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汉语的源头在哪里?德媒:约7200年前的中国北方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7-21 00:28:5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汉语的源头在哪里?德媒:约7200年前的中国北方                                                         2019-07-21 00:25                    

                          参考消息网7月21日报道德媒称,汉藏语系起源于大约7200年前的中国北方。
据德国《法兰克福汇报》7月14日报道,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和巴黎决策数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汉藏语系的源头可以追溯到7200年前的中国北方。该项目使用系统发生学的方法,考察了50种古代与现代的汉藏语。

汉语源头可以追溯到7200年前的中国北方?(美联社)

报道称,大约有14亿人口在使用汉藏语系中的各个语言,这仅次于印欧语系的使用人口(32亿人)。
汉藏语系包含四百多种语言,覆盖地区囊括太平洋西海岸,直到尼泊尔、印度和巴基斯坦,这其中就包括具有悠久文化史的汉语、藏语和缅甸语。其中汉语普通话更拥有数千年的文字史。
然而,汉藏语系的发源地是哪里?至今仍没有定论。两种假说相互对立,其中一种认为,最初的汉藏原始语言曾在今日中国的北方地区为人们所使用。
据报道,大约六千年前,这一语言共同体分化出单个群体,逐渐产生了方言并最终发展成为单独的语言,从而形成了汉藏语系中今天的各种语言。
汉藏语系起源的另一种假说则认为该语系来自当今中国的西南部四川。持这种理论的学者认为,汉藏原始语言的历史更为悠久,大约在一万年前就已开始分化为不同的语言。
位于德国耶拿的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历史研究所的语言学家们同法国学者搜集了大量证据,以支持第一种假说。按照该理论,汉藏语系的源头在中国北方地区。使用这一语言的人群是新石器时代的农民,后来的磁山和仰韶文化即归属这一群体。中国许多地区出土的手绘瓷器即证明了这一文化的广泛传播。
不过,耶拿学者们认为,汉藏原始语言出现在7200年前,这要比北方假说论者的普遍看法提早了一千年。研究者们对大约五十种古代和现代汉藏语言进行了分析比对,并制定了词源谱系。
复原语言源头的基础是词汇比较。如果两种语言之间存在大量同源词,即可认为这两种语言属于相关语言。反之,同源词越少,说明两种语言的源头相差较大,两种语言分开并独立发展的历史也越悠久。
马普研究所的学者们采用了180个基本词汇,这些词汇在所有进行比较的语言中都有相应的称谓。比如,眼睛,石头、我、你、早晨等等。然后将这些词汇输入电脑进行比较。
除了制定词源谱系之外,语言学家们还特别关注了农耕家庭的相关词汇。复原原始词汇后他们发现,汉藏语系原始语言中已经有了粟、羊和猪等词汇,但却没有稻、大麦或牛等词汇,这同考古学的研究结果相吻合。
考古发现,公元前五千年,中国北方已经开始种植粟,但还没有水稻种植。此后的迁徙活动中,有可能分化出一个东部群体,并成为各汉语方言的源头,而西部群体则成为其他汉藏语系语言的源头。
不过,这一研究结果并不能成为定论。报道指出,因为几乎在同一时期,中国复旦大学的语言学家张梦翰也发表了其团队不同的研究结果。虽然他也认为中国北方是汉藏语系的发源地,但根据他的推算,发源时间要晚整整一千年,这也符合大多数“北方假说”论学者的观点。
中国学者进行比对的语言数量是马普学者的一倍,但比对的基本词汇却是后者的一半。不同数据量对比对结果的影响,目前尚无定论。
不过,马普研究所的约翰-马蒂斯·李斯特很愿意同中国上海同行们开展对话和讨论。
他说:“双方研究比对的方法和数据都是公开的,所以我们将会开展一场富有成果的讨论。”
【延伸阅读】调查显示英语仍为最值得学的语言 美媒:汉语正在追赶
参考消息网7月1日报道美媒称,调查显示,全世界人民仍然认为英语是最值得学习的语言。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网站6月28日报道,根据新的调查,英语被广泛认为是孩子们应该学习的最重要语言,但汉语正在追赶。
英国市场研究机构舆观调查公司2019年就哪一种语言最值得学习的问题对23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2.5万名成年人进行了调查。受访者最多可以选择4个选项。
这项调查显示,英语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被认为是如今孩子们最应该学习的语言。汉语普通话这种在中国被广泛使用的语言名列第二。

墨西哥留学生在教上海文汇小学的学生朗读英语。(新华社)

