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59年庐山会议时,贺子珍曾和主席秘密见一面,成为两人永诀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7 11:11:5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59年庐山会议时,贺子珍曾和主席秘密见一面,成为两人永诀                                                         2020-11-26 23:13                    

    1935年3月,红军在经过贵州盘县时,敌军前来轰炸,危急时刻,贺子珍纵身扑在一名伤员身上,救了他一命,而贺子珍自己身上则是多了17个伤口,11枚弹片,因为当时的医疗条件不好,使得这些弹片并没有及时的从身体中取出来,这也成为了贺子珍的隐疾。

在行军过程中,贺子珍的身体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到了延安以后,贺子珍的身体才得到了稍微好点的休养,不过在这个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事。
当时的延安,成为了全国各地热血青年心目中的圣地,许多有志青年皆来延安,包括一些外国记者,譬如埃德加 ·斯诺,史沫特莱等人,史沫特莱与翻译吴莉莉多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他们之间的谈话很融洽,后来,史沫特莱提议在延安开展舞会,她亲自教毛主席跳舞。

贺子珍和其他从长征过来的红军女战士,几乎没有人到场,她们那个时候并不能接受外国女人这样的豪放,有一次贺子珍回家时,发现了毛主席正和史沫特莱还有翻译聊天,她来了以后,场面沉默下来,女翻译吴莉莉拉了她一下,贺子珍将她的手甩开。
史沫特莱看到后,为自己的翻译打抱不平,站在门口的警卫员看到后,当即来阻止史沫特莱动手,谁知他恰好将贺子珍的双臂给夹住,让她动弹不了,史沫特莱打在了贺子珍的右眼上。
毛主席看到两人打架,当即喝止,两人就此分开。

在身体里的弹片,一直折磨着贺子珍,她想前往上海取出弹片,毛主席并不同意她前往上海,为此,毛主席推心置腹的和她说:我这个人平时不爱落泪,只在三种情况下流过眼泪:一是我听不得穷苦老百姓的哭声,看到他们受苦,我忍不住要掉泪。二是跟过我的通讯员,我舍不得他们离开,有的通讯员牺牲了,我难过得落泪。我这个人就是这样,骑过的马老了,死了,用过的钢笔旧了,我舍不得换掉。三是在贵州,听说你负了伤,要不行了,我掉了泪。
面对主席如此的挽留,贺子珍执意要走,当时的她太欠缺考虑,这也成为了她晚年最大的憾事。

不久,贺子珍到了西安,当她准备前往上海时,上海已经沦陷了,毛主席让人给她捎信:以后延安的医疗条件也会好起来的,你的病可以在延安治,希望你回来。
贺子珍没有答应,不过也没有拒绝,她在西安买了了一床新棉被,亲手缝好,让人带给了毛主席。
在西安住了几个月,贺子珍听闻苏联的飞机会经新疆,西安到延安,她便想去苏联治病,于是,她乘汽车来到兰州,后来又到乌鲁木齐。
在乌鲁木齐,毛主席再次捎信给贺子珍,要她返回延安,不要去苏联,贺子珍没听。

贺子珍是怀着孕到莫斯科的,不久,她就生下了一个儿子,遗憾的是,在孩子六个月时,因染上流感而夭折,在这个时候,贺子珍又收到国内来信,毛主席在信中委婉的提出要结束两人之间的婚姻关系。
在多重打击下,贺子珍的伤心程度可想而知。
1948年,随着沈阳的解放,贺子珍回到了国内,1949年,贺子珍被任命为浙江省妇联主席,当时时任上海市长的陈毅,对贺子珍很是关心,陈毅曾是贺子珍的老上级,老战友,他为了更好的让贺子珍治病,休养,就将她调入上海市委组织部,任命她为上海虹口区委组织部部长。

在上海期间,毛主席曾和陈毅说:“贺子珍在上海的开销,从我的稿费中支付。”陈毅大笑:“我们上海养得起一个贺子珍!”
在上海住了将近10年的时间,1958年,陈毅已经前往北京任职,贺子珍迁居到了南昌。
当时的江西省委第一书记杨尚奎是贺子珍的老战友,江西副省长方志纯也是熟悉的人,在杨尚奎的盛情邀请下,贺子珍来到南昌,在这里休养居住。
1959年庐山会议时,陶铸和夫人曾志到南昌时,前来看望贺子珍,当时曾志并没有告诉贺子珍,中央正在庐山开会,返回庐山后,曾志和毛主席聊天时,谈到了贺子珍,曾志告诉主席,贺子珍特别想见她一面。

主席思虑了很久,他说“唉,我们是十年的夫妻哟,我很想她……想见见她……”
曾志随即找到了时任江西副省长的汪东兴,告诉了他此事,汪东兴又找到杨尚奎和他商量,杨尚奎就派自己的妻子,和曾经是毛泽民妻子的朱旦华去邀请贺子珍前往庐山休养。
两人统一口径,在此之前,不要告诉贺子珍,是毛主席接见她。
7月8日下午,贺子珍来到庐山,9日晚上,在毛主席的安排下,水静和贺子珍来到了美庐。
当贺子珍看到房间内是熟悉的身影时,当即落下眼泪,一直在哭,毛主席看到后,温和的说“我们见面了,你不说话,光哭,以后见不到了,”
贺子珍止住眼泪,询问了主席近来生活情况,过了一会,毛主席叹息着问:“你当初为什么一定要走呢?你到了兰州,我打电报给谢觉哉同志,请他劝你回头,可你就是不回头。”

贺子珍听到这话,内心一片波澜,最终,她哽咽的说:“都是我不好,我那时太不懂事了。”
两人谈了一个多小时,毛主席将水静叫来,嘱咐道:“她很激动,你要注意她的情绪,明天你就送她下山,下山以前,你一步也不要离开她。现在她已经知道我在山上。她出去会乱跑的,碰到熟人,很不好。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的熟人很多呀,有些就住在你们附近。”
“还有一件事,最好回去就办,她抢走了我三瓶安眠药,说是毒药,她说她就不吃药,也不准我吃药。你要想办法从她手里把药拿过来。那药很厉害,吃多了会出事的。”
水静将毛主席的嘱咐一一记到心里,就这样,她秘密送贺子珍重新返回了南昌。
这一次的见面,也成为了贺子珍和毛主席最后的永诀。

1976年,毛主席在临终前,曾找来他和贺子珍的女儿李敏,这时,他已经不能说话, 但是他用左手食指和拇指做了一个圈,后来李敏将此事和友人交谈时,友人提醒,这可能是主席在嘱咐她,要好好照顾她的母亲贺子珍,因为贺子珍的小名,叫做“桂圆”,主席去世时,贺子珍未能赶到北京。
1979年,贺子珍来到北京,前往主席纪念堂,敬献了花圈,那时,贺子珍满眼泪水,她什么话也没有说。
1984年,贺子珍在上海去世,享年75岁。
贺子珍逝世后,上海市委不知如何处理他的后事,就上报给了邓小平,邓小平批示:我们中央的领导人都要送花圈,贺子珍的骨灰放一室。(一室是存放中央领导人骨灰的地方)

在邓小平的关照下,贺子珍的葬礼举行的很隆重,这或许也是对她这位老革命,最后的安慰了。
贺子珍是井冈山的第一位女党员,毛主席的亲密战友,参加了长征的老红军风雨一生,值得后人永远的怀念和敬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12 11:42 , Processed in 0.00769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