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6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楼梦里的这首诗,写尽世情冷暖人生无常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7 19:20:4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红楼梦里的这首诗,写尽世情冷暖人生无常                                         2018-12-16 21:52                                                   

                  

之前的十篇诗词解读,全部来自原文凡例和第一回中的内容,今天我们解读第二回里的一首标题诗。
诗云:【甲戌双行夹批:只此一诗便妙极!此等才情,自是雪芹平生所长,余自谓评书非关评诗也。】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旁观冷眼人。【甲戌眉批:故用冷子兴演说。】
这首七绝只有短短的三十二个字,但却包含了很多内容,尤其借助脂砚斋批语的提示,我们亦能一窥曹雪芹的生平所长。
首先是脂批中反映出的曹雪芹的诗才。
尤其是探春起了诗社之后,众人作菊花诗,螃蟹诗,柳絮词,芦雪庵联诗,黛玉教香菱学诗,黛湘联诗……都是诗词,如果作者没有非常高超的诗词才华,是断断写不出如此多的各类诗词的。
据红学家周汝昌先生考证,曹雪芹本人是有大诗才的,其生前好友敦敏在《赠曹雪芹》一诗中说“寻诗人去留僧舍,卖画钱来付酒家。”敦敏之弟敦诚也在《寄怀曹雪芹》里提到“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
脂砚斋作为曹雪芹生前最神秘的好友,自然也深知雪芹诗才,且对其诗才大加赞赏,说作诗这样的才情,是曹雪芹平生最擅长之事。
可惜的是,除了红楼梦诗词之外,我们如今几乎找不到任何关于曹雪芹生前所写的诗,只留下了十四个字的残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叫蛮素鬼排场。

其次我们看这首诗本身传递的深意。先看前两句,意思很好懂,就是人生的输赢成败,谁也说不准,因为一切都变化的太快。
秦可卿托梦王熙凤时说了几句俗语: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否极泰来;盛筵必散……其实道理就一个:物极必反,当一切都到达了一个顶点,随之而来的就是加速的坠落和毁灭。
恰如那句话说的“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人生如棋,你以为你胜券在握,但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也许最后你是最大的输家。当一切都烟消云散,香燃完了,茶也喝尽了,你才发现,于漫长的人生而言,你只是个过客。
郑愁予的诗里说“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瞬百年,输了如何,赢了又如何?你最终不过是他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是故事里次第上演的某一个角色罢了。
人生不过就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也许你还对刚才的输赢耿耿于怀,但转眼一看,那棋盘上又摆上了新的一局,对局的人不是你,亦不是我,早又换成他人,这正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我们看贾府的这些儿孙,在旁观者冷子兴的眼中是“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他们身在名利富贵场中,只知享乐纵情,贪图富贵荣华,却不知家族的末日正在逼近,直到“树倒猢狲散”,“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时,也许才会猛然醒悟。

贾府这艘大船,自荣宁二公初创,历经四代,赫赫扬扬近百年,终于到了走下坡路的时候,贾府的子孙们,却还沉浸在歌舞场中,完全没有意识到兴衰的轮替,贫富的转化。今日的歌舞场,也许就是明日的瓦砾堆。
刘禹锡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为什么燕子也不再飞往王谢这样的高门大族呢?因为它楼塌了,成了一篇瓦砾场,到处是一片“衰草枯杨”,自然无处可依。
而那无处可依的,又何止是昔日飞入廊下做窝的燕子呢?自然还有那不为生计愁的纨绔与膏梁粱。
宝玉生日时,黛玉猛然说道:“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
黛玉虽住在贾府,终究是寄人篱下的外姓之人,她早已察觉出贾府的没落兆头,而宝玉这个富贵闲人,却仍旧沉浸于小儿女私情,沉浸于他的乌托邦之梦,从不去管俗世的分斤拨两之事,却哪里想到,自己也有“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的一日?
这是标题诗,自然是为了引出“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一回,冷子兴是周瑞家的女婿,而周瑞家的又是王夫人的陪房,作为陪房,她自然对四大家族秘事所知颇多。
女儿女婿逢年过节登门,一家人茶余饭后闲谈,自然少不了话他人之短长,以助己之余兴,贾府里的那些人和事,势力的,霸道的,善良的,肮脏的,自然都会被一一拆解,摆上餐桌,成为下酒“好菜”。
久而久之,冷子兴虽极少甚至从未迈过贾府高高的国公府门槛,但已然对贾府秘闻掌故烂熟于心,加上自己古董商人的身份,难免不会自己添油加醋一番,说与他人,于是把贾府秘事描述的神乎其神,玄之又玄,成了一段“贾府演义”,到处评说。
待到贾府末日,也许市井巷陌,街头巷尾,早已流传一个关于贾府兴衰的故事版本,而这个版本的始作俑者便是冷子兴,往上是周瑞家的,往下是贾雨村,以及其他的古董商人,甚至贩夫走卒……如此绵绵不断,生生不息地演说着曾经的贾府故事。
作者:夕四少,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8-12-20 04:26:59 |只看该作者
燕呢窗花纸墨趣,风过屏梅笔砚香。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2 04:59 , Processed in 0.00731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