一军,进攻豫西地区,而刘邓则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区刘邓大军,担任主力部队,横插大别山。就这样,三军浩浩荡荡,呈“品”字形战术南下作战。

刘邓大军横插大别山对战争走势起着决定性作用,但不利条件多之又多。一则路途遥远,部下士气会越走越弱,二则没有后援部队 可以说是孤立无援,若在途中遭到包围的话则凶多吉。但毛主席的一封加急秘密电报“陕北甚为困难”使得刘邓他们立即决定提前出发。

邓小平知道毛主席不轻易说什么,身为二字已表明情况十分紧急,于是在8月份研究完作战会议后立即率兵南下,直抵大别山。为了鼓舞士气,出发前邓小平就召开了誓师大会,说明了这次南下的重要性,并且告知这期间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无论如何任务必须完成。

每一道关卡都有国民党把守,跨越一条条河流不仅要考虑自然因素是否能成功通过,还要为了减小伤亡尽量避免和国民党正面战争。

图六 邓小平(左)

从抗日战争开始,刘邓就互相配合作战指挥,对于刘伯承提出的意见和战术,邓小平都表现出配合和协调。指挥的高度契合不仅让他们前前后后共一起指挥了40多次战役,更让战士们知道了刘伯承的命令就是邓小平的意愿,邓小平的意见刘伯承也十分配合。

而在抢渡黄河的时候邓小平巧用葫芦计不仅表现出了他极高的军事才能,而且更是以最小伤亡给予对方沉重一击。在黄河边上驻守了国民党6个整编师,除此拥有充足兵力之外,他们还拥有先进的武器,若直接正面抢渡黄河,无疑会损失我军大量兵力。

在准备渡河的那个晚上,国民党部队在黄河南岸发现了带着钢盔的渡河部队游了过来,但决定等他们靠近了再开火。于是等“渡河部队”靠近了,一时间炮火轰击,河面上一片红色,他们一阵欣喜。

但就在这时,邓小平他们从后方出现对他们进行了袭击,国民党腹背受敌,一时间没反应过来,不一会连迪师长都被俘虏了。

原来所谓的“渡河部队”是假的,是邓小平让部下在钢盔下绑个葫芦,在下面再系上一个猪尿泡,里面装满红颜色的水,在国民党把注意力放在这个假的渡河部队上的时候,邓小平他们从上游趁机乘船和木排过河,并绕到了他们的后方。事后,敌师长感叹地说:“三十六计,还没听说过葫芦计呢!”

图七 过河

淮河是最后一道关卡,邓小平说:“过了淮河,就进大别山了,而进了大别山,就是胜利。”可最后一道关卡不是那么好过的,当邓小平他们来到淮河边上时,国民党的追击部队离他们只有十几公里,但是渡口只有十几只小船,渡船条件十分不充分。

前有湍急的河水,后有敌人追击,他们要么背水一战,要么抢渡淮河。紧急关头 邓小平提议让刘伯承先带着部分部队一边寻找最浅的可步行通过的通道,一边过河,自己则留些人垫底以备敌人追击上来。

然后,等刘伯承他们顺利过河后,邓小平他们也沿着通道顺利过河。但事后邓小平感叹地说:“我们刚过完河,水就涨了,就差那么一点点时间,运气好哇!”

毛泽东曾说过他们进入大别山后会面临3种情况,即站不住,站不稳,站稳脚跟。由此可见进入大别山只是取得初步的胜利,面临的有敌人的围剿,有还未组织当地群众的情况。

于是,由于不熟悉当地的山路等情况,初期会吃败仗,但在总结完教训之后,不仅能有力抵御敌人的围剿,还能寻找有利条件进行反击。在当地,邓小平更是主动提出组织武装群众,壮大革命力量 进行土地改革等一系列措施。于是刘邓大军立足在了鄂豫解放区。

渡江战役,取得胜利

“钟山风雨起仓皇,百万雄师过大江……”这句诗词就把我军气势汹汹过大江,把蒋介石赶到台湾的气势与斗志描写得淋漓尽致,作为解放战争中的最后一次战役,我军不仅筹划许久,而且下定决心一定要取得胜利。

图八 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的筹备甚至在淮海战役期间就开始了,在淮海战役进行时,我军采用分散歼敌的战术,邓小平和陈毅指挥第一,三,四,九四个纵队东进陇海,向郑州进击。

虽然不是主力部队,但邓小平他们发挥的作用也至关重要,不仅切断敌人的供给线,为我军正面战场的进行提供有利条件,而且在为我军提供后期供给的同时开创了铁路运输的新局面。

到了1947年2月,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 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五同志组成了五前围,来到了孙家圩进行渡江战役的准备。因为孙家圩的地理位置比较隐蔽,所以把它作为了总指挥部。在这期间,邓小平根据其他指挥员的建议,亲自撰写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

图九 邓小平

随着我军势如破竹,巩固解放区的同时对国民党解放区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国民党的统治地位渐渐朝不保夕,但国民党将领白崇禧、胡宗南等还在负隅顽抗。

一边试图抵挡我军的进攻,一边退居在长江以南和江北地区,试图保留军力,等待时机东山再起。在这期间,邓小平坚持军队向前进,一边组织和动员群众,一边鼓舞士气。

于是,我军决定发起渡江战役,一举把他们逼退。1949年4月,经过那么长时间的筹备,渡江战役正式发起,100多万的战士如雄狮般渡过了大江。

图十 邓小平

事实上,国民党大势已去,不仅是历史趋势,更是我军战士英勇作战的胜利果实。而邓小平在我国那么多场战争中,几乎从未缺席,他的军事才能有目共睹,不该被忽略。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6 06:02 , Processed in 0.00800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