平均而言,在不包括中国受访者在内的受访者中,有31%的人认为汉语对如今的孩子们来说是一项重要的资产。
法语和西班牙语是紧随其后的重要语言,在法国和西班牙以外的受访者中,有接近三分之一的人认为这两种语言是重要的。
在美国,有73%的成年人认为英语是需要懂得的重要语言,其次是西班牙语。汉语被列为第三有用的语言,有28%的受访者称孩子们应该学习汉语。
报道称,英国人也认为英语、西班牙语和汉语是需要学习的最重要语言。
84%的中国受访者把英语列为需要教授的最重要语言之一,而对汉语持同样看法的受访者比例为81%。
据悉,在欧洲,英语被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是需要学习的最重要语言,在波兰有91%的受访者认同这一点。

德国儿童在德国第61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参加轻松学中文的活动。(新华社)

除中国之外,在泰国和澳大利亚,认为应该教授孩子汉语的受访者比例最高。
而印度、埃及和德国受访者中,认为汉语是需要学习的重要技能的人数比例最低。
(2019-07-01 11:26:02)
【延伸阅读】大英图书馆的这个展览讲述了一千多年人类文字历史
参考消息网5月23日报道英媒称,伦敦大英图书馆的一场新展览展现了人类的文字历史。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5月17日报道,伦敦大英图书馆的一场新展场面极其宏大。“书写:留下你的印记”通过大约代表40多种书写系统的100件展品,记录了5000年来人类文字书写在全球的演变及其多样化。展览中既有公元前3000年左右刻有楔形文字的美索不达米亚泥板,也有当代容易刪除消失的数字通讯。

在商朝,占卜的环节之一是把需要神灵解答的问题刻在龟甲和骨头上。(大英图书馆委员会)

为了举办这场展览,大英图书馆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海量藏品,大英博物馆和伦敦皮特里埃及考古博物馆也贡献出了他们的藏品。

罕见的圣武天皇和光明皇后书法作品,创作于公元750年。(大英图书馆委员会)

从公元5世纪开始,文字从中国传到日本,书法在日本被认为是最高级的艺术形式之一,至今仍是如此。此次展览收录了公元八世纪中期日本圣武天皇和光明皇后的书法作品,抄写的都是佛经经文。

《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印刷日期的完整印刷本书籍。(大英图书馆委员会)

这部《金刚经》是在中国敦煌的一个洞穴中发现的,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868年,是全世界最早并标有印刷日期的完整印刷本书籍。《金刚经》使用的是雕版印刷术,全卷由七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由一块雕版印刷而成,然后粘接成一个长度超过五米的卷册。

刻有文字的玛雅石灰岩石碑来自伯利兹,可追溯至公元647年。(大英博物馆理事会)

玛雅石碑令人惊叹不已。此次展出的石碑可追溯至公元600年到公元800年,是1929年从伯利兹的普西拉运送到大英博物馆的。石碑上的文字还没有被完全破译,这种情况对玛雅文字来说并不罕见。

古登堡印刷的“教皇赎罪券”被认为是欧洲最早的活字印刷品。(大英图书馆委员会)

欧洲第一部完整的印刷书籍是德国印刷商古登堡1455年在德国美因茨使用活字印刷术印刷的《古登堡圣经》。古登堡是发明第一部活字印刷机的欧洲人。在此之前,欧洲的书籍都是手抄本。这次展览展出了古登堡为教皇尼古拉斯五世印刷的一张教皇赎罪券。

卡克斯顿是第一个印刷英文书的人。(大英图书馆委员会)

到1480年,欧洲各地都有了活字印刷机,知识传播因此加快,意义非常重大。1477年前后,卡克斯顿在伦敦用印刷机印刷了乔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这是在英格兰印刷的第一本主要书籍。人们认为这本书一共印刷了大约600册,全世界现存在世的有38册,大部分不完整。大英图书馆收藏的这本是仍保持完整的极少数珍本之一。

1905年反对第一次孟加拉分割的请愿书,是英国统治印度的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对政府决策的反抗。(大英图书馆委员会)

这是一件大型展品,有6万多个签名。当时英国殖民政府提议按照宗教将孟加拉一分为二,这种“分而治之”政策实行后引发了强烈的愤怒和动荡,以致英国政府不得不在1911年取消该政策。签名有用英语的,也有用孟加拉语的,无论哪种语言和文字,只要是签名者最习惯使用的即可。

“双鸽牌”打字机没有键盘:用户选择一个字,按控制杆上墨打字,然后再将控制杆复位。(大英图书馆委员会)

