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故宫发现慈禧密信,真实面目终被揭开,专家:我们被骗了100多年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3-20 06:00:4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故宫发现慈禧密信,真实面目终被揭开,专家:我们被骗了100多年                                                         2022-03-18 10:15                    
           从1885年清朝赢得镇南关大捷,慈禧却在法军已经无法登陆台省的情况下,选择割地求和签订《中法天津条约》开始,她在国人心中的形象就一落千丈了,时人谓之为“老妖婆”,后世提起也诸多不屑。但令人大惑不解的是,在众多人心里是无知妇人的慈禧,在各种回忆录和见闻中,却是一个“才女”形象。这是怎么回事?

慈禧御从女官、后笔名为德龄公主的裕德龄,在《慈禧后私生活实录》中记载说慈禧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稗史、传奇很有研究,为寻常人所不及;曾为慈禧画过象的美国女画家卡尔,在《清宫见闻杂记》中还说慈禧诗词清新,文辞气派;更大的夸赞是,英国记者濮兰德和白克好司,在《慈禧外纪》说她16岁时,就“五经成诵,通满文,二十四史亦皆浏览”,而且这句话还在《清史稿》中得到了证实。
不仅仅只是学识,慈禧的书画似乎也很不错。2002年3月广东的一个画展中,展出了80多幅精华画作,其中就有慈禧画的花鸟鱼虫,当时画展的馆长,还有浏览画作的人,包括广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龙志航,都觉得慈禧的作品,书法雄浑大气,而画作细腻温柔。

又2007年,天津文物公司展出了慈禧的《九寿图》,整幅画硕果粉红,一幅富贵吉祥之气,而且没骨渲染之间,看得出来下了功夫,史料也记载有这是慈禧在1894年自己大寿前夕,亲自画的,画完之后自己赏析片刻,就由光绪御笔款记,而礼部侍郎李文田书祝吉诗,是妥妥的真迹。
于是乎慈禧的形象似乎从一下子从“无知”变成了16岁学富五车,能文擅画,又诗词惊人的貌美才女,一时间很多人都对自己看过的资料产生了怀疑,也对历史上许多人对她的诸多怨怼表示了不理解,甚至觉得是不是关于慈禧,大家有太多的误会?然而这一次大家又被打了脸,这又是为什么?

原来最近有专家在清理故宫的时候,发现了两封慈禧真正的手书真迹,这两封信使得关于慈禧到底有没有真才实学的面纱被揭开,大师们给她的那些赞誉也不堪一击,成为了矫饰她的谎言,令专家都忍不住大吃一惊说:“我们都被骗了100多年!”
其中一封信写于1861年,是密谕,当时咸丰帝病死,死前已定好皇太子是载淳,但是作为载淳母亲的慈禧却并不打算将位置给他,而是准备自己掌权,但八大臣不肯,于是她接连发出上谕,让恭亲王为她四处奔走打压八大臣,这封信就是其中之一。通过类似这样的信件,慈禧借恭亲王之手,两人联合心腹夺取了最高统治权。

另一封信写于1865年,载淳渐长,朝廷中对于慈禧掌权越发厌恶,况且值清朝末期,各地起义不断,其中太平军尤为嚣张,虽然说此时几近覆灭,但是清朝的统治岌岌可危,慈禧却依然还想掌握朝中政权,于是模仿小皇帝的口吻发出谕旨,说让慈禧先暂理朝政。
但大家的重点却不是这两段史实,而是这两封密谕,第一封共237个字,却有12处错字,而且歪歪斜斜大大小小,并没有前面所说的雄浑大气,或者文人风骨,而且她还在文末备注表示“求其兄弟改写”,让人家给她润润色换换词句。另一封信也是如此,13处错别字,文末还是备注让人帮她润饰。

由此大家终于明白,什么书法,什么熟读诗书都是假的!一个书法如此优秀的人,怎么连拟个懿旨都错漏百出呢?一个熟读诗书的人,怎么连自都不认得,还会写错?可见慈禧太后的文化水平并没有前面吹得那么高,顶多就只是普通人的水准。
不过从这两次打脸也能看出来,对于一个人的功过,还是自己做到心中有数的好,别人的评价仅供参考。而慈禧虽然说文化水平不一定有她表现出来的那么高,但是在政治手段方面,还是要承认其优秀。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3 07:05 , Processed in 0.00760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