中国的“双鸽”打字机(双鸽是品牌名,大英图书馆收藏的这台打字机生产于1975年的中国上海——本网注)是一台令人惊叹的设备,有着迷人的历史。这台打字机有一个字盘,上面有2418个根据结构相似性和使用频率排列的活动铅字。如果这还不够,打字机还有两个备用字盒,每个字盒有1716个字。每分钟20字的打字速度被认为还不错。

许多语言的字母据信都来自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的文字,如这块乌鲁克泥板文书。(大英博物馆理事会)

数字化的加强是不可避免的,但手写文字似乎不太可能在短期内消失。法国籍的突尼斯街头艺术家锡德为此次展览创作的一幅涂鸦作品,将传统阿拉伯美的概念和书写艺术形式与涂鸦和街头艺术相结合。作品引用了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墓志铭:“我像你一样活着。”尽管大英图书馆的读者可能会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处理印刷和数字文稿上,但这种古老的书写艺术似乎依然存在,并且势头良好。
(2019-05-23 00:18:01)
【延伸阅读】台媒:“汉语热”席卷全球 这些地方都被中文“圈粉”了
参考消息网4月17日报道台媒称,中文在世界的影响力持续扩大。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4月13日报道,“各种颜色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说的念的开始流行中国话”,这句歌词出自于昔日台湾女子偶像团体S.H.E的作品《中国话》,可以说是目前“汉语热”席卷全球的最佳写照。
除中国之外,全球学习使用汉语的人数已逾1亿,汉语“朋友圈”正日益扩张版图,如今已有60多个国家与地区把中文纳入中小学考试或大学入学考试。

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中文系教室,一名瑞典学生向同学展示中文老师为他书写的中文姓名。新华社记者朱莲谊摄

非洲大陆的“汉语热”处于持续升温当中,2016年南非率先将汉语列为第二外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毛里求斯、坦桑尼亚、喀麦隆、赞比亚等国也纷纷跟进。
在欧洲,英国开设孔子学院最多
在亚洲,印度尼西亚3月在雅加达等16个城市同步举行全国汉语考试,共有超过6000名考生。2018年11月由泰国孔敬大学孔子学院举办,全年最大规模的YCT(青少年汉语考试)吸引了5133名学生参加。
不仅如此,在网上追中国电视剧已成为越南年轻人生活的一部分。
截至2018年底,日本累计赴中国留学人数超过24万人次。2019年2月,沙特宣布将汉语纳入所有教育阶段的课程。

在莫桑比克马普托,当地学生在蒙德拉内大学孔子学院学习中国功夫。(新华社)

欧洲开设孔子学院最多的国家首推英国,共有孔子学院29所、孔子课堂148所,私立学校开设汉语课已达45%。
2016年起英国教育部出资1000万英镑(1英镑约合人民币8.78元——本网注)启动“中文培优项目”,至2020年将培养5000个汉语达到流利水平的学生,并在5200多所中小学开设汉语课,2020年全英学汉语人数预计达40万人。
法国设汉语总督学
报道称,法国有150余所大学、700多所中小学开设汉语课程,约5.2万名中小学生学习汉语,法国教育部设立专职的汉语总督学。
西班牙学习汉语人数已突破4万,参加汉语鉴定考试人数多年来保持欧洲首位。意大利注册的汉语学员超过3万人,并有40多所大学设有汉语课程与科系。
目前美国共有105所孔子学院、501个孔子课堂。另据美国非营利组织“中美强基金会”统计,现在美国约有40万名学生在学习汉语。
汉语学习让世界深入了解中国
“英国从中国进口越来越多的家用电器服装、其他物品,我们可以用出口一样东西来平衡──那就是英语。”英国前财政大臣布朗一语道破,一国语言的全球化,攸关国际间软实力的竞争。

2017年第十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来自美国的选手在比赛中。(新华社)

报道称,汉语“朋友圈”当然多多益善。如今中国国际地位崛起,外交、经济、科技、文化交流的需求,日益彰显出汉语的实用性与文化价值。
席卷全球的“汉语热”,除基于国际外交与经贸往来、科技交流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外,也反映出各国民众期盼通过学习汉语更进一步了解中国,深度融入中国的“朋友圈”。
美国金融大亨罗杰斯曾说:“我这辈子最好的投资,就是让女儿学中文”,即为“汉语热”方兴未艾的最佳佐证。
报道总结说,“各种颜色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说的念的开始流行中国话”,不再只是一句歌词,而是越来越鲜明的真实场景。
(2019-04-17 00:23:01)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3 04:07 , Processed in 0.00